如果你的孩子說這輩子不結婚,你能接受嗎?

秋平與巴哥


關於這個問題,我家小寶去年就問過我:老媽,如果以後我或者哥哥選擇不生小孩,你會生氣不?問這問題時他13歲,剛升初三,可能是見慣周圍同學的叛逆,或者說因為哥哥的叛逆而讓我心力交瘁的時候。

我回答他:可以,只要你和另一半都認為不想生小孩,媽媽沒意見,但是媽媽心裡還是會希望有孫子或孫女。原因如下:

1.現在生活壓力那麼大,媽媽也希望你們能輕鬆點,不為養孩子而心累,但還是希望你們能好好讀書,將來足夠強大,足夠撐起一個家,遵循人類正常的生物鏈。

2.其實媽媽還有點小心思,媽媽希望你們能經歷我所經歷的心路歷程。因為養兒方知父母難,等到你們的孩子從嗷嗷待哺到長大成人,經歷有欣喜,有期盼,有絕望,有釋然。那是一段唯有孩子才能給你的歷練。

3.歸根結底還是要好好讀書,有自己的專業領域,不必大富大貴,但有堅實的立足之本,不必為經濟煩擾,可以科學生育。保留生的權利,即使最開始你並不願為家庭所累!

我自己的兩個娃,偶爾老大讓我有生不如死的感覺,有時甚至後悔生他,但是老二卻一向體貼暖心,所以說到底我是不後悔的,因為老大有老大的優點,有我的期許,偶爾我會感嘆:要是隻生一個多好?老二聽後會反駁:沒有哥哥,哪來的我?如果媽媽只想要一個小孩,那難道是不打算要我麼?

原來我都要,原來我都離不開!



豐安


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若為人父母者,看到兒女而立之年還未談情說愛,那個父母也心急,而且孩子說這輩子也不結婚了,那個父母不憂慮,作為中國傳統美德,是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且中國是孝賢之鄉,何為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不能用支持或者不支持來對自己的孩子明確表態。

也許孩子的選擇是情緒使然,而情緒是階段性的,可能是受了什麼刺激或打擊而一時間覺得自己已看破了紅塵,因而宣稱不結婚。

而做為家長若明確表示支持,那麼就等於不給孩子留有餘地,可能孩子後來想反悔而礙於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若表示不支持,那就等於逼孩子,那麼孩子會逆反起來給你看。

若是孩子是因為害怕結婚要承擔婚姻家庭的責任,就選擇頻繁與異性短時間相處,只想遊戲人生,玩弄感情,那麼就該加以干涉了,不能聽之任之了。滾滾紅塵中孩子若不能把握和約束自己,只想放任自流,那麼終將會於迷失中,心無所糸,茫然四顧,兩手空空。

人生一世如草木一秋,還是開花結籽為圓滿。倒不完全是長輩想見隔輩人,而是既然來到這個世上就要經歷該經歷的一切,這是上天的賜予,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並不是所有的眾生都能被輪轉至人道的。應該成立家庭的,即使選擇丁克也算沒白來這世上走一回。

如今多都是獨生子女,幾乎都是沒有姐妹兄弟的,若將來父母都不在了,那麼孩子就是舉目無親孑然一身了。

不管其物質生活是貧窮還是富有,若不組織個家庭,那麼不論其是住別墅還是住民宅都等於漂泊。即使有好多的同事和朋友在身邊,那也是暫時的,這其中誰能與其朝夕相伴走完一生呢?

沒有家庭,孩子的心沒有了歸宿,精神沒有了寄託。除非其能專注某項事業或者嗜好,願為其事業和嗜好而無所牽掛的奮鬥終生。

若孩子堅持了獨身的信念,那麼家長不能整天絮絮叨叨的逼孩子去相親,因為強擰的瓜不甜。多是緣分未到,做為家長只有耐心等待了,相信若沒有生理問題哪個孩子也不會終生不娶不嫁的。

除非是前世修行過的,這一世註定要出家為僧為尼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你勸,你逼都是白費口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