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优美器型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粉彩诞生于康熙年间,极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在中国古代甚至在现在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史上几乎可以与青花瓷比肩的巨人。它是一种在五彩和珐琅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装饰技法,画面非常精细且精美,以前作为一种宫廷瓷器,一直服务于宫廷,不过粉彩的源头,却不是土生土长的瓷器种类,发源地要追溯到西方。

粉彩,优美器型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粉彩是在珐琅彩和五彩的的基础上演变来的,五彩是中国特色五彩,珐琅彩却是外来物,是外国贡献铜胎画珐琅而演变为瓷胎珐琅,这就源于康熙皇帝的喜爱。康熙皇帝痴迷于西洋传入的珐琅彩,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将珐琅彩成功地运用在瓷上。虽然烧制成功但并不完美,因为所用的材料只能附在不上釉的瓷胎表面,同时,彩料非但依赖进口,颜色的种类也不丰富,这些难题,在雍正时期得以攻克。

粉彩,优美器型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釉料和画法技术得到改进,国产珐琅彩料被研究出来,早期的瓷器珐琅彩只能在没有上釉的瓷器上绘制才能烧制成功,所以为了不使坯胎露出,只能把整个器皿涂上珐琅料,以至于器皿画面满满当当,后期由于技术的进步,珐琅料可以在上了白釉的器皿上绘画了,出现了大量的留白,留白这个词在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国画和西方画很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留白,中国画讲究意境,大概意思描绘出,剩下的全是留白,让观看者自行想象。

粉彩,优美器型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为什么粉彩的出现也要说起国画的技巧呢?因为国画技术在清朝已经是巅峰,作为宫廷画师,服务于宫廷的画师,在纸上的功夫自然是不可挑剔 ,那么康熙皇帝就想,能不能把国画的技巧应用于留白后的珐琅彩瓷上呢?笔者觉得当时负责烧制瓷器的窑工听到这个想法后,脸应该是绿的,珐琅彩已经是经过千辛万苦才烧制成功,现在还要把国画的技法应用到瓷器上,并且瓷器是热胀冷缩的终结者,别的都是遇热就膨胀,瓷器是温度越高收缩的越厉害,这么精细的画面形成后,经过高温还要保持画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画师的工艺水平、窑里温度等等,可想而知有多难。

粉彩,优美器型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但是皇命不可违,这也是为什么古瓷,在没有现代科技技术的帮助下,还能创烧出这么多种类瓷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皇帝喜欢,就是不可能也要变为可能,这里就又产生了另一项新工艺,它将陶瓷彩绘技术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那就是白色釉。

白色与其他的色彩调和,就可以使一种色彩由深至钱,呈现出丰富的色阶,比如画一朵花,勾勒花瓣之后,在花瓣轮毂内填上一层白色,叫玻璃白,然后再于玻璃白上涂一层粉红色,最后根据需要,水洗染,洗得越多的地方,白色露得越多,颜色就浅,反之则深,这样一来,花朵的色调变化就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从此,陶瓷装饰上色彩的运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甚至可以在一片树叶上捕捉绿色的微妙变化。

粉彩,优美器型与国画的完美结合


在画面设计上,由宫廷画师设计出稿,下发到景德镇御窑厂,宫廷画师画法细腻柔美、典雅,这种绘画风格再与优美的瓷器相结合,使得在感官上得到了更大的延森,审美的体验也更加丰富,甚至超越了单纯的绘画本身,粉彩的就是这样孕育而生了,并放大光彩,结束了青花瓷一只独放的历史,数量上也紧紧跟上了步伐。

现在虽然没有官窑的存在,但是景德镇出产的粉彩依然很精致美观,国家博物馆中都有收藏粉彩瓷,非常方便的是,云游博物馆的出现,进一步的让这些藏品出现在普通人的眼前,登入各大博物馆官网都可以浏览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