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會"壓榨"的明代商人,踏上經商道路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明朝時期,提起商人,許多人都會充滿疑惑。明朝作為一個重農抑商的王朝,其對商人的打壓應該是歷史中最嚴厲的,為何明代還會有商人的經商之路呢?仔細閱讀明代的史料,就會發現,從明朝初期到明朝末期,社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而商人,也在改變之後獲得了再次發展的機會。

被社會

明初,由於開國皇帝對於商人的歧視與貶低,商人在明初的生存空間異常狹小。發展到明朝中後期,人們對於商業的依賴愈來愈重,商業也由此獲得了新的春天。在明朝後中期,商業重振,商人群體也由此擴大,開始了商業的貿易之旅。

在明朝時期,社會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明代的道路交通,成為了商業發展的依賴。明代商人,在南北方進行廣泛的商業貿易,其不僅要沿經陸路,還要馳騁於水路之上。所以明代的商人,在路上會經歷許多不同的歷史地區,見證許多人文的發展。以明代商人的視角,可以領略到明代的交通之發達。

明代商人必備的旅行物品

如今出行,智能手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在路途上遇到的問題,基本可以依靠智能手機加以解決。而明代並沒有像如今一樣發達的智能手機,他們所依賴的工具,只有地圖和指南針。當他們的商品準備好後,就開始了商業的旅途。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必備的旅行物品。

明代的科舉制度發展到了頂峰,培養了大批的文人,使明代文化的基礎水平有所提升。因此,明代的民俗小說成為了明代文化的代表。

中國四大名著中,有三部甚至四部都出自於明朝時期。文化發展進步的同時,也改變了商人經商道路上的需求。

1、旅行必備寶典

明朝中後期,當商人將自己的商品準備好後,便要開始向自己的目的地進發了。明代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朝代,道路也是繁雜的,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走錯路。為了解決走錯路的問題,明代的文人與商人,下了功夫,動了腦筋。

被社會

大跨度的旅行,勢必會有許多未知的道路與民俗風情,想要在商業旅途中得到保障,便要對許多道路與民俗風情瞭如指掌。可是商人畢竟不如文人有文化,想要儘快科普這種旅途知識,是需要長期積累的。

為了快速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商人找到了文人,以重金從文人手中購買到了“旅行寶典”。很快,旅行寶典在商人之中獲得了普及,成為了商人旅途上必備的物品。在此書之中,商人旅途中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2、寶典的實用之處

為何“旅行寶典”會在明代的商人手中風靡,這與旅行寶典的實用有很大關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旅行寶典,名為《一統路程圖記》。在旅行寶典的指引下,“商賈得之,可知風俗厲害。入境知禁,涉方審直,萬里在一目之中,大為天下利益,實世有用之書”。

在旅行寶典中,可以知道很多旅行常識。

“山川險夷、物產出處、行程風險、水旱碼頭……”等一切與旅程中有關的信息。甚至於轎伕船戶是否可靠,書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而且地圖畫的很直觀,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獲得不小的啟發。

旅行寶典的出現,使商人可以在明朝的道路上放心行走,這在古代社會無疑是一大進步。由此,明代中後期商業的發展,以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與商業的興盛有關。而其中的旅行寶典,其作用也是不小的。

3、人文書籍的大進步

雖然在官方文學中,與旅行相關的書籍主要以遊記文學為主,但是旅行寶典的出現確實利於使用且影響廣泛。在這些旅行寶典中,還有大量的地理知識、歷史知識和人文知識,由此直接提升了該書對社會的影響。

被社會

其實旅行寶典類的書籍本可以作為人文科普讀物,可是由於儒學的影響以及商人身份的原因,這些書籍並沒有走向大雅之堂。雖然沒有走進,但是卻使人文書籍向前邁了一大步。這也證明,明代文人在書籍的編寫中並沒有固守於古板的形式。

旅行道路上的不同

當明代商人拿上自己的旅行寶典後,就開始胸有成竹的踏上了自己的經商之路。憑藉著這本旅行寶典,明代商人在路途上所遇到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商業的前景一片大好,明代商人也開始欣賞路途中的經過與美好。

