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工作站收入增逾七成,瑞松科技如何突圍車市寒冬?

機器人工作站收入增逾七成,瑞松科技如何突圍車市寒冬?

撰文|夏一哲

編輯|常亮

4月25日,國內汽車焊裝領域龍頭瑞松科技(688090.SH)公佈了科創板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和2020年第一季度季報。

在車市寒冬的行業背景下,瑞松科技2019年營業收入為7.31億元,同比微降0.77%;歸母淨利潤6,109.8萬元,同比增長7.04%。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為1.92億元,同比增長13.30%;歸母淨利潤為1426.09萬元,同比增長143.29%。

2019年,車市下行趨勢延續,產業鏈上下游難以倖免,而瑞松科技業績不乏亮點:

第二大業務“機器人工作站”同比增長71.12%,新增長點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業務下滑的“窟窿”。“機器人工作站”是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需求,集成多個部件的機器人智能裝備,可廣泛運用於汽車、汽車零部件、3C和機械等行業。在2019年,機器人工作站業務營收達到1.34億元,佔比接近兩成。

業績下滑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則減產26.47%。“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業務,從2016年到2018年營收佔比從78.42%升至84.03%。2019年度,下游需求的轉冷導致其營收貢獻再次回落八成以下;雖然生產量的減產幅度超過了銷售量的跌幅,但庫存仍上漲了2.99%,銷售依然承壓。

在得到科創板募資後,瑞松科技2020年第一季度多個大項目進入集中採購和付款期,現金流量淨額達到-8756.53萬元。在2019年車市寒冬“獨善其身”的瑞松科技,是否已經準備好突圍之路,即將開啟新一輪增長?

成於汽車,不止於汽車

汽車是最為複雜精巧的民用工業產品,汽車行業自動化程度也最高。產線自動化程度是主機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為了提升產能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主機廠們對產線的自動化改造往往“一擲千金”。瑞松科技發力研發,完成從代理商到集成商的轉型,成功搭上了廣汽崛起的“順風車”。

近幾年來,瑞松科技業績增長迅速,對汽車製造行業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從2016年到2019年,其歷年前五大客戶多為主機廠商,合計收入佔比也由48.01%增至76.82%,來自汽車製造行業的收入佔比從57.12%增長至77.20%。

儘管瑞松科技新近斬獲長安馬自達的訂單,但汽車行業已進入寒冬。不只是瑞松科技的“基本盤”廣汽系2019年汽車銷量同比下滑3.99%,而且長安馬自達的銷量也下滑了16.53%。

和財大氣粗的主機廠不同,上游的自動化產線賽道集中度較低,廠商規模較小。這意味著單個廠商哪怕只獲得一兩個主機廠的青睞,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在車市下行的週期內,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更是讓汽車產業雪上加霜,2020年第一季度汽車銷量創下了歷史最大降幅。隨著主機廠之間洗牌加劇,上游設備廠商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瑞松科技在降低對汽車行業依賴上早有行動。

憑藉自動化系統集成控制技術、機器人仿真離線應用技術等自研核心技術,瑞松科技的業務觸手已經伸向電梯機器人、精密電子柔性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等新賽道。2019年度,瑞松科技第二大業務“機器人工作站”扛起了業績增長的大旗,彌補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業務的頹勢,在營收微降的情況下維持歸母淨利潤的漲勢。

機器人工作站收入增逾七成,瑞松科技如何突圍車市寒冬?

2016-2019年瑞松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

科創板上市後,瑞松科技計劃投入1.48億元建設研發中心,依託已有的經驗和技術,向3C、機械、電梯、摩托車和船舶等行業拓展業務,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自動化升級需求依然旺盛

儘管我國被貼上了“世界工廠”的標籤,但製造業自動化水平依然較低。隨著人力成本的升高,位於中國的製造企業不僅需要尋求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而且產品也必須摘掉“物美價廉”的帽子,靠科技和品質賺取更高的附加值。

提高產線自動化水平則是一箭雙鵰的有效途徑。新時代證券的研報顯示:我國機器人密度(=製造業工人/機器人保有量)在2018年僅為63,遠低於全球平均的99,更是被歐美日韓遠遠拋在身後。

密度差距懸殊的非汽車機器人賽道,無疑是瑞松科技等廠商在未來發力的重點。比如,我國3C製造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至今依然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最後的組裝環節,仍依靠手工操作。5G換機潮近在眼前,3C製造產能提升的需求相當迫切。

在自動化程度最高汽車機器人賽道,市場機遇仍然存在。目前,我國汽車機器人密度剛達到750,追上韓美德日等汽車製造強國仍需時日。中小主機廠被整合淘汰的行業環境,有助於巨頭的誕生。廣汽的擴產計劃將成為瑞松科技業績回暖的機遇。

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經歷2018年的低谷後,已經在2019年第四季度出現回暖的跡象。儘管新冠疫情拖累了工業機器人行業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整體,但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在3月已然回升,達到17,241臺,同比增長12.9%。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的價格在不斷下探,製造企業收回成本的時間不斷縮短。

位於集成環節的瑞松科技,則在不斷夯實其技術實力。2019年,瑞松科技新申請境內發明專利 19 項,獲得境內發明專利批准 2 項; 新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15 項,獲得境內實用新型專利批准 25項。此外,瑞松科技還獲批建設廣州市首批院士專家工作站,研發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機器人工作站收入增逾七成,瑞松科技如何突圍車市寒冬?

2016-2019年瑞松科技營收及歸母淨利潤

受汽車行業大環境的影響,過度依賴汽車製造相關業務的瑞松科技在2019年業績承壓。不過,瑞松科技的研發工作佈局廣泛,業務範圍也逐漸延伸至3C、電梯等新場景。科創板上市將加快瑞松科技研發新技術和擴充產能進度。不管是車市回暖還是3C、物流等行業的自動化升級,都將是瑞松科技開疆擴土的契機。

推薦閱讀

大陸市場營收增長406.85%,神工股份下行週期如何突圍?

天量數據轉存國產光盤,紫晶存儲在“新基建”受益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