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經典匯CLATIA簽約藝術家——吳緒經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偶遇》吳緒經68cm×68cm 紙本 2015年


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曾經遭受多次災難。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曾親歷珍貴的字畫被焚,古玩、古藉善本被毀,文物被踐踏、譭棄的場景。當歷史和文化狼藉一片之時,全民還在狂歡。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舊的東西和歷史文化就代表封建專制、落後腐朽,就不光彩。狂熱的歷史虛無主義讓人們的認知達到癲狂狀態。那個時候,“戲”只能演革命樣板戲,“歌”只能唱左調紅歌,“畫”只能畫紅畫,一片紅海洋,還要鬥爭自己頭腦中的資產階級思想。國家經濟幾乎崩潰,人的尊嚴蕩然無存。那真是一個後人無法相信、無法理解的景觀。後來人們終於從那一場劫難中走出來,大家開始反思,自然抑或歷史的懲罰?大家開始不折騰了。噩夢過去了,迎來一個美好的時代,青年們充滿著理想主義情懷,世界充滿著愛與真誠,大家歡欣鼓舞,永遠記得在四十年前的那一個時間節點上,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向大會致祝詞中講到:“我們要繼續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擲地有聲的承諾,讓全中國人民激情澎湃,奔走相告。

四十年過去了,當中國的物質財富膨脹之後,一些人又陷入了對更大的物質財富的追求,人們發現貪汙腐敗、假藥、偽劣食品、空氣汙染頻現,人心浮躁。

這時候人們開始思索,我們還懂得忠孝節義、禮儀廉恥嗎?我們還有使命感和責任嗎?我們還需要優雅與斯文嗎?這時我們忽然想起一位德國教授馬克斯在二十年前對他的中國學生王小慧說過的一段話:“德國有句成語‘困境造就美德’。裡面有許多值得思索的含義,包括物質生活的日益舒適常常與精神文化的退化聯繫在一起。但怎樣才能對幾十年來生活在生存困境與精神壓抑中的人們說明這個道理?難道必須到人們十分富裕後才能明白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物質的東西?難道必須先把一些東西摧毀了才能找到自我?”多麼準確的先見之明啊!我們在追逐那麼多物質的東西,但又往往輕易失去自我,失去中華文明最珍貴的傳統。

時尚的東西也許會轉瞬即逝。但有一些東西是可以打開中國人的文化記憶,喚起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的。當我們撥開歷史的煙雲,探視古人曾經有過的笑顏,依然為他們所擁有過的歡愉而心動,拂去時光的浮塵,彷彿能聽到遠古先人綿綿的訴說和心底永恆的歌謠,以及人性對於生活和生命綿長恆久而又最為甜美的期冀與夢想。歷史文化其實給我們當代人打開了一扇萬花筒般的窗戶。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賈湖骨笛的啟示

1987年河南午陽縣賈湖遺址發掘出了一批骨笛,這些骨笛是用丹頂鶴尺骨製作的,骨笛為七孔,主音孔旁還鑽有調音孔,製作精良,音色優美,這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吹奏樂器,現代音樂家能用它吹奏出美妙的樂曲。它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改寫了一部中國音樂史,因為,中國音樂史講述的中國古代是使用的五聲音階,記譜方式是工尺譜。一支小小的骨笛彷彿傳來了遠古悠揚的笛聲,傾訴著8000年前的音樂文明。

漢代的織造奇蹟

2012年在成都老官山西漢古墓出土了四件極其精巧的織機模型,根據模型還原出了兩千年前的“勾粽提花織錦機”。1995年在新疆尼雅古城遺址發現了西漢時期遺留下的一件“錦護膊”,五彩斑斕的絲線織出了鳳凰、鸞鳥、麒麟、白虎、芝草、慶雲等圖案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七個漢字。經考證,這件珍貴的漢代護肘織物就是成都西漢“提花織錦機”生產的。經專家歷時三年的研究終於複製出原樣的護肘。讓人驚訝的是,要織出這樣的物品需要在不足50釐米寬度下使用10470根經線,需要預先像計算機編程序那樣設計出如此複雜的圖案和文字的二進制編碼。現代專家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來研究又利用成都發掘出的漢代提花織機用了三年時間才複製出了漢代工藝最複雜的織錦——五重平紋經錦。那麼,兩千年前的人們是如何僅憑大腦設計並織造出這樣精美的物品,真是不可思議。這遠古的機抒聲如此的智慧,它讓那些對中華文明抱有偏見的西方人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唐代離婚書的啟示

現存於敦煌卷子中的五件唐代離婚文書,足以反映千年前的中華民族文明程度。“……既然二心不同,難歸一意,……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婦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是一位男子在夫妻分手之際寫下的,這樣的離婚書,在古代是很普遍的。何等的心平氣和溫情脈脈,何等的理智與優雅,是不是出乎現代人意料之外?連離婚書都讓現代的一些人羞愧,難道不讓人深思?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瑭。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長干曲》