在南北的跨度中,明代商人不僅可以看到南北風景的各異、民俗的各異,還可以感受明朝的發展與進步。明代道路與之前歷史時期的道路產生了不同,這與明朝時期的道路建設離不開干係。那麼明代道路有何改觀,需要相關史料共同領略。

1、南北道路的差異

作為一個明代商人,他們更希望用水路來經商。因為水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隻,與陸路的馬匹相比,水路的消耗更少,速度也比陸路的要快。但是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商人不得不選擇陸路。

在北方,由於河流不如南方的發達,所以北方主要以陸路為主。到了南方,河流的眾多為水路的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

而且在明代,水路之間的橋樑建築,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位在明朝訪華的葡萄牙商人曾寫到“當你進入其中的時候,看見一座高大而雄偉的橋,我在葡萄牙或別的地方都未見過類似的”。

2、明代道路的建設

被社會

明代水路交通的發達,證明明代南方的社會發展非常不錯。歷史重心的南移,看來在明朝就已經成為事實。不過,明代歷史中,並非只有南方在發展。如四川貴州等地,也在明代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四川為主要例子。在明代,通往四川的道路由羊腸般的棧道變成了康莊大道。“經過屢年修葺,可以並行兩轎馬車”。所以四川地區的快速發展,與明代棧道的修葺是脫不開聯繫的。在明代,這也屬於一個大工程。

3、社會在發展,道路在進步

在明初,人們的交通受到了限制,商業也受到了限制。在皇室的權威下,人們過著囚籠般的生活。可是人們對於財富,對於自由的追求,是政治權威難以阻斷的。因此,社會向前發展的道路,可以阻緩,但不可以阻斷。

所以商業在明朝中後期,還是重新興盛了起來。商人在經商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地區的建設,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可是世人對商人的鄙視,依舊沒有根除。因此明代的商人,有時候還是要偷偷抹眼淚的。

驛站的點綴

雖然明代對商人群體不友好,但是在道路的建設中,明代並沒有忽視道路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走在明代的大路上,在需要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官府設立的驛站。“以驛站為中心的驛站,自古以來就是國家的主要交通線”。

被社會

關於驛站,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有很多。如著名理學家王陽明,就曾做過驛站的官員。明代末期的農民運動,與驛站的裁撤還有數不清的關係。所以驛站作為明代道路中重要的設施,其也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用今天的建築來對比,就相當於高速公路的服務站。

明代驛站,主要是為了方便官方信件的快速傳輸。特別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明廷對其總要萬分警惕。除了官方文件快速傳輸的作用以外,驛站還成為了官員與百姓歇腳的地方。在驛站裡,商人也可以得到及時的休整與補給。

雖然驛站可以解決很多人出行的問題,可是由於驛站是由地方官府和中央朝廷負責的。所以驛站設施的臃腫,成為了難以逃避的歷史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官員對於驛站的剝削。許多官員為了免費在驛站中吃喝,巧奪了用於通行的令牌。

到了明朝後期,許多百姓充斥在驛站之中,無情的吞食國家的錢糧。由此,驛站與明朝的國運,緊緊相連在了一起。

古人的智慧與選擇

在跟隨明代商人的腳步,進行經商後,就會發現古人在科技有限的時代,奮力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相關問題。從旅行寶典,到道路的修建,就已經證明了明人對商業的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社會發展的腳步,在明朝並沒有停歇。

被社會

由於明代文人的數量大大增加,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文人士子都希望用道德來解決問題。在相關實際的運用中,忽視了實用的價值。而是將儒家思想的名聲與空虛,緊密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導致明代真正實用的事物,反而成為了社會的末端。

士農工商,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政治本不應該過多的干涉,可是明廷的嚴管到放縱,成為了明代社會發展的悲劇。

雖然商人在明代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就,道路建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可是最終走向了畸形與滅亡。不知是文化的悲哀還是思想的悲哀,作為一名商人,不用錢財來禍害他人,才是最需要的道德操守。

參考文獻:

《明代社會生活史》

《明史》

《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