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涿鹿人:北魏重臣王建為何被譽為是大義滅親的典範?


張家口涿鹿人:北魏重臣王建為何被譽為是大義滅親的典範?


呂海峰

話說,我們張家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人。其中就有北魏大臣王建。並且,在歷史上,他一直都被譽為是大義滅親的典型。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們先共同瞭解一下王建的基本簡況。他是北魏廣寧(今天的張家口涿鹿)人,在北魏王朝道武帝時期,開始做官。先為朝中大臣,然後,出使後燕,返回後,由於工作出色,進而被皇帝任命為北魏中部大人(部級)。其人一生酷愛文學,為此,還寫過很多歷史名篇,比如他的代表作《田家行》、《羽林行》都堪稱是當時的文學佳作。


張家口涿鹿人:北魏重臣王建為何被譽為是大義滅親的典範?


當然,王建一生最值得傳世的,便是他的為官品行,在他面前,無論任何人,只要是違反了法度,他都要嚴懲不貸。比如,王建的親哥哥,同時也是北魏朝中的官員。然而,他哥哥對自己的子女,卻管教不嚴。以至於他的子女經常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然而,當王建知道了此事之後,在皇帝對此事已經不再追究的情況下,王建又進行了多次進諫,直至皇帝同意,將他的親哥哥和幾個親侄子,全部予以誅殺。

然而,為官當中,王建雖然選擇了“大義滅親”,但是,他對自己的家鄉涿鹿卻始終非常關照。當時的涿鹿不但“ 地瘠”,水利澆灌也是非常落後。因此,一時間民不聊生。但王建為官以後,由於他立主修整桑乾河,進而使涿鹿的土地逐漸肥沃起來,糧食是年年豐收。

同時,王建也是一名優秀將領。想當初,他追隨北魏道武帝出征,有一次,他們北魏的軍隊剛剛殺到了後燕的軍隊前方,後燕軍隊就撤離到了黃河一岸。搞得他們也只能隔岸相望。然而,也許是天助北魏,由於天氣突變,幾個時辰之後,黃河竟然結冰,但由於是剛剛結冰,所以,對於“是否進行追擊”這一問題,北魏軍隊的內部起了很大的爭執。甚至,很多將軍都勸北魏道武帝說,“黃河剛冰封,還不堅固,經不起兩萬兵馬,萬一碎裂,就壞事了,還是再等等吧。”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王建卻站出來說,“不能再等了,中原歸燕還是歸魏,就在這生死一戰,我們必須把握住這次機會。我先過河,如果沒有意外,你們就跟過來,能過多少是多少。”說完,雙腿一夾戰馬,領著他的手下兵馬,就衝上冰面,殺到了對岸。

顯然,由於後燕軍隊依靠“天險”,疏於防備,所以,一時間顯得混亂不堪,根本難以抵擋北魏軍隊的凌厲攻勢。並且,隨著道武帝率軍很快趕到,後燕軍隊更是被嚇得魂飛魄散,無心打鬥,紛紛逃命。結果,這次戰役,以燕軍的大敗而告終,死傷至少有三萬多人,北魏軍隊大獲全勝,只有後燕的太子慕容寶單騎得以脫逃。也正因為這次戰役,王建讓北魏皇帝對他是刮目相看。後來官越做越大。

總之,北魏重臣王建為何被譽為是大義滅親的典範?王建一生非常了得,尤其是,他在面對私情與國法時,總是能站在國法一邊。為此,留下了大義滅親的美譽與佳話。(呂海峰)


張家口涿鹿人:北魏重臣王建為何被譽為是大義滅親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