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士談教育:持續的習得性勤奮,會讓孩子愛上任何挑戰

想要從精神上毀滅一個人,往往不是貧窮、不是戰爭、不是病毒,而是自我意志力的喪失。

一旦意志力喪失,人將會成為一具沒有任何目標的行屍走肉,對生活中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不想開始,一看到一丁點兒困難,就退後。

而人的意志力為什麼會喪失呢?

往往不是因為受到1次巨大的打擊,而是那些我們會忽略的、不斷的不斷的失敗!

大家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講,長期不斷的受挫和失敗,最後不是越戰越勇(世界上只有少數人會越戰越勇),而是習得性無助,是一個人意志力的不斷喪失和精神沉淪。

1次巨大的打擊,都抵不過10次、20次....50次不間斷的小失敗的摧毀力!

這些小失敗,可能非常不起眼,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但,它們會一點一點的像病毒一樣,蠶食人的身體,會瓦解人的意志力。

最終的結果是:人看不到一丁點兒“好”的改變,看不到希望!

於是,我得出一個公式:

長期不斷的失敗=習得性無助=喪失意志力=看不到希望=認命=得過且過=拖延成癮=無力改變=繼續失敗......

這就是一個惡性的循環!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析的“長期習得性無助,會讓孩子畏懼、拖延成癮”,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此!

而破解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習得性勤奮!


常博士談教育:持續的習得性勤奮,會讓孩子愛上任何挑戰

當孩子遇到較大的困難卡住時,你往往會說:“寶貝,你自己可以的,我相信你”

有感同深受的想過,假裝你自己是個孩子,聽到這樣的答案時,是什麼樣的狀態嗎?

孩子聽到你這樣的答案,會焦急,會無奈,會哇哇大哭,甚至會大聲吼。因為,他真的很無力,不僅僅是無力解決這個他正在面臨的問題,而且更無力的是,他無法強迫你,讓你幫他一把,哪怕是一小點的幫助。

比如,一個5歲的孩子,第一次或第二次繫鞋帶,他真的不會,但他求助時,你卻說:“你自己研究一下,我相信你一定會研究出來的,你可以的寶貝,加油!”。

看起來,這樣的父母好像很懂教育,很會引導孩子。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無效的引導法,是一種高高在上,不痛不癢的姿態,而且會增加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心理。

第一次挫敗,孩子可能會直接放棄學系鞋帶。於是,你會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容易放棄?

如果第二次孩子繫鞋帶時,又求助於你,你又說:“不要依賴別人,自己要學習,學會了,就不需要別人幫忙了!”。此時,孩子獲得的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第二次挫敗。你的回答,仍然是對孩子來說無效的,沒有任何幫助。看似你用語言在激勵他的鬥志,但卻是在加速他的習得性無助,加速他的無力感,加速他的意志力瓦解。

第二次挫敗,足以讓他痛哭。然後,你會不解的說:我家孩子怎麼這麼沒有意志力!繫鞋帶失敗就這樣,以後還幹什麼大事?

因為,繫鞋帶,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他從未接觸過。


常博士談教育:持續的習得性勤奮,會讓孩子愛上任何挑戰

如果用上篇文章中的“感同深受法+分解法”,如何來幫助孩子減少習得性無助呢?

感同深受:繫鞋帶真的很難,就像我們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做飯一樣無助和無解。

分解法:幫助他分解困難,分析該一步一步怎麼做!比如,你可以告訴他:寶貝,繫鞋帶確實是很難的事情,每個人都有第一次學系鞋帶,我小時候也是學了好久才能繫好。現在我給你示範一下,第一步呢,是要.....你來試試看?第二步呢,是......你再試試?第三步呢,是......你試試?

就這樣,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每一次都激勵了孩子自我嘗試,每一步小成功,都獲得了成就感和認可,最後,他就會在繫鞋帶這件小事上獲得了技能,獲得了成功,他願意第二次再嘗試繫鞋帶!再次練習!再次獲得成就感!再次熟練!結果是,他愛上自己繫鞋帶這件事,不需要大人再催促或幫忙。

而用這個方法,最終的結果,就是幫孩子建立了“習得性勤奮”


常博士談教育:持續的習得性勤奮,會讓孩子愛上任何挑戰

如果你還不明白,我再拿個例子,講講如何幫助孩子“減少習得性無助”、幫助孩子建立習得性勤奮呢?

就拿寫作業來說,“哎呀寶貝,今天作業這麼多啊,小朋友也是很辛苦”,你看,這就是感同身受。

接下來幫他分解:這麼多作業,如果一下子寫完確實會花不少時間,對眼睛也不好,這樣吧,咱們先寫數學,只寫30分鐘啊!到了30分鐘咱們就停,休息。看咱們30分鐘能完成多少哈。

結果呢?孩子很開心的在30分鐘完成了數學作業,此時,他需要獲得兩個東西:鼓勵和獎勵。

1、鼓勵:

你首先要表揚他:哇,你簡直太棒了,平時都寫1個小時,今天沒想到30分鐘咱們就完成了,原來你這麼厲害啊!不要小看這樣口頭的獎勵,大家不要吝嗇,因為口頭獎勵不花錢,但卻能給孩子一種很強的認同,同時他從中獲得了成就感。

口頭獎勵重要嗎?非常重要!因為他能感覺到,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真和專注的努力,而很快完成任務,原來很快寫作業也沒那麼難。這種完成一個小目標而獲得的鼓勵和成就感,會讓人慢慢愛上努力的感覺,愛上勤奮的感覺!

他甚至非常期待繼續完成下一個小目標,當下一個小目標,也非常順利的完成後,他會再次獲得成就感和鼓勵,以此類推,慢慢的,就會變成持續性的勤奮。

這就是習得性勤奮!

2、獎勵:

除了口頭鼓勵獲得的成就感之外,還有獎勵。你履行承諾,讓孩子休息和玩了5分鐘,他會非常開心,這是自己完成一個小目標而獲得的,哪怕不是什麼大獎勵,就只是玩了5分鐘,玩了玩具,但對他來說,學會了調劑的方法!也就是,在困難任務面前,自己慢慢學會分解,然後學會讓自己放鬆和調劑。

這對他今後的人生來說,非常重要。也會促成他的持續性的勤奮,習得性勤奮的養成!

最後總結下今天的關鍵詞:習得性勤奮!

減少習得性無助、建立習得性勤奮的基礎方法是:1、首先,把大目標、大任務,分解成小目標、小任務。2、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和小任務時,獲得鼓勵,給予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讓孩子不斷的獲得成功的快樂!3、最終,建立習得性勤奮的習慣!

當然,上述方法,對於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是非常適用的。

常博士,大學教師,兒童創新教育、提問創新法研究者。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學科的底層邏輯和規律!在高效學習力、創新思維、兒童編程、兒童心理學、數據分析和挖掘、傳播學、傳播心理學等領域均廣泛涉獵,深耕多年。從事媒體行業11年,曾長期專注於跟蹤和報道世界新興技術發展趨勢及其商業化進程,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