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2020年,短視頻無疑仍將佇立於高光點上,短視頻流量價值也將全面釋放為商業價值。在新年伊始,火星營銷研究院決定帶你一起來回顧下國內短視頻的發展沉浮,這或許是業內第一份詳盡的關於短視頻行業發展的文章。

希望你能看到的:入局早晚並不決定格局勝敗,當天時、地利、人和,再輔以革新創變的勇氣,撲騰的麻雀也可躍立枝頭成鳳凰。

2020年開局雖然艱難但隨著短視頻直播電商雄起並逐漸轉化為用戶消費習慣,2020年是新消費品牌圍繞新流量創業最好的年份也是品牌發力短視頻內容營銷最好的年份,切莫錯過

這一好時機。

全文共計7833字,建議閱讀時間20分鐘以上。

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2010年上線的Camera360和2011年上線的美圖秀秀手機版,一度成為裝機必備APP。隨著手機硬件性能提升、流量資費下調,美圖Gif、Gif Magic、Gif微電影等多圖片APP相繼出現,現如今快手的前身GIF快手,也誕生於這個時期。2013年1月,定位是“手機視頻裡的美圖秀秀”的“小影”橫空出世,憑藉大量編輯素材,迅速出位,隨後低調出海,取得不俗的成績。

但此時的國內短視頻APP,仍聚焦於工具層面。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如日中天的twitter斥資3000萬美元收購了成立4個月、僅有3名員工且產品尚未上線的Vine。2013年,定位在社交短視頻的Vine正式上線,創下了用3個月時間在IOS平臺狂攬4000萬用戶的佳績。不久之後,Instagram推出了15秒視頻分享功能,Snapchat推出10秒的短視頻。

眾所周知,短視頻與社交媒體存在著天然融合的屬性:

一方面,短視頻為社交媒體源源不斷的貢獻內容;另一方面,社交媒體短視頻擁有更快的傳播速度。

社交短視頻一度成為當年的風口,當這股風吹到了中國,又迎上國內開始頒發4G牌照的熊熊烈火,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2013-2014

(萌芽

微博與騰訊重拳出擊

2013年8月20日,新浪微博內置秒拍應用,並於4個月後,官宣重點發展秒拍;

隨後,也就是9月28日,騰訊正式上線微視IOS版,一個月後推出安卓版。

微博希望藉助強大的媒體屬性將秒拍推廣出去,再通過短視頻內容反哺微博的內容生態;微視則充分發揮其社交基因,依靠QQ空間和朋友圈雙重流量入口,力圖把微視打造成下一個視頻版的微信。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不甘寂寞的還有長視頻平臺,在這一時間裡,愛奇藝推出“啪啪奇”、酷6推出“短酷”、樂視推出“樂拍”和“大咖”,這些平臺無一不對短視頻寄予了極大的希望,一方面希望通過短視頻的高頻、強交互的社交屬性,彌補長視頻平臺用戶粘度瓶頸;另一方面,也希望借短視頻內容充實內容庫,擺脫愈發激烈的版權之爭。

然而,當時無論是高舉明星大旗的微博、騰訊,還是各大長視頻平臺,都步履艱難。

對於微博和微視來說,在根深蒂固的媒體思維影響下,推在聚光燈下的更多是明星、大V的內容看重的更多是短視頻形式帶來的傳播效率的提升。雖然各自推出了一系列教育用戶的運營手段,但從本質來說並沒有給普通用戶一個短視頻創作的理由。

對於長視頻平臺來說,對頭部

版權內容的傾注必然導致對長尾短視頻的忽視,甚至得出了“UGC內容=工業廢水”的結論,認為這類內容不僅耗費了巨大的帶寬成本,還整體拉低了平臺的內容質量。

直到2014年5月,專精手機P圖的“美圖秀秀”,推出了一款叫“美拍”的APP, 上線後,連續24天蟬聯App Store免費總榜冠軍,併成為當月App Store全球非遊戲類下載量第一。

除了時下流行的斷點續拍等功能外,美拍最大的殺器就是“一鍵MV”,將剪輯、濾鏡、水印、音樂、高清畫質這5大要素打包成MV特效,把所有視頻處理複雜的後期工作,變成一鍵“傻瓜”式操作,大幅度降低了普通用戶的使用門檻,解決了內容觀賞性的問題,讓精美的“模板化”內容層出不窮,給了眾多愛美的女性用戶一個拍攝短視頻的理由:十秒也能拍大片。

美拍大量的優質內容加上美圖自身龐大的用戶積累,以及對社交平臺的極致運營,在2015年1月,用戶量便突破1億,這距APP正式上線僅9個月的時間,成為了第一輪短視頻大戰的贏家。

2015-2016

(爆發期)

短視頻產業鏈初步形成

隨著4G、智能終端的普及、運營商的提速降費,2015-2016年,手機用戶在移動端的流量消耗飛速增長,從中國移動公佈的數據來看,在用戶總數基本持平的條件下,2014年起,流量年增速便超過100%,2015-2016年,甚至超過140%。

