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服輸的創新明星——記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福剛

在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實打實驗室班長張福剛有個外號“張不服”。他是一名普通的車工,也是設計師,更是一名永不服輸的“鬥士”。

永不服輸的創新明星——記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福剛

憑著這些年不服輸的狠勁兒,27年裡,他始終奮戰在工作一線,先後完成重大技術創新項目16項,申請4項專利,累計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逾2000萬元,先後榮獲威海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威海市職工合理化建議金點子三等獎,並獲得“威海市職工創新明星”、“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日前,記者在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實打實驗室裡見到了張福剛。最近,他正在忙著申請一項世界性專利,目前,樣機已組裝完成,進入調試階段,張福剛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期待著自己“孕育”了兩年的寶貝早日誕生。

這臺機器名叫全自動磨嘴機床,說起它的研發過程,張福剛一下子來了精神頭。“在我們廠,磨嘴工人的工作是比較辛苦的。一看手掌,工作時戴兩副手套還能磨出繭子,那一準是磨嘴工人。”張福剛說,為了減輕工作強度,同時提高效能,他一直琢磨著如何用機器取代人工。但礙於機械固定數值不同、力矩大小帶來的偏差等諸多技術難點,這項技術一直未能突破。

永不服輸的創新明星——記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福剛

兩年前,張福剛偶然得知上海一家企業也在試圖攻克這一難題,但最終失敗。“張不服”骨子裡不服輸的血液又開始翻湧。

“我再試試,就不信我不行!”,這股“不服”的勁頭支撐著張福剛一“鑽”就是兩年。遇到瓶頸,他成宿成宿睡不著覺,想到好點子,立馬起身,披著衣服、拿起本子記下來。七八月份最熱的時候,技術改造正處在關鍵時候,連續一個多星期,張福剛泡在實驗室裡,汗水一次次打溼衣襟;一次不行,不氣餒,換條路子再試……就這樣,經過了8次推翻路子重頭再來,“張不服”終於成功了。

“原來每臺機器要配一名工人,現在,一名工人可以同時兼顧3至6臺機器。”張福剛自豪地說,眼下,公司計劃將這一機器大批量運用,將為公司節省高額的人力成本。

在公司的這些年,哪裡有難啃的“骨頭”,哪裡就有“張不服”的身影。2015年5月,公司主要客戶之一、世界500強企業德國博世公司新研發的一款帶電錘功能的電鑽產品面向全球招標。要求競標商三個月內提交樣品,樣品通過測試後即可進入量產,該款產品年市場份額過千萬元。

這是一塊大蛋糕,但是想吃到口卻不容易。公司研發人員看著新品要求的技術參數,心裡著實沒底。短短的三個月,要完成樣品的設計、試製、內測與改進,同時還要勝出國內外競爭同行,壓力可想而知。

“我帶著我的班組上,堅決攻下‘山頭’!”關鍵時刻,張福剛主動請纓,帶領他的實打實驗室迎難而上。

那段日子,張福剛白天和研發成員進行反覆測試、改進、調試,晚上則與對方技術人員溝通交流,拿出改進意見,每天都要幹到下半夜,困了就在公司宿舍裡眯一會兒,第二天接著幹。

永不服輸的創新明星——記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福剛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10月,一個好消息從德國傳來:山東威達的1713MV新型鑽夾頭在中、美、德等幾個國家提交的樣品中,以性能穩定、衝擊力強、夾緊力足通過樣品測試並且最終勝出,第二年初即可開始訂單生產。

“我再有幾年就退休了,但是我心裡始終憋著一股勁,我要帶著創新小組再創2至3個專利,為咱們‘中國製造’爭光!”張福剛說。(通訊員 夏麗萍 于濤 王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