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聽聽新鳳霞老師的《乾坤帶》
新鳳霞 - 乾坤帶·非是兒臣以小犯上.mp32:17
來自樂樂相聲迷
評劇社《太平劇社》正式成立!
今日《太平劇社》官方微博正式成立,郭德綱老師任社長,首演票瞬間售罄。首演劇目是全本《乾坤帶》(代徵西),3月15日晚19:30在三慶園開演。票價150元、200元、380元三種。
太平劇社的主要演員有:
(1)沈金偉:藝名沈九評,中國評劇院優秀青年演員 、導演。師承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先生,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馬惠民先生。
(2)姚斌:中國評劇院青年演員,主攻花旦、閨門旦。
(3)高思佳:中國評劇院青年演員,主攻老旦青衣。
(4)王維:2011考入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主教老師戴月琴。
(5)杜建:中國評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花臉,師從評劇名家孫路陽。
郭德綱為什麼開太平劇社?
郭德綱為什麼開太平劇社呢?有人說為了傳播傳統曲藝,開了德雲社(相聲)、德雲書館(評書)、麒麟劇社(京劇)、太平劇社(評劇),以後還會開其他的曲藝專業劇社,比如河北梆子。我認為這只是一方面,郭德綱本人說過熱愛說書和唱戲勝過說相聲,郭德綱1979年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來又由常寶豐先生開蒙學習相聲,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河北梆子,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工文丑、老生、花臉、彩旦,還曾演出《卷席筒》、《唐知縣審誥命》、《打金枝》、《秦香蓮》、《打狗勸夫》、《勸愛寶》、《杜十娘》、《鳳還巢》等。這也是為什麼郭德綱這麼全才,像師父侯耀文先生(04年拜師時)說的:"郭德綱的先天條件要比我們有一些現在聲明之下的一些個相聲表演藝術家,條件還要好得多。"確實是這樣,郭德綱會的多,並且說的好,唱的也好,不是隻會一些皮毛而已,而是真正的喜歡,真正的下功夫學習。
"百年來無數藝人的心血,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失傳。我整理了一份工作計劃,首批搶救復排評劇傳統劇目一百出。任重而道遠。我需要演員,我需要樂隊,我需要演評劇的劇場。資金我自己出,但我更需要一個寬鬆的空間。我不知道這個計劃能走到哪步,努力吧....... "
"好久沒唱戲了,但對戲曲的感情一直都在。與北戲的學生們合作我很開心,也希望傳統戲曲得到社會重視。弘揚民族文化,空說無益,我來乾點實事吧。"郭德綱這短短話語,樸實無華,無不滲透著自己對評劇藝術的執愛,另外小嶽嶽岳雲鵬曾說:"每次去郭德綱家,都能聽到評劇的聲音。"可見老郭是真的喜歡這門藝術。
郭德綱相聲中唱評劇
郭德綱早期的相聲《楊乃武與小白菜》,講的就是評劇《楊乃武寫狀》的故事,提到過"別耍嘴啊","我要是耍嘴我是個棒槌","我喊了一聲美",趙麗蓉老師的《打工奇遇》裡的唱段就是出自這裡了。另外在相聲中還唱過《王二姐思夫》、《楊乃武寫狀》、《劉玲醉酒》、《夜宿花亭》、《當官難》等等等等。可見一是為了給相聲段子添彩,二是相聲紅了沒有忘記弘揚評劇呀,郭德綱相聲說紅了,他是真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不景氣的評劇能夠走出低谷,這裡給老郭點贊!
年輕人去太平劇社是看戲還是看角兒?
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看角兒"的多於"看戲"的,本人就是90後,我覺得像我一樣從小喜歡聽評劇曲藝的不多吧?評劇最早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為"唐山落子",這也就是為什麼聽評劇的人都說像唐山話了,說起評劇我最早知道評劇就是新鳳霞老師了,新鳳霞老師的《劉巧兒》、《乾坤帶》、《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等都看過,其中記憶最深的就是《劉巧兒》和《花為媒》這兩段了,《劉巧兒》(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這段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這兩段都是和趙麗蓉老師合作的,算是經典中的經典了。好多劇目中故事估計年輕人不知道的,所以說年輕人真正能聽"懂"評劇的很少吧?所以我認為還是"看角兒"的多於"看戲"的人。
希望是年輕人從"看角兒"慢慢轉變為"看戲",這也是郭德綱老師的最終目的吧?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