相應的,手機網絡視頻,成為“流量”紅利下的最大收益者,用戶規模從2014年12月的3.1億增長至5億。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對於長視頻來說,在2015-2016年間,有3個重要的變化:

第一, 背靠BAT的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足鼎立的格局出現;

第二, 付費內容成為視頻平臺繼廣告收入後第2大盈利模式;

第三, 原創內容大興,據CNNIC數據,2015年總局備案自制網絡劇數量是549部,2016年數量為4430部,增長率高達707%。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對於直播而言:2015-2016年,移動視頻直播DAU實現翻倍增長。

著名的千播大戰在此刻爆發,2015年1月,YY遊戲直播更名虎牙;2月,龍珠直播上線,5、6月,映客、花椒上線,10月熊貓直播上線。到了2016年,僅上半年就有共計46家直播平臺陸續上線。

在資本的持續催熟下,直播行業超速發展,傳統PC端的秀場直播、遊戲直播逐漸向移動端的娛樂直播、垂類直播、電商直播轉型。且不評論行業規模趨於平穩後,直播行業泡沫被戳破所留下滿目瘡痍,至少我們看到【千播大戰】帶來的兩個變化:

第一, 成功的對“主播”這個職業進行了普及,並讓普通人看來,成為“主播”好像並不是那麼困難;

第二, 證實了直播打賞(泛娛類、遊戲類主播變現主要模式)、直播帶貨(天貓、淘寶直播主導的變現模式)是效率非常高的變現模式。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在長視頻與直播的長足發展下,短視頻行業也呈現了欣欣向榮之態,但區別於長視頻平臺的格局初定和直播的如火如荼, 短視頻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是入局者對短視頻邊界的探索二是行業產業鏈的初步形成。

talkingdata數據顯示, 2015年一季度,整個移動視頻應用用戶規模為8.79億,短視頻用戶數同比增長401.3%。然而,當時用戶規模位列第一的美拍,用戶覆蓋率為5.08%,第二位小影僅為0.68%。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這樣的行業格局為短視頻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巨頭開始紛紛佈局,數十、上百個創新短視頻APP也帶著各自對短視頻的理解爭相湧入。

這讓整個短視頻格局從原先由美拍為代表的PUGC社群模式、由秒拍為代表的精英

/PGC模式、由小影為代表的工具化模式三大陣營,開始分裂,向更垂直、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首先,湧現了大批專於垂直領域或創新內容的短視頻產品,如:專注於資訊內容的梨視頻、專注於VLOG的VUE、專注於女性消費的小紅唇,以及專注於年輕用戶體驗的FaceU、專注於搞笑內容的小咖秀等等。這些新興的短視頻平臺上線之初大多都獲得了市場及資本的青睞,一時間風光無兩,但這些APP都存在一個問題:即用戶規模漲勢並不喜人,MAU突破500W都很困難。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2016年4月,淘寶推出微淘視頻、8月上線淘寶二樓,同期推出淘寶直播,從電商處佈局,至今如雷貫耳的薇婭,就是淘寶直播第一批招募的主播之一。百度在4月推出秒懂百科、好看視頻從搜索處佈局;360推出快剪輯、快視頻,從工具、資訊處佈局;

另一方面,早一步嶄露頭角的短視頻平臺,不約而同的於直播處發力,2016年1月,美拍正式推出直播功能;4月,快手上線直播功能;5月,微博聯合秒拍所在公司一下科技,推出獨立直播APP “一直播”。直播的上線,不僅彌補了短視頻一直被人詬病的變現問題,還有效的提升了用戶粘性、豐富了內容類型。

除了上面所說的變局外,財大氣粗的巨頭們另一劑強心針就是在“人”上面的佈局。微博&秒拍宣佈補貼1億美元給短視頻創作者。頭條推出10億補貼計劃。騰訊推出10億補貼的芒種計劃。阿里文娛旗下大將“新土豆”,高調推出大魚號,發佈20億補貼計劃。

數十億蛋糕帶動的是內容端的掘金潮,大量的短視頻、直播紅人/團隊/機構脫穎而出。

2017

(優化期)

算法驅動用戶內容消費體驗升級,

巨頭初長成

當流量、內容都在爆發性增長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海量碎片化內容如何能高效的送到用戶眼前?

