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論語·先進》中有講“過猶不及”,意思是一件事情做的過了頭,就和做的不夠是一樣,都是不合適的,提醒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度、保持分寸。實際上,最早提出“過猶不及”之意的是《易經》中的“小過卦”。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南宋馬遠水圖卷——黃河逆流

“小過卦”卦辭為“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意為“順利,利於堅持;可以做小事,不能做大事;飛鳥悲鳴的聲音不絕於耳,這是在提示我們往上登高必遇險,下行才是吉利之兆。”《易經》中進一步解釋講“‘弗遇過之’,己亢也”,意思是“已達到危險的極點,不能再過了。”“小過卦”的中心思想就在於闡釋凡事都有度,不可太過分,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便會追悔莫及。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歷史上“過猶不及”的例子當屬秦朝。秦統一六國後,妄圖高度集權專制以防止六國叛亂。秦始皇用焚書坑儒等方式統一思想,屠殺六國貴族。然而“過猶不及”,高壓之下反而激起人民反抗,秦朝最終走向滅亡。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國人傳統的智慧、技巧、知識都用在了保持這個恰到好處的度上,尋求恰到好處的度,是我們的祖先喜歡並擅長的思維方式和處世為人的態度。他們不走極端,不會緊抓一樣東西不放,也不習慣窮根究底、以毒攻毒、雪上加霜,而是在一張一弛中拿捏處事的分寸和輕重緩急。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溪山行旅圖》 局部

明代學者薛瑄講“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闡明瞭做人的度;《孟子·勸學篇》說“契而不捨,金石可鏤”,突出了做事的度;《管子形勢解》曰“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強調了生活的度;朱熹說“心大則百物相通,心小則百物相病”,詮釋了處世的度。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韓熙載夜宴圖》 局部

人生時時處處都在這些“度”中行進、成長,只有學會“適度”,才能走得更長、更遠。近幾年,學生因無法承受巨大的學習壓力和父母、親友的過高期望而選擇跳樓自殺的事例比比皆是,讓人痛心不已。有一位中學生在他的遺書中寫道:“我再也不用背這些沉重的包袱了,我會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感謝死神,讓我得到解脫……”每每看到這樣的事情,在為他們感到傷心的同時,不免嘆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家長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顧其內心的想法,給孩子失度的施加壓力,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人生貴適宜,要懂得適度而為。北宋著名數學家邵雍曾說過“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知君病後能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過度沉溺於口腹之樂,最終可能會損害健康。人生亦是如此,“畫蛇添足”、“矯枉過正”均不可取,適度方能長久。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小過卦: 好在適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