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最後的兩種“救命方”,哪種才是適合你的?

對於冠心病病人而言,假如病情控制不佳,常常會有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可能,其致命性不言而喻,所以日常的保養非常重要。但是當病情加重的不幸真的發生時,通常都要通過手術的方式去緩解。

而目前,在冠心病的手術方式上選擇主要有心臟搭橋和心臟支架兩種,但是在工作過程中,我發現有不少患者對這兩個治療方式都似懂非懂,今天藉著機會,就和大家詳細說說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的區別。

冠心病患者最後的兩種“救命方”,哪種才是適合你的?

在說支架和搭橋之前,我們需要明白,冠心病是因為冠狀動脈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狹窄,導致病人血流的供應減少甚至中斷,因此這兩種手術的目的其實都是保證冠脈的血流通暢。

而在瞭解這個目的之後再看,我們會發現這兩種手術雖然解決的是同樣的問題,但是卻又很大的差別。

冠心病患者最後的兩種“救命方”,哪種才是適合你的?

首先,作用原理不一樣。

心臟支架手術是在冠脈狹窄的地方置入一個各種材料做成的支架,撐開後將狹窄處拓寬以保證血流暢通。

而冠脈搭橋手術,它的全稱是冠狀旁路移植術,顧名思義,是指避開血管狹窄處,通過附近的血管做“橋”,取捷徑將血液直接引流到沒有病變的血管處,從而恢復心肌的血流灌注。

其次,手術方式不一樣。

心臟支架植入手術可以在影像學的幫助下,將支架通過橈動脈或股動脈的小穿刺口送到冠脈狹窄處,造成的創傷非常小,出血也不多,恢復也很快。

而搭橋手術在進入微創時代之前必須通過開胸手術才能完成。幸運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現在的搭橋手術已經可以將內鏡通過肋間小切口放入胸腔,代替“眼睛”,從而以最小的創傷完成手術。

最後,手術預後不一樣。

由於心臟支架需要在人體內置入外來的支架,所以會有排斥反應,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而長期服用抗凝藥也容易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而即使服用抗凝藥,支架的十年通暢率也只有60%左右,再狹窄的發生率依然較高。

搭橋手術最大的優點則是遠期通暢率高。同時由於是使用人體自身的血管作為“橋”,因此不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也就降低了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那麼,心臟支架與心臟搭橋究竟要如何選擇呢?

由於這兩個手術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關於如何選擇,還是應該根據患者病情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的。

•看患者的血管情況

通常來說,基礎疾病較多的病人,其血管情況會相對複雜,好比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堵塞率較高,高血壓病人血管壁可能相對脆弱。所以這些病人在選擇手術方式時應該多聽從醫生意見。

如果患者的症狀較輕或者只有一兩根血管有病變,可以選擇手術創傷小且危險度較低的心臟支架手術。但是對於冠脈過分狹窄或冠脈存在多處狹窄的病人而言,一方面導絲在進入狹窄處時,可能會引起血管的進一步痙攣,導致缺血情況加重。另一方面,過多的支架也會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

對於病情嚴重且心臟受損嚴重的患者來說,心臟搭橋手術可能是更佳選擇,而且應該早治療以便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冠心病患者最後的兩種“救命方”,哪種才是適合你的?

•看患者自身健康狀況

在決定手術方式以前都需要先評估患者健康狀況。

對於營養較差的病人而言,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較大,術後恢復也會需要更長時間。因此對於高齡患者,或者有三高、腎功能不全等情況,則不推薦進行心臟搭橋手術,而應該優先選擇創傷小的心臟支架手術。

對於冠心病患者而言,即使通過手術改善了一時的狀況,不注意日常的養護依然會導致病情加重出現再一次危險。所以在這裡作為一個心血管外科的醫生,我還是想呼籲各位患者在瞭解手術之餘,還是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不要給手術“可趁之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