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街头为什么会有不少流浪人员?

“土澳”七日行(九)——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世界!

今天的行程是大洋路和十二门徒岩。接我们的是一辆中巴车,导游是个东北人。

我们等车的地点在little lonsdal st街向西南两个路口,等车的时候,旁边有两个流浪人员,一男一女,坐在地下,前面放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些硬币之类的,他们愉快的聊着。我很奇怪,在悉尼街头,也经常会看到流浪人员——澳大利亚是高福利社会,为什么流浪人员这么多呢?国内也有,但明显要少。上网一查,有这种感觉的,显然不止我一个。他们给的答案是: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政府津贴拿去买酒和烟了,如果不这么“挥霍”的话,每周还是能剩下一点的。好在悉尼,墨尔本基本上四季如春,流浪也能过的很舒服。但是,没有见一个华人流浪,这和华人的性格传统有关——勤劳、聪明、有自尊。

刚回到站立的地点不一会,突然,刚才那个流浪人员当中的女士跑过来,冲着我在喊着什么,边指边喊,我一开始以为她是想找我要钱,后来明白了,原来,接我们的中巴车已经在马路对面等我们,并且在喊我们,我们没听见。于是我们赶紧道谢,过马路上车了。这个女士的举动很让人感动,即便是流浪的状态,也没忘记自己要去帮助别人。

澳大利亚街头为什么会有不少流浪人员?

墨尔本近郊的农场

大洋路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是为纪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修建的,参与建设的人也包括许多参战老兵,共有3000余工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这条路于1919年开始动工,1932年全线贯通。

大洋路沿着维多利亚州西海岸蜿蜒伸展,沿途散落着一些海岸城镇和渔村。从吉朗市,Lorne,Apollo Bay,Port Campbell,一直到Warrnambool,这是一条全长近300公里的海滨公路,沿途几乎不到一公里就是个绝景,耸立在海上的岩柱没有一块是相同的。夕阳斜照、群鸟飞舞,是许多人一辈子可能都见不到的美景。

沿途,经过小红帽,这是一个灯塔,从灯塔可以看到大洋和海滩。岸边,波涛汹涌,和别的地方相比,水更清、海更蓝、浪更大。


澳大利亚街头为什么会有不少流浪人员?

小红帽灯塔


澳大利亚街头为什么会有不少流浪人员?

波涛汹涌的南太平洋

中午到一个小镇就餐,我们进了一个炸鸡店,要了一份炸鸡,还有薯条,份量足,热值高。总的来看,澳大利亚资源丰富,所以,肉、奶食品便宜、实惠,在街头,我们看到很多体重超重的当地人,这应当是由他们的饮食结构决定的。当然,这些食品的口味,我们适应不了,如果天天吃,坚持不了几天。


澳大利亚街头为什么会有不少流浪人员?

十二门徒岩


去往十二门徒岩,其实距离并不远。一路上,上坡、下坡,大部分都是双向两车道,车速不快,所以耗时长。一边是大海,另一边是树木,偶尔路边会看到孤零零的房屋,我在想,他们在这居住,虽然很幽静,可是,不孤单吗?

偶尔看到的牧场的景色,和阿尔山地区有点像,山坡上是草地,偶尔会有一片小树木,草地上是成捆的、已经收割的牧草。

约下午四点左右,到达十二门徒岩附近。这时,导游说,前方有直升机旅游,可乘坐直升机从空中看十二门徒岩,乘坐直升机价格120多澳元。在等直升机时,我前面看上去有些土的女士,甚至能用流利的英语和老外对话,我看着就来气,要知道,当年高考,英语满分100,我考了89分!

我自告奋勇的坐在了第一排,飞机起飞,很平稳,很快的升空,地面的景物越来越小,飞机向西飞去,右侧就是十二门徒岩。


视频加载中...


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边上,已有二千万年历史,由几亿块小石头聚积渐渐形成,先埋藏在海底,后来,在强烈的海潮和风力作用下,让这些岩石暴露水面,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所以人们就以此命名。

十二使徒岩是大洋路的精华点。站在岩石峭壁上,由南极圈吹来的季候风,圈起海浪打在悬崖底下的沙滩,惊涛拍岸,回音重重。

坎贝尔港还有另一处奇石叫阿德湖海峡(Lord Ard Gorge)。1878年,一艘英国开往墨尔本的游轮Lord Ard号在这里遭遇风暴,不幸触礁,乘客几乎全部遇难。海岸也因此成为万众焦点,并易名为Loch Ard Gorge……


澳大利亚街头为什么会有不少流浪人员?

Lord Ard Gor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