這是唐代詩人崔顥描寫的一位船家女與陌生男人坦蕩交談的場景。著名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設置的場景,則是夜半更深之際,商婦與陌生男子的交往,這種交往可以說是相當透明與現代了。古人的文學作品裡最大量描寫的場景與意境就是:山居、聽泉、望瀑、消夏、依竹、臥松、賞花、觀荷、吟詩、琴棋書畫,他們還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美好故事和佳話:高山流水、上元觀燈、曲水流觴、竹林七賢,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人遐想,我腦海中常常浮現:“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象,古人的環境十分清潔、自然,古人的品格:安靜、優雅、達觀。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我常常想:這些東西也許會對現代人的浮燥狀態有所幫助,有所撫慰。漸漸地“古韻歡樂”成為了我繪畫創作的精神內涵和主題。

近些年來我的創作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繼續堅持主題性、重大題材創作,積極參與重要展覽和主流美術活動,例如參加歷屆全國美術大展的《李時珍行醫圖》《同舟共濟圖》《科舉浮沉錄》等大型作品;另一種類型即是“古韻歡樂”系列,研究和表現古人的物質、精神生活狀態,傳遞自己的感悟與追求。我認為繪畫藝術除了技法層面的特徵外,必不可少的還需要兩個內容:一是一定的內涵和思想深度,二是一定要有趣味和構想,避免膚淺、平庸與概念。這即是我創作“古韻歡樂”系列的初衷和持續熱情的動力。


第一個故事 《重屏會棋圖》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殘局》(《重屏會棋圖》之解構)吳緒經 62cm×62cm 紙本 2016年


這是關於哲理的故事,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們會看到那些刀光劍影的詭異與燈紅酒綠的的奢華。

公元960年,宋太祖統一江山,五代十國灰飛煙滅,吳越王錢鏐病逝於浙東,後主李煜流徙於中原,“杯酒釋兵權”大宋重文抑武的國策拉開了近代化社會形態大幕,進步的社會結構和制度推動了文化、科技和經濟的高度發達,這時有一位彪炳畫史的畫家周文矩出現,他先後創作了《重屏會棋圖》《琉璃堂人物圖》等繪畫傑作。

“畫屏”與“圍棋”都是自己所愛,我歷來認為它們既入畫又有深意。屏風是中國古代房間分隔、變化、遮擋的重要器物,從西周到清末都是王權威儀的一種象徵。後代文人在屏風上繪畫題字,賦予了屏風文化的含義與象徵隱喻的功能。重屏畫是中國繪畫藝術最吸引人的構圖方式之一。圍棋是古代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不僅僅文人雅士,就連歷代帝王將相也迷此不疲。

《重屏會棋圖》這幅歷史名畫是一個特殊的構成。畫面主體是描繪後主李煜(叔侄)兄弟四人下圍棋的情景,這是描繪帝王家的宮廷日常生活。人物的背景是一個畫屏,屏風上描繪的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偶眠圖》,這是古代文人的起居生活。《偶眠圖》的背景是一個三折屏風,上面是一幅山水畫,古人崇尚自然,山水錶達古人的哲學理念。

在觀賞這件作品巧妙的構思,思索帝國興衰、社稷安危的道理時,我忽然想到“解構”這件作品。我把這幅重屏名畫當作三重屏風背景,屏風內棋興正酣的帝王也許並未意識到亡國的命運正在迫近,偶眠的大詩人也未想到他的長恨歌是朝代更迭的輓歌。有一個人半夜起床,披衣掌燈,站在這個重屏前面思索,他前面有一盤圍棋的“殘局”,他在思索這局殘棋的“解”,還是在思索著“無解”的人生,抑或是歷史的興衰宿命?這是一個哲學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沈園傳奇》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沈園傳奇》吳緒經62cm×62cm 紙本


這是關於“愛情”的故事。陸游是宋代一位具有家國情懷的愛國詩人,但他的愛情故事亦十分悽婉動人。當年陸游迫於母命不得不與相知相愛的妻子唐婉勞燕分飛,當他再次與唐婉邂逅在曾經熱戀的沈園時,他凝視那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熟悉而又陌生,可望不可及的倩姿麗影,悲從中來、悵然若失。後來他在沈園影壁上題寫下了哀婉動人、流傳千古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釵頭鳳》

這首詞情感真摯,催人淚下,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愛情主題的宿命引發我的同情與共鳴,也讓我想起敦煌留下離婚書的主人們的人生悲歌。

