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裕仁天皇戰後逃脫審判之謎

日本裕仁天皇生於1901年4月29日, 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長子。 1926年裕仁繼承皇位, 改年號為“昭和”, 成為日本第124代天皇。 裕仁天皇在位63年, 是日本歷史上最長壽、 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代天皇, 也是世界上最後一位去世的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君主。

二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裕仁天皇戰後逃脫審判之謎

帶領日本走向軍國主義的裕仁天皇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 日本的許多戰犯都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接受審判, 但作為當時日本最高統治者的裕仁天皇卻沒有被送上法庭受審, 這在當年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個罪孽深重的戰敗國的頭子為什麼能夠逍遙法外?

其中有什麼隱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不管是在國際上, 還是在日本國內, 都希望裕仁天皇能接受審判, 就連天皇本人也認為自己應該承擔戰爭責任。 當時的軍事法庭審判長澳大利亞法官威廉·維著也認為, 如果不審判天皇, 其他戰犯則無法進行審判, 為了維護法律的公正, 裕仁天皇應該在國內或國外受到監禁。 蘇聯、 中國、英國、 澳大利亞、 新西蘭等國都將裕仁列為日本頭號戰犯。 英國首相艾德禮、 蘇聯統帥斯大林分別致電麥克阿瑟, 要求嚴懲戰爭罪犯裕仁天皇, 建議經公審後絞死。

二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裕仁天皇戰後逃脫審判之謎

裕仁天皇與薄儀

但是, 後來的事情卻出乎人們的意料。

1945年9月27日上午, 裕仁天皇會見了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 在會談中裕仁天皇勇敢承認了自己在戰爭中的責任, 給麥克阿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年後, 麥克阿瑟回憶說: 在當時, 我感覺我面對的是日本第一個當之無愧的有素養的人。 作為盟軍在日本的最高司令, 麥克阿瑟要求裕仁天皇承諾了很多事情, 包括肅清日本的黷武精神、 否認天皇神聖性等。 在會談結束後, 美國改變了對裕仁天皇的態度。 由於美國態度的改變, 致使對天皇的軍事審判不了了之。 就這樣, 裕仁天皇逃脫了應有的懲罰。 那美國為什麼改變對裕仁天皇的態度呢?

自古以來, 天皇在日本民眾心中是至高無上的神, 受到民眾無條件的敬仰。

戰後, 天皇地位有所動搖, 但其影響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保留天皇有利於更好地控制戰後日本的國內局勢, 也有利於更好地控制日本。 早在德國投降時, 美蘇之間的矛盾就已顯露出來, 兩個超級大國都在謀求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 因此雙方都在積極地培植自己的勢力。 在歐洲, 美國主控西歐, 蘇聯主控東歐, 算是平手。 那麼, 誰能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佔據主導地位, 誰就佔據了稱霸世界的主動權。 而日本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扶持日本的關鍵就是控制裕仁天皇。

二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裕仁天皇戰後逃脫審判之謎

裕仁天皇簽署投降書

所以, 為了自身利益, 美國同意不把裕仁天皇送上軍事法庭。 正是由於美國的干預, 1946年4月3日, 遠東委員會決定對裕仁天皇不予起訴。 6月18日, 遠東審判首席檢察官基南在華盛頓宣佈不對裕仁天皇以戰犯論處, 同時遠東審判日本辯護團一致通過決議, 不追究天皇及皇室的戰爭責任。

那麼, 裕仁天皇到底應不應該對戰爭負責呢?

1936年2月, 日本軍部內部的“北上派”和“南進派”內鬥最終以裕仁支持的“南進派”獲勝而結束, 軍部控制了政府, 裕仁藉此也絕對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過去難以控制的日本軍隊。 1937年, 中日戰爭開始, 日本很快吞併了大部分東亞地區,使其加入“大東亞共榮圈”。 在政府決定加入戰爭這件事上, 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 根據他對憲法的理解, 他有義務支持內閣通過的政策。

日本立教大學的訪問學者保阪正康認為天皇有戰爭責任: “即使天皇僅是一枚橡皮圖章, 但他是唯一處在對軍隊有發言權地位的人。

二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裕仁天皇戰後逃脫審判之謎

裕仁天皇隆重葬禮排場龐大異常

而且在現實中, 許多人都是高喊著‘天皇萬歲’才敢於獻出生命的。 ”日本亞洲史檔案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牟田昌平認為, 德國有希特勒, 意大利有墨索里尼, 但日本缺少一個與之匹配的人物。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裕仁天皇作為國家的領袖對國家實施的軍事政策是有決定權的, 所以他是應該被追究戰爭責任的。

二戰“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裕仁天皇戰後逃脫審判之謎

裕仁天皇為侵華後悔下跪半身照

題材內容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桐燈說諜戰:讀諜戰百味紛陳,扯奇聞雜談驚心。後面更多精彩希望大家留言評論點贊給老桐一點動力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