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近日,上海和浙江兩省市同時在公鐵合建的滬舟甬跨海大通道上邁出關鍵一步。


4月17日上午,浙江舉行全面推進高水平交通強省建設動員大會,在大會上確定的“十大千億”工程中,滬舟甬跨海大通道赫然在列。而在今年3月上海發佈的《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提出,浦東新區將研究預留經大洋山至寧波、舟山方向的鐵路通道。這個鐵路通道,也就是滬舟甬跨海大通道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是整合高速公路、高鐵等線路,從上海臨港經大洋山、經舟山直達寧波北侖。未來,兩大世界最大的港口完成連接,這將是一個載入史冊的超級工程。


在滬舟甬跨海大通道工程中,位於東海之畔的國際創新協同區,將是其中重要的節點。國際創新協同區在大通道的東海大橋東側,如同大通道在東海邊的“哨兵”,守望著源源不斷的貨物流、人流通過大通道,將上海和長三角城市緊密連接在一起。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位於長三角地區伸入海上的最外切邊線段,是我國交通“十橫十縱”沿海大通道最東外切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實現杭州灣由“C型”盡端交通變成“O型”環杭州灣綜合環裝交通網絡和空間發展新格局,為上海(浦東)打通向南至長三角金南翼、海西經濟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開闢新便捷通達海上大通道,大大縮短時空距離,具有十分重大的國家層面的戰略意義和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現實必要。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建成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格局將更為明顯。在這個“O型”的交通網絡中,臨港新片區將佔據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上海進出長三角城市的樞紐。而緊鄰大通道的國際創新協同區,將成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從國際創新協同區進出長三角城市,將一路“乘風破浪”,直達寧波,而不必遠山涉水,取道杭州灣。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前不久,隨著國際創新協同區旁的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匝道新建工程首件預製箱梁吊裝成功,預示著國際創新協同區與外界的連接更為便捷。匝道是臨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區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通過匝道,國際創新協同區往北可直達上海市區,往南直達舟山、寧波等江浙城市。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此外,交通樞紐帶來的是產業集聚。目前,國際創新協同區正加快推進智能製造研發和轉化功能型平臺、工業互聯網研發和轉化功能型平臺、上海朱光亞戰略科技研究院等六大功能型平臺建設,並重點引進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民用航空、智能製造等為核心的科創產業集群,打造臨港地區的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孵化地。


藉助滬舟甬跨海大通道,國際創新協同區將能借助交通樞紐地位,吸引上海及長三角城市的相關產業形成進一步集聚,並能在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套上佔據重要地位。


國際創新協同區作為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屆時,創新晶體、創新魔坊等科技城物業將會在東海之濱,守望滬舟甬跨海大通道這個世界工程。


“創新晶體”是國際創新協同區首發項目,亦是臨港科技城公司精心打造的標誌性建築,由全球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Ennead操刀,並榮耀入圍世界最大建築設計獎項之一WAN AWARDS。目前創新晶體已完成塔樓幕牆吊裝,未來將聚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產業能量,與萬千企業共成長。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創新魔坊”一期是國際創新協同區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園的首發項目,是智能製造的創新焦點。目前,一期6幢向心圍合的主樓已初具規模,外立面幕牆安裝正在施工中,整個項目計劃將於2020年10月初交付使用。


滬舟甬跨海大通道正式列入規劃,國際創新協同區成“東海哨兵”


自臨港新片區正式掛牌以來,區域利好不斷,隨著辦公研發物業的不斷落成,周邊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們期待著國際創新協同區未來以日新月異的姿態,藉助滬舟甬跨海大通道的東風,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的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