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縣:民心黨建 鄰里互助 共建幸福家園--地方聯播--貴州--地方--首頁

近年來,松桃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五個一批”重要內容,著力建強黨的組織體系,結合“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搭好“五橋”建好“五家”,深入做好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松桃縣以團山、育才為試點,探索推進黨員亮身份,帶頭宣傳政策、轉變思想、調解矛盾、愛護家園、勤勞致富的“一亮五帶頭”工作,採取“六個一”工作法助推搬遷群眾做到鄰里互助、共建幸福家園,幫助搬遷群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實現搬遷群眾安居樂業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想法咱們說一說,搭橋共建奮進之家。按照“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定”的管理思路,松桃縣積極為搬遷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社區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群眾發聲、群眾議事提供固定場所。育才社區鄰里互助中心設立群眾說事室、群眾來信來訪接待室和檢察院聯絡室,開設意見箱,聽取群眾心聲,並建立《育才社區群眾來訪登記臺賬》,對來訪人員進行登記,專人負責、實時跟進、逐一銷號;團山社區設立快速融入辦公室、說事亭和意見箱,暢通言道,讓搬遷群眾話有說處,想法有講處,形成“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區,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的良好氛圍。工青婦群團組織在團山、育才安置點指導成立了“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和“新市民·追夢橋”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站,建立新市民“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追夢書屋”“勞動者服務驛站”“希望小課堂”、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室”等。截止目前,育才、團山社區安置點通過“群眾說事室”、快速融入辦公室、說事亭等累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45人次,登記來訪人員2800餘人次。

困難相互幫一幫,搭橋共建溫暖之家。為更好的服務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團山、育才社區安置點大力開展“日常困難幫一幫、致富門前扶一把”行動,通過社區幹部、幫扶幹部、黨員幹部、群團組織、鄰里鄉親“五個幫”,做到大家心與心相連、手與手相牽,並排向前跑、共同奔小康。在樓棟設立黨員志願崗、社區幹部志願崗,通過走訪、來訪、回訪等方式收集搬遷群眾所需所想所難所困,根據群眾來訪需求,分類建立幫扶臺賬,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就醫、就學、就業等難題。同時,團縣委在安置點組建春暉社,凝聚社會大眾力量幫助突發意外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困難。截止目前,育才社區安置點社區幹部一對一幫助3652戶7181人實現穩定就業,幫扶幹部每週不低於1次到安置點開展幫扶工作,已走訪6000餘人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200餘起。2019年春節前夕,團山、育才安置點社區服務中心會同團縣委、縣總工會分別對930戶貧困家庭進行了節前慰問。

鄰里之間走一走,搭橋共建和諧之家。為進一步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環境,減少“城市陌生感”,育才社區安置點優化社區黨組織建設體系,建立“縣移民局 駐區工作組 片區負責人 樓棟長 群眾”的五級網格管理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構建“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就有黨的影響力”的“小鄰里、大黨建”工作格局。以樓為單位建立群眾組織,一樓就是一個小家庭,每棟樓長按樓建立微信群,並積極引導鄰里之間相互走一走、看一看、幫一幫,讓群眾走出家門,認識新朋友,強化“遠親不如近鄰”的互幫互助意識,讓群眾找到和諧之家的歸屬感。截止目前,育才、團山社區駐區幹部走訪群眾2.37萬餘人次,社區幹部走訪4.35萬餘人次。

陋習大家改一改,搭橋共建平安之家。從農村到城市,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改變,更是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生產方式、行為舉止等方面的變革。各社區安置點通過感恩教育、黨員示範、居民評比等方式,教育引導廣大搬遷群眾改掉不良習慣、崇尚文明新風、爭當文明市民,實現從村民到市民的蛻變。在育才社區安置點設立城市體驗中心,教育引導搬遷群眾在消防、交通、禁毒、醫療等方面提升安全防範意識,有效促進搬遷群眾改陋習、轉觀念、提素質、樹新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文明家風,快速融入城市新生活,共同構建幸福平安家園。截止目前,育才、團山社區組織搬遷群眾到城市體驗中心開展城市體驗2次。

文明市民比一比,搭橋共建文明之家。從搬遷群眾到新市民,生活環境與文化素質同等重要。松桃縣大力整合工青婦項目資源,通過建立新市民“追夢”書屋、“希望小課堂”等,組織安置點群眾開展讀書、研學、科普等活動,不斷提高安置點群眾文化素質。圍繞新市民標準開展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安置點婦女帶頭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讓搬遷群眾儘快融入城市生活。建立安置點評先評優常態化機制,以家風建設為抓手,由社區居委會制定文明市民“村規民約”,積極開展“衛生示範戶”“文明示範戶”“創業模範戶”“道德模範戶”和“遵紀守法好市民”等先進典型評選宣傳活動,不斷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教育引導安置點搬遷群眾共建文明之家。截止目前,育才、團山社區安置點已評選衛生示範戶20戶、文明示範戶23戶、創業模範戶16戶、道德模範戶26戶、遵紀守法好市民38人,會同工青婦開展家庭教育講座1期80餘人次。

勤勞致富幹一幹,搭橋共建幸福之家。松桃縣聚焦安置點搬遷群眾就業需求,通過開展“留雁行動”“春風行動”等,著力解決安置點群眾就業創業難題。團山社區安置點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結合“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立足“居家發展”,打造“四點半課堂”,對安置點搬遷群眾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採取“社區 農戶 產業”模式,成立工青婦脫貧示範基地,通過建立安置點脫貧車間、樓下“巧工坊”(錦繡坊)、加盟“黔靈女”家政服務公司等方式,做到搬遷群眾“樓上居住、樓下就業”,幫助搬遷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目標。截止目前,團山、育才社區安置點開展“三女培訓”1期、“錦繡班”1期、“汽修班”1期、“育嬰班”1期,培訓搬遷群眾200餘名;會同工青婦開展培訓18期2000餘人次;通過“春風行動”“留雁行動”專場招聘會,輸送外出務工人員400餘人次;建立扶貧車間2家;開辦家政公司,帶動20名搬遷婦女就業;打造300畝“微型農田”,引導80餘名搬遷群眾發展微產業,種植蔬菜,自給自足。(羅騏 安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