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第一屆“對畫·對話”雅昌展覽季——全國線上聯展已經正式上線啦!以在線論壇的方式邀請專家、學者、藝術家、企業家、收藏家等業界精英,從“學術方向”、“藝術市場”、“生活方式”、“科技助力藝術”等四個主題深入探討中國藝術行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共同構建行業邊界!共同加速整合,推動藝術與商業資源的共贏!共同展望並推動待開發中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未來!共同迎接全球化下的競爭和機遇!
我們誠邀您的加入!「鏈接」

1940年3月5日,避居香港的蔡元培病逝,他在彌留之際,不斷輕聲地呼喚著:“威廉!威廉!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

蔡威廉,1904年生於上海,年僅35歲便因病去世,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如流星般璀璨,她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的油畫畫家、中國早期美術教育家,這一年出生的傑出女性代表,還有才女林徽因和作家丁玲。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1911年,蔡元培與夫人黃仲玉攜長女蔡威廉、三子蔡伯齡在歐洲

作為蔡元培最寵愛的長女,她隨父親蔡元培在歐洲待了很多年,精通德語、法文,遍覽西方藝術精華,這為她以後的藝術創作和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8歲首次跟隨父親出國遊歷德國,9歲在法國一個天主教小學就讀,11歲去了比利時,三年後回國就讀於北京的孔德學校讀中學。“孔德學校”是 “庚子賠款”的部分退款所建,是蔡元培與李石曾借鑑西方中小學教育而創建的新式學校。這所學校可以說是北京大學的附屬學校,因為學校招收的學生大都是北大教職員工的子女,北大的一些教授也經常來學校兼課,學生從高小就開始學習法語,堪稱那個時代的“貴族學校”。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異國憶想》

20歲的蔡威廉再度出國,在父親的建議下,先後就讀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美術學校、著名的法國里昂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常書鴻、呂斯百都曾在法國里昂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於1928年回國,任教國立杭州藝專(現在的國美)。對她影響最深的畫家是西班牙現實主義的委拉斯開茲、法國浪漫主義的德拉克洛瓦和後期印象派的塞尚,而文藝復興的鉅子達·芬奇則是她崇拜的偶象,她的畢生宏願是做“中國的達·芬奇”!她推崇達芬奇的畫論“一個畫家應當描繪兩件主要的東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圖。”

1928年,對蔡威廉來說,尤為重要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自畫像

那一年,她剛從海外留學回來便擔任了國立杭州藝專西畫教授,也是在這一年,她與林文錚一見鍾情,步入婚姻殿堂,兩人的婚姻是他們自己爭取的結果。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1929年下半年,國立藝術院部分師生合影(前排右七為蔡威廉)

林文錚和林風眠是老鄉,深受蔡元培的賞識,他倆在1924年5月的巴黎國際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相識。作為中國教育部部長,蔡元培正好在法國考察,他前往參加這項當時很紅火的展覽會。展廳中,林風眠的國畫《生之慾》轟動畫壇並獲金獎,在翻看展品目錄的前言介紹中國美術的論文時,他深深地為論文的邏輯、辭藻的優美所吸引,在交流中得知文章作者是該展中國館的留學生林文錚,後來也因為蔡元培的賞識,受到民國政府的邀請回國組建國立杭州藝術院(現在的國美)。在執掌杭州藝專時期,“林風眠被同事戲呼為‘大老闆’,林文錚為‘二老闆’。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林風眠、林文錚、吳大羽合影

蔡威廉留學歸來之後,以她的家庭背景和個人才華,迅速成為了上層社會引人注目的女性,當然不乏仰慕和追求者,包括蔣碧薇後半生的情人張道潘,為了追求蔡威廉,他跑去應聘學校教授,有思想有才華的蔡威廉對張道藩不屑一顧,沒想到這事竟為她以後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一顆炸彈。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林文錚 盆花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靜物》 蔡威廉 1930年 尺寸不詳 布面油彩 蔡元培故居藏

