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瓜產業在荊江兩岸興起

吊瓜產業在荊江兩岸興起

吊瓜產業在荊江兩岸興起

公安縣鬥湖堤鎮高建村,社員在三才農業開發公司吊瓜種植基地埋設水泥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王文初 攝)

4月21日,荊州市農業農村局部署加快推進吊瓜產業發展,計劃2025年種植吊瓜10萬畝。屆時,吊瓜年產值可達10億元,將成為該市繼葡萄之後又一個10億級種植產業。

吊瓜又名瓜蔞,既可入藥,又可食用。吊瓜子炒熟後作為休閒食品,在沿海地區很受歡迎。荊州市吊瓜種植2014年以來逐漸興起,面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種植1萬多畝,全省面積最大,經濟效益顯著,成為精準脫貧、發展集體經濟的好門路。

吊瓜種植方興未艾

4月14日,公安縣鬥湖堤鎮高建村大片農田上,2米多高的水泥柱密密麻麻豎著,一眼望不到頭。100多位村民正在田間勞作,在水泥柱頂端把鋼絲編織成網。

“這片農田有3000畝,原本種植小麥、油菜等傳統農作物,公司流轉過來種植吊瓜,計劃栽種26萬株瓜苗。”公安縣三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靳道雲說。2014年,靳道雲在公安縣獅子口鎮王家大湖農場流轉150畝土地開始種吊瓜,如今公安縣吊瓜種植面積8000多畝。

荊州區彌市鎮雙馬村兵成蔬菜合作社種植的吊瓜已長出翠綠的藤,沿著水泥柱攀爬了半米多高。鄧發英等7名合作社成員揹著噴藥機,精準噴注到吊瓜根部,防治病蟲害。合作社負責人李兵成介紹,2015年他種了50畝吊瓜,如今帶動農戶種植600畝。

4月15日,江陵縣集體經濟產業園門口,擺放著一排排剛做好的水泥柱,旁邊還堆放著鋼絲。工作人員李忠華介紹,產業園去年種800畝吊瓜大獲成功,今年要增加300畝。

江陵縣資市鎮青山村吊瓜田隨處可見。該村黨總支書記範後林介紹,2016年唐朱垸葡萄合作社帶領6戶貧困戶試種20畝吊瓜,去年增至980畝,今年又增加300多畝。“去年種植吊瓜比養小龍蝦還賺錢,所以種的人越來越多。”範後林說。

助力精準扶貧的好產業

荊州市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遊濤介紹,荊江兩岸土壤、氣溫、日照等條件適合種吊瓜,比棉花、葡萄等好種好管理,目前吊瓜子供不應求,價格高銷路暢。他調研發現荊州有500多戶農戶、20個合作社、3家企業種植吊瓜,一年投入,五年收益,種植戶、合作社、公司都嚐到甜頭。

靳道雲種的吊瓜是從浙江省紹興市農科院引進的。第一年,種苗、水泥柱、鋼絲、土地流轉費和人工管理費等加起來畝均成本6000元,畝產瓜子300斤,每斤20多元,可收回成本。第二年至第五年畝均成本2000元,畝產瓜子400斤,畝均純收入超6000元。

公安縣楊家廠鎮長江村村民吳松林去年種100畝吊瓜,年產瓜子2.5萬斤,產值50萬元。江陵縣青山村近百戶村民種吊瓜,其中貧困戶43戶。該村一組貧困戶譚黨魁2018年開始種4畝吊瓜,兩年純收入5.3萬元。範後林說,有經驗的村民把吊瓜管護好,收完吊瓜後種一季蔬菜,連續五年畝均純收入六七千元。

種吊瓜不僅是村民脫貧致富的門路,村集體也從中受益。因為種吊瓜第一年投入高,很多村民投不起,青山村就集中流轉土地建成吊瓜基地,以每畝每年2500元出租。村民租地後,只需買瓜苗和化肥農藥就可以種吊瓜。村集體從今年起每年可收入近40萬元。

位於江陵縣熊河鎮的集體經濟產業園,集中7個村產業發展資金70萬元種吊瓜,去年為每個村集體帶來8萬元集體經濟收入,今後4年還有分紅。

破解瓶頸迫在眉睫

“根據行業調查,目前全國食用吊瓜子產量約3.6萬噸,未來5年吊瓜子市場容量可達10萬噸左右。儘管吊瓜是個好產業,但我們沒有大力推廣,因為它還存在瓶頸問題亟待解決。”遊濤說,目前最主要的是農戶清洗吊瓜子露天堆放殘渣,發酵發臭誘發蒼蠅蚊蟲,廢水直排溝渠,存在環保風險。荊州有部分吊瓜基地建了蓄汙池,洗籽殘渣集中發酵可成為肥料,今後將逐步推廣,減少吊瓜產業對環境的影響。

荊州沒有吊瓜育種能力,種苗依靠浙江、安徽等地供應。紹興農科院年種苗供應量只有65萬株,僅能種植1萬畝,而且採用訂單育苗模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此,荊州市農科院和長江大學已經開始研究吊瓜育種。

由於吊瓜種植第一年投資成本高,荊州大多為分散種植,沒有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規模優勢。“我們的吊瓜產業尚處於產業鏈低端,需要從種植往加工方向前進。”遊濤說。“以前主要賣生吊瓜子,現在建了加工廠,炒制的‘伍蓉牌’吊瓜子每斤最高賣到70多元。”靳道雲說。

三才農業公司的吊瓜子還進了良品鋪子、來伊份等高端零食銷售渠道。良品鋪子堅果炒貨採購部負責人伍鍇弟介紹,2019年到三才農業考察後,發現其吊瓜子質量好,要求上游供貨商從該公司採購了100噸生吊瓜子。“今年吊瓜成熟時,我們會再來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