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奇才 嚴道封爵

治世奇才 嚴道封爵

樗裡疾浮雕

滎河左岸,滎經縣城北,風景秀麗的蘭家山文化主題公園與縣城隔河相望,一座高塔矗立山頂,恬靜自然,山水如畫。

高塔名叫文嚴塔,是樗裡疾的紀念塔,蘭家山的標誌性建築,白天風光宜人,夜晚光彩照人。

歷史上,嚴道是雅安最早建縣的地方,是穩定西南夷地區的第一重鎮。光陰輾轉兩千年,在歷史遺蹟與史料中,去找尋樗裡疾與嚴道的過往。

治世奇才 嚴道封爵

蘭家山公園位於滎經縣城邊,是全縣老百姓晚飯後最愛的散步場所。白天風光宜人,夜晚光彩照人。

戰功赫赫

秦國忠臣“樗裡先師”

一進入滎經縣城,“嚴道鎮”路牌立於路邊,特別醒目。

嚴道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滎經縣博物館館長高俊剛說:“嚴道的由來,與樗裡疾有著莫大的關係。”

歷史上,作為秦惠文王嬴駟的弟弟,樗裡疾深得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三位帝王及宣太后的器重,憑藉其出眾的才智,成為秦國第一名將,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樗裡疾擅長外交、軍事。秦惠文王執政時,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各方面實力正在一個上升期,各國皆眼紅秦國的日益興盛,故而結盟與秦國為敵,秦國因此陷入了群起而攻之的境地。樗裡疾正是拯救秦國於危難的治世之才,秦國靠著樗裡疾抵擋六國進攻。在樗裡疾的指揮下,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方針,改變自己目前所處的困境,並且成功地將六國結盟關係毀之一旦。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三國聯合共同伐秦,秦國陷入危機,樗裡疾率軍大破聯軍,斬敵八萬餘眾,此戰大捷,震驚關東六國。公元前314年,樗裡疾攻克魏國曲沃和焦邑兩地,將魏國百姓趕回魏國領地,將這兩個城池納為秦國版圖,同年,急轉槍頭,直攻韓國,將韓軍打得潰不成軍。樗裡疾立下了戰功赫赫。

作為戰國中期秦國戰功赫赫的宗室貴胄,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早年就因足智多謀,被人稱為“智囊”。秦人有諺語說:“力則任鄙,智則樗裡。”

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樗裡疾因戰功顯赫並從楚國奪取漢中而封爵於嚴道,號為“嚴君”。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三年),樗裡疾任秦國相。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載,秦昭襄王七年(前300年),樗裡子卒,葬於渭南章臺之東。樗裡疾臨終前預言說:“一百年之後,這裡會有天子的宮殿夾著我的墳墓。”樗裡疾的家建在秦昭襄王廟西邊渭水之南的陰鄉樗裡,死後即葬於此。到西漢建立後,所建的長樂宮就在樗裡子墳墓的東邊,而未央宮就在他墳墓的西邊,武庫正對著他的墳墓,正如他所預言的那樣。於是後世的堪輿家皆奉樗裡疾為相地術正宗,尊稱他為“樗裡先師”。

樗裡疾的功勞,歷代史學家都有較高評價——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裡、甘茂之策。”

司馬遷評價:“樗裡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稱其智,故頗採焉。”

唐代詩人鄭谷曾賦詩《中臺五題·樗裡子墓》紀念嚴君疾,“賢人骨已銷,墓樹幾榮凋。正直魂如在,齋心願一招。”

也就是說,滎經縣是樗裡疾封地,他號嚴君,人稱嚴君疾。

治世奇才 嚴道封爵

文嚴塔

嚴道古城

延續至今的古城傳奇

在滎經縣砂器一條街後面新打造的產業園裡,兩塊石碑豎立在田疇間。一塊較大的石碑上刻有“嚴道城址”,落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時間是2006年5月15日;另一塊較小的石碑上刻有“嚴道古城遺址”,落款是:四川省人民政府。

如今,嚴道古城遺址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經的古城只剩下幾堆土丘,以及一段幾十米的殘垣斷壁。

“嚴道就是一個縣名。”高俊剛說,唐初儒家學者顏師古(581年——645年)在《漢書》的註解中說,居住少數民族較多的地方就叫“道”,作為西南邊陲的滎經縣就被稱作“嚴道”。

《滎經縣誌》記載,秦在今大相嶺以南和大渡河以西設治後,嚴道縣的轄區就限於大相嶺以北的青衣江流域和今瀘定一帶。也就是說,當時的嚴道作為一個縣,管轄範圍要比現在大得多,除滎經外,還包括雨城區、漢源縣、石棉縣部分地區,甚至還包括眉山洪雅。

公元前285年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廢蜀國守,設蜀郡,嚴道隸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遷楚莊王之後於此,因而嚴道又名“莊道”,直至東漢因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而停用此名。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王朝平定西南夷,於笮都設置沈黎郡,從那時開始,雅安境內出現了四個縣級地方行政機構建置:笮都、青衣、徏和嚴道。於是嚴道縣的轄區從那時起變為今滎經及雅安市的青衣江以南部分。這個轄區歷經東漢、蜀漢、西晉、成漢均未變動。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東晉滅成漢後,未治及漢嘉郡地區,縣名多廢,為豪強“土主”自治。

公元前111年至公元347年,自秦至成漢(304年——347年),嚴道的治所,一直在此,保持了458年。

在歷史上,嚴道是輝煌的,是雅安最早建縣的地方,是穩定西南夷地區的第一重鎮。

這裡交通發達,向南有南方絲綢之路的犛牛道,可通越西縣;向西有靈關道,可通雲南麗水;東北有青衣道,可通成都、長安;水路青衣江可通長江。

《滎經縣誌》記載,嚴道縣城在此一直延續到成漢時。成漢政權滅亡後,天下大亂,嚴道人武裝自治,長期與南朝貴族政權對抗,自治時間長達200餘年。直到西魏(535年——557年)時代,嚴道劃歸邛州蒙山郡始陽縣管轄,建置歷北周至隋初。從設治到古城廢治時,此城已歷經800年以上的歷史,宋代稱此地為“古城勝地”。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後多次對嚴道古城遺址周圍墓葬進行發掘,出土文物十分豐富,特別是戰國、秦漢時期,更是異彩紛呈。

專家們發現,嚴道古城的考古發現和城址周圍發現的古墓葬群,基本包括了戰國時期巴蜀流行的主要墓葬形制。這些出土文物除反映出具有濃烈民族特色的巴蜀文化外,還反映了中原文化、楚文化、石棺葬文化的存在。

作為蜀國的邊境,這裡曾是民族交融地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這裡融合和發展,一旦對遺址發掘,對揭秘古老的巴、蜀文化有巨大意義。

直至今天,嚴道古城的歷史,同樣引來眾多史學家的關注。

文嚴塔,與滎經縣的“嚴道古城遺址”一起,成為追憶樗裡疾的地方,也成為滎經縣重要的文化地標,也是滎經縣發展文旅的重要資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黃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