在眾多備選者之中,當時的青年才俊陳劍滫最得她母親的賞識。但當蔡威廉發覺母親有意為她的婚事做某種安排時,立即引起她的反感,還嚎啕大哭。因為她和林文錚一見鍾情,僅一個月後,兩人在林風眠陪同下到南京面見蔡老。蔡元培大喜:“馬上訂婚!馬上訂婚!” 1928年7月,林蔡二人於上海結婚,證婚人是蔣夢麟。據說出嫁當天婚禮馬上快要開始了,她不化妝、不試婚服,執意要為父親畫一張肖像畫,這讓旁人覺得詫異,只因她希望這張畫可以代替自己陪伴父親。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靜物》(載《良友》1931年第六十期)

蔡元培給的結婚禮物是3000元,後來小夫妻兩人外加儲蓄700元,蔡威廉自主設計、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洋房,佔地1.2畝,建築面積200平方米,他們在此度過了一段風雅的、令人羨慕的平靜生活。要知道蔡元培一生都沒有擁有過自己的房產,卻為女兒贈送了一座婚房,可見他對這個女兒的偏愛。

與潘玉良齊名 啟發吳冠中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國立杭州藝專赴日本畫展海報(載《良友》雜誌)

蔡元培對威廉偏愛的原因之一便是她的才華。蔡威廉成名較早,首次被當時的藝術圈、國內美術同行認可,緣於1929年的首屆全國美展。該展覽首次讓一批“五四”前後培養起來的女畫家大出風頭,參展藝術家包括潘玉良、唐蘊玉、蔡威廉、李秋君、吳青霞、何香凝。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潘玉良和蔡威廉,潘玉良的作品被譽為“本展寫實最優之作品”,蔡威廉的肖像畫被稱為“一鳴驚人”,堪與林風眠相提並論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1939年《亞波羅》雜誌第8期發表顧之“談肖像之演化並論蔡威廉女士之畫”,同期雜誌還發表蔡威廉的作品《自

當時的美術評論家殷淑在《談肖像之演化並論蔡威廉女士之畫》盛讚道: “凡參觀過美展西畫部的遊客,大概總忘不了林風眠先生那幾幅人物和蔡威廉女士的幾幅肖像。林先生的人物構圖早被公認為東亞新藝術之絕技,可無須再贅述了,但是蔡女士那幾幅肖像卻是一鳴驚人。”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 約1924至1927年作 里昂風景 油彩畫布 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 成交價:32.5萬港幣 蔡威廉拍賣紀錄

與潘玉良人物畫帶有華麗的抒情性和充滿情慾的身體不同,蔡威廉的肖像畫呈現一種沉默的精神力量,形體概括、顏色純粹,側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透露著一份超脫塵俗的氣息。令人感慨的是兩人在當時雖然齊名,不過今非昔比,如今潘玉良的拍賣紀錄是3453萬港幣,而蔡威廉的作品最高價僅32.5萬港幣。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1930年6月國立杭州藝專赴日展覽會出品人履歷書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20世紀30年代初,國立杭州藝專藝術運動社部分社員合影(前排右四為蔡威廉)

繪畫是一方面,她另一突出貢獻應是美術教育家,她在杭州國立藝專任教長達十年(1928年——1938年),創作了很多作品,其中除了為數不少的肖像畫和風景畫之外,還先後創作了表現女性題材的大幅油畫《秋瑾紹興就義圖》和《天河會》。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孫中山》(載國立杭州藝專《雅丹娜》第一卷第五期)

她的性格沉靜內斂,總與浮躁的現實保持距離,在教學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功,在她眼中“作畫和翻譯一樣,可以直譯,也可以意譯”,初學者更要注重“直譯”。這與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現代主義畫風、流行抽象、變形相悖, “當時同年級有一個素描班,教師以一種很吸引人的畫法進行指導, 即唯‘美’ 是圖, 在素描初級階段,造型上即加以變形——眼睛畫得大一些,鼻樑畫得高一些,並任意加以修飾,施展‘技巧’,這種畫風引起蔡先生所教一班學生的注意。經過一段時間的議論、研究,他們由羨慕、懷疑,最後否定了這種畫法。”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女孩像》(載《藝風》1934年第二卷第六期)

