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大事,在戎與祀”,青銅兵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中一個重要門類,青銅戟是其中之一。
春秋時期,戟取代商周的戈,矛戈聯裝的銅戟,成為當時最主要兵器。戟既用於車戰,被列為車戰“五兵”之一;也用於騎兵和步兵戰鬥,還用於水戰。“持戟”此後也成為士兵代名詞。
春秋末期,加大戟體戈形和柲的夾角、在長柲自上而下聯裝兩件甚至三件戈狀戟體,這就是著名“三戈戟”。
春秋越王三戈戟(趙夢言私人藏品),早年流失海外,曾被日本著名收藏家舊藏。春秋越王三戈戟不但製作時間早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發現的三戈戟。更難得的是,這套三戈同柲的戈身全部是經過硫化銅特殊工藝處理的精細“菱格紋”圖案。
菱格紋春秋越王三戈戟,趙夢言私人藏品特殊工藝處理之後,兵器整體峻冷貴氣,並具備了防鏽功能。越王勾踐劍的劍身也使用硫化銅做了特殊工藝處理,這是越王使用兵器的專享特權。
(春秋越王三戈戟,趙夢言私人藏品)歷史中的“三戈戟”是戰車軍隊的殺敵利器,無論斬馬還是斬敵,僅需一擊即可將其快速斬殺。但其在戰國之後,逐漸消失,後朝歷代都未曾再見。近現代考古學家,軍事學家甚至稱“極其罕見,5000年來僅在曾侯乙的墓裡出土過一套。”
這套完整的春秋越王三戈戟的存在,對研究越國文化,中國古代冷兵器文化,和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冶煉技術,價值不言而喻。
春秋越王三戈戟,趙夢言私人藏品下附資料圖:湖北隨州曾侯乙發現的“三戈戟”
歷史背景介紹:春秋時代周王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春秋中期,諸國達成“弭兵之會”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吳、楚、越三國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末年,越逐漸強大,越王勾踐與吳國對抗,公元前494年,勾踐敗於吳王夫差,向吳臣服。但經過二十年的韜光養晦,於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勾踐滅吳後北上爭雄,橫行江淮,號稱霸王。直到戰國時勢力衰弱,公元前306年,被楚所滅。
本文作者趙夢言簡介:
中國知名古代藝術品收藏家;擅長戰國琉璃珠,中國曆代青銅鏡,明清佛造像的收藏和學術研究。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著論文《宋遼金銅鏡中的道教文化》發表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的首屆年會文集。 *著論文《宋遼金元銅鏡的藝術風格特點簡略》發表在2013年的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論文年集;和2013安徽省銅陵考古研究論文年集。 *著論文《銅鏡與道教》被第一期《把玩》邀刊,並被國內多家平臺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