《沈園傳奇》就這樣誕生了,陸游與唐婉的邂逅被安排在一個曲折的迴廊裡,瞬間的凝視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曲折的迴廊隱喻著人生的宿命,哀婉與無可奈何是人生的主調。不管人的命運如何,我想“人生與愛情”都是永恆的主題,值得人們珍惜,溫情與善良是人性的底線,值得當代人們堅守。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沈園傳奇》色彩小稿


第三個故事《射獵圖》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射獵圖》吳緒經62cm×62cm 紙本


這是關於一個大文豪壯年之時豪情迸發的故事。才華橫溢的蘇東坡曾經放歌蜀道、題字海南,夜遊赤壁、修堤西湖、仗劍天涯。大約在900多年前的宋神宗熙寧8年某一天,蘇翁已老,豪情不減,他親率密州軍民進行了一次酣暢淋漓的圍獵。事後他寫成一首詞《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這首詞豪放的意境和豪情,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盛行的北宋詞壇別具一格,深深的愛國情懷和報國無門的無奈溢於詞間。依據這首詞,我創作了《射獵圖》,那“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姿態,那歷經滄桑的眼神寄託了我對東坡的追慕,更是我對當前某些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社會現象的思考與批判。


第四個故事《歸去來兮》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歸去來兮圖之二》吳緒經68cm×68cm 紙本 2015年


這是關於一個隱士的故事。一千多年前的魏晉時代,猶如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伴隨著人性的覺醒和各種思潮風起雲湧,注重個性,崇尚精神自由使得這個時代的思想、哲學、文藝輝煌瑰麗,他們所煥發的奇異光澤輝耀時空,深遠地影響後人的文化精神和行為風範。

夾在漢、唐兩大王朝之間的魏晉文人是有格局、有風度的。魏晉七子、竹林七賢們詩酒唱和、揮灑人生、風流倜儻、率性本真,他們看似閒適,本質卻是追求個性與精神的自由。少年時代母親就教我念頌:“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那樣的意境是何等的美妙。

長大了當我們遠離了那樣的意境,置身在這滾滾紅塵之中,我和朋友們常常會為有的世態亂象、環境汙染而憂心,於是我們又回憶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去來辭》。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失迷途知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歸去來辭》

陶淵明先生棄官回鄉,離開亂世與官場,返回自己的家園,是歸鄉,是尋根,是反思,是覺悟,於是我也常常追問自己,我來自何處?去到何方?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歸去來兮》正是描繪了我們與陶淵明先生精神的共振。這是關於悟的故事。


第五個故事《貴妃捧硯圖》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貴妃捧硯圖》吳緒經68cm×68cm


這個故事發生在風雲詭異的大唐衰落前。俗話說:“世道將亂必有妖孽”,虎視眈眈的番邦趁大唐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之時發難,修書遣使對大唐要挾,滿朝慌亂,無人挺身,唯有李白能識番文,敢於“醉草嚇蠻書”,但他藉此機會與權貴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要求尊貴的楊貴妃為他捧硯,驕橫的高力士為他脫靴,他蔑視皇權、調戲權貴,讓人們頗為開心。

我一直羨慕令狐沖的獨孤求敗,笑傲江湖,也崇拜魯迅先生的“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沒錯,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創作《貴妃捧硯圖》的初衷。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第六個故事《麗人遊春園》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麗人遊春圖》吳緒經62cm×62cm 紙本 2019年


我想描繪古代的盛世歡樂,那個時代平民百姓清明踏青,文人雅士佳日賞花,皇家貴族圍獵賞春。歷朝歷代也有許許多多遊春的詩詞、繪畫帶給我們無窮的遐想,我選取了楊貴妃“上馬”的情節來結構《麗人遊春圖》,畫面色彩富麗堂皇,人物形象千嬌百媚。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回眸一笑,唐玄宗的百般寵愛,集合成一派祥和景象。我感興趣的是這一刻皇帝在想什麼?真有趣,也許他想到“霓裳羽衣舞”,也許他想到“七夕”的海誓山盟,但他萬萬不會想到逐漸迫近的“魂繫馬嵬”。人生多面的場景,多麼值得深思。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麗人遊春圖》色彩小稿