可惜好景不長, “七七事變”讓整個世界為之一變,無論是歲月靜好還是顛沛流離,藝術都與之相伴。著名畫家吳冠中回憶,“七七事變”後杭州藝專遷至湖南沅陵時,他於課外畫了大量水彩畫,在全校成績展中獲獎,蔡威廉很賞識,傳話要以她的一幅油畫換吳冠中一幅水彩,這使他備受鼓舞。吳冠中很尊敬這位老師:“她沒有在教室教過我,不相識,我只遠遠以尊敬的眼光看她。她是一個少婦,經常著黑衣,體態優美,少言語,顯得分外靜穆、內向。”

蔡威廉之死:國難,家難!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 林風眠畫像 布面 油畫 北京保利2013秋拍 成交價:3.45萬元

戰亂之下,學校內遷沅陵竟成了蔡威廉個人命運的轉折點,因北平藝專也遷沅陵與杭州藝專合併為新的國立藝專而產生的人事變動,以前兩校便在教育上比拼,但畢竟一南一北,井水不犯河水,如今在沅陵一合,問題就出來了。杭州藝專學生多,教師也多。教育部派滕固任新藝專校長,北平藝專原校長趙太侔和杭州藝專原校長林風眠相繼離開學校。滕固按上級旨意走馬上任就要裁減教師,而目標主要衝著杭州藝專,這主要是張道潘從中作梗。雖然引起了學生不滿,有些藝術家磨不開臉求人只好“辭職”,蔡威廉夫妻因此雙雙失業。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林文錚夫婦時常回憶起在杭州藝專的日子,那是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圖為林文錚(第二排左一)與杭州藝專同事在一起。

著名作家沈從文,曾詳細記下了蔡威廉一家1939年的生活狀況:

房子那麼小,大雜院那麼亂,想安靜作畫是不可能的。初來僱的本地傭人照例不合適,做不上3天又走了,作主婦的就得為一家大小8口做飯。5個孩子雖然都很乖,大的是個女孩,家務事還能幫點小忙,提提水,爐子里加加松毛,拌和稀飯,最忙的自然還是主婦。並且腹中孩子已顯然日益長大,到四五月間即將生產。我住處進出需從他們廚房樓下經過,孩子們一見我必大聲招呼,我必同樣向這些小朋友一一答話。常常看到這個做母親的,著了件寬印花布袍子,背身向外,在那小鍋小桌邊忙來忙去。聽我和孩子招呼時,就轉身對我笑笑,我心中總覺得很痛苦。生活壓在這個人身上,實在太重了,微笑就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表示。想用微笑挪開朋友和自己那點痛苦,卻辦不到……

此時蔡威廉懷孕快要生孩子了,因為沒有錢只能在家生產,她在牆壁上畫完新生兒的肖像,寫下“國難·家難”,便撒手人寰,死因是產後褥熱。

蔡威廉:啟發吳冠中 立志成為中國達·芬奇

蔡威廉《靜物》(載國立杭州藝專《雅丹娜》第一卷第九期)

她的去世改變了兩個男人的一生,其一是文章開頭寫的父親蔡元培,父親白髮人送黑髮人,心情悲痛不已,半年後去世;另一個是她丈夫林文錚,肝腸寸斷、痛不欲生,他一度皈依佛門,入了紅教,在後來被批鬥,關了20年。

最後,分享一首林文錚在妻子逝世後寫的一首詩。

西湖雙飛燕,孤影落滇池。

水深無蘆葦,獨宿最高枝。

疾風搖古木,長夜兀自持。

天寒徒奮翼,腸斷復何知?

——林文錚《落雁啄》

主要參考文獻:

水天中《藝術與婚姻之 林文錚和蔡威廉》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自我畫像 女性藝術在中國1920-2010》

原文來源於藝術頭條APP,隨時隨地查看新鮮的藝術資訊:「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