第七個故事《閨中樂》《偶遇》《驚豔圖》

《上船圖》《惜別圖》《七月流繭圖》《品茶·鬥茶圖》


這是關於我自己的故事,不過它不是一幅作品,而是由許多幅作品組成,這些作品描繪的都是古人庸常的生活,平凡而瑣屑,寧靜而滿足。

在我青年時代曾有過二十年拍攝電影的經歷,這些電影不乏歷史題材,必然就會接觸到大量關於歷史的故事以及服裝、道具和場景設計,每部電影會畫成百上千服裝、道具、場景設計圖,因此就會逐漸去了解古人的生活,比如古代高士與仕女是如何迎春、遊春、踏青、賞花、觀燈、過節、耕耘、秋收冬藏;古人的禮儀文明,比如各種禮節、制度;古人的社會風尚,比如男女的交往,尊老、養老以及各種風俗習慣;古人的衣飾習慣,比如化妝、佩飾以及如何洗髮,洗澡、刷牙等;古人的日常用具,比如古代名片、算盤、痰盂、酒具、茶具等;古人的文化生活,比如書籍、文房用具、簡牘、計算工具等,進而研究中國茶葉如何影響歐洲社會風尚,絲綢和瓷器如何風靡世界,戰國時期的毛筆、竹簡如何發展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我還發現古人不僅有著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物質生活,他們也有著豐富、寧靜、平和的精神意趣。那時的剪刀很精美,熨斗很講究,痰孟是銅製的,食具與現在並無二致,燈具設計很巧妙,溫酒器具很先進。古代也有洗髮液、洗面乳,古人也有專門的浴具,春秋戰國時期即有冰庫和藏冰庫用於食物保鮮,古代的花道茶道極為講究,秋收冬藏,井然有序。

我原以為“男女授受不親”,其實在公開場合,在遊春、歌舞、雅集、趕集、觀燈時,男女都打成一片,親密無間,例如明代文人袁枚公開招收19位女弟子,教她們吟詩作文,倡導她們自由表達真實情感;我原以為“三綱五常”“貞操節烈”是古代婦女唯一的選擇,殊不知他們不僅騎馬、射箭、吟詩作畫,以皇后之貴三嫁四嫁,以帝王之尊迎取寡婦者代不乏人;我原以為“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限來時各東西”,殊不知千百年來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愛情傳奇故事。我曾經讀過明末清初幾位文人的筆記體回憶錄《影梅庵憶語》《浮生六記》《香畹樓憶語》《秋燈瑣記》,這幾位作者以真誠和坦率的姿態抒寫了自己一生中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記下了生活中許多伉儷共度的快樂時光,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藝術上的獨到精神追求,並把藝術精神帶到家庭生活中來,向人們描繪了一幅幅充滿文人幽情的家庭生活圖畫。林語堂先生說“這是藝術生活的典範”,並稱贊回憶錄中的主角“芸娘和秋芙是中國古代最可愛的女子”。在古人的這些作品中湧動著明清知識分子的感性生命,反映著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對個人幸福、自由的大膽追求,尊重個性,追求家庭生活質量。

相對那種物慾橫流、忽略個性、輕視精神的生活,古人那種雲淡風輕的生活態度,夫妻之間在精神上的溝通,文化上的交流,把家庭看作自己擺脫塵世分擾,寄寓心性情感的一片小小的“桃源”,他們雲淡風輕的精神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園林建築、房間佈置、室內擺設、飲食服飾、家居閒賞上都美而不奢,雅而不驕,他們在烹飪、刺繡、茶道、花道處處追求清新自然,恬淡雅緻。

歡樂時光稍縱即逝,我想通過回憶與想象創作“性靈”繪畫系列,我稱這個系列為“性靈”繪畫,借“古韻歡樂來表現我與家人的相識、相知、和諧多彩的生活”表達對理想的祝福與追求。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閨中樂》吳緒經69cm×69cm 工筆重彩


《閨中樂》是家庭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宅在家中讀書、繪畫是我與家人的庸常生活;《品茶圖》品茶是我與家人精神的溝通;《七月流螢圖》往事並不如煙,他們歷歷在目,滿天繁星、月光皎潔讓親情此刻突顯如此美好;《惜別圖》“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描繪心碎腸斷的分別時刻,惜別也是家庭生活的主題。

講完了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我想說,也許它們只是傳說、故事和想象,也許它們會淹沒在時空的煙塵之中,但在寒冬中, 也許它們會帶給你溫暖。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句話:藝術是謊言,它卻告訴你真理。□

2019年立冬於懷冰廬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上船圖之一》吳緒經55cm×60cm 工筆重彩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上船圖之二》吳緒經60cm×55cm 工筆重彩 2015年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麗人行》吳緒經68cm×68cm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惜別圖》吳緒經47cm×47cm 工筆重彩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品茶之二》吳緒經48cm×48cm 工筆重彩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貨郎圖》吳緒經50cm×50cm 工筆重彩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觀畫圖》吳緒經48cm×48cm 工筆重彩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蘭舟催發圖》吳緒經68cm×68cm 紙本 2016年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七月流螢圖之二》吳緒經58cm×58cm 紙本 2015年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惜別圖之二》吳緒經62cm×62cm 紙本 2016年


《古韻歡樂》的七個故事——吳緒經

《觀荷圖》吳緒經62cm×62cm 紙本 2019年


文章來源:四川省美術家協會

藝術家——吳緒經已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