兩家以算法起家的平臺,在此時崛起。

2013年底,帶著深度機器學習算法的宿華團隊與程一笑的GIF快手團隊正式合併,快手正式進軍短視頻社區。懷著“不打擾”的初衷,在2014年年初上線包含推薦算法的4.0版本,開啟了被大多互聯網企業忽視的“五環外”短視頻用戶養成路徑,在短短一年時間裡,DAU突破1000萬。2015年,隨著短視頻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6月,快手宣佈用戶數突破1億,次年2月,用戶數超過3億。

2016年6月,一篇《殘酷底層物語》的文章將快手帶入大眾視野,一時間譁然一篇,而快手絲毫不受影響,用戶規模穩定增長,至此,市場推廣一分錢沒花的快手,用戶量在12月突破了4億。

2017年3月,騰訊3.5億美元領投快手D輪,同期,網易曾廣明加盟快手,負責市場推廣,重金砸向市場, 6月,快手用戶規模突破6億,12月DAU達到9500萬。

更值得一提的是,快手上的草根紅人自成體系,並早早形成了從短視頻吸粉到直播變現(打賞,代表MC天佑、牌牌琦等;帶貨,散打哥、初瑞雪等)的閉環路徑,活遠比活躍在一二線的網紅要好的多。

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一看2012年成立的今日頭條,憑藉其算法推薦的優勢和頭條號的佈局,到2016年底,日視頻播放量便已突破了10億,成為聚合類視頻分發王者,也正是這樣的數據,給予了頭條ALL IN短視頻的決心。

2016年一年間連續推出三款基於算法分發的短視頻產品:

“頭條視頻”——聚合類視頻APP,後改名西瓜視頻;

“火山小視頻”——對標快手的視頻產品;

“抖音”——音樂短視頻產品。

自此,頭條的短視頻矩陣初步佈局完成,幾乎涵蓋所有短視頻常見形式。

2017年,三款產品同時發力,西瓜視頻的廣告鋪滿北京地鐵;火山小視頻的線下推廣開進了農村;而抖音,似乎一夜之間就在年輕人的圈子裡火了起來,在App store總榜連續數月位居高位,12月登頂App store。與此同時,頭條高調拿下FaceU和Music.ly,除了將防禦目標外,FaceU獨到的臉部識別技術、Music.ly的音樂版權都為抖音在未來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截止到2017年12月,快手以絕對的優勢穩坐短視頻頭把交椅,頭條旗下的西瓜、火山、抖音三款產品,位居第2/3/4位,DAU遠超第五位的美拍。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2018-2019

(搏殺期)

抖快兩分天下

赤膊拼殺

2018年伊始,當屬短視頻平臺最為“鬧心”的一年:政策監管風暴席捲而來。

3月22日,廣電總局下發特急文件,對短視頻製作、傳播提出嚴格要求,包括不得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並規定對被投訴此類節目,立即下線;

4月4日,約談快手、頭條兩家平臺主要負責人,責令立即整改;

4月10日,今日頭條旗下“內涵段子”被廣電總局永久關停;

4月11日,抖音暫停直播與評論功能;

5月8日,暴走漫畫被多平臺封禁;

6月1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廣電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聯合約談美拍相關負責人,美拍下架整改;

7月1日,北京網信辦約談包括抖音、搜狗在內的5家公司,要求即日起啟動專項整改;

7月16日,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開展“劍網2018”專項行動,其中包括短視頻版權專項整治,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快視頻、嗶哩嗶哩等熱點短視頻APP納入重點監管,重點打擊短視頻領域的各類侵權行為;

7月26日,19家短視頻集中整頓,包括秒拍、B站、56視頻等。

這一波風暴幾乎波及到所有的短視頻平臺,收到衝擊最大的當屬美拍、秒拍,分別收到下架30天和無限期整改的處罰。頭條和快手一方面通過收購(頭條收購陽關寬頻、快手收購A站)解決資質問題,一方面以極強的求生欲,積極配合整改內容、加強審核,躲過了此次風暴,並在逆風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抖快雙雄並立的格局。與此同時,政策風暴進一步整頓了短視頻市場,大幅度提高了入局門檻,這也導致了後續入場的選手大多擁有巨頭背景。

丨抖音快手兩分天下流量競爭到商業變現效率競爭

要說到著這一期間,表現最耀眼的,當屬抖音

2018年春節伊始,抖音一系列精彩至極的營銷手段(尬舞機、百萬英雄、抖音紅包),帶來了近3000w日活躍用戶的增長,一舉超過同系的西瓜、火山,成為頭條麾下第一短視頻猛將。4月的監管風暴,也讓抖音有驚無險的接收了來自內涵段子的大量用戶。6月,抖音對外公佈DAU達到1.5億,距離產品上線僅1年半的時間。

當外界還在質疑短視頻商業變現的時候,抖音在商業化上面開啟了教科書一般的

操作,目標之明確、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

其中,成效最高的當屬營銷體系的搭建

2018年3月,與頭條“魯班”系統打通,上線信息流廣告;

6月,上線DOU+功能(類似快手粉絲頭條),上線藍V企業號功能;

7月,上線星圖平臺,規範KOL營銷;

自此,抖音完成了集信息流、KOL、藍V企業號的營銷閉環。

2019年1月,字節跳動發佈旗下營銷服務品牌—巨量引擎,整合了包括抖音在內的字節跳動系多個產品的營銷服務;7月,星圖升級,支持西瓜、火山KOL入駐,據卡思數據統計,目前,抖音粉絲量10w+的活躍創作者數據已超過7.5萬+。再加上上線起就與今日頭條和火山同步的藍V,字節跳動將抖音成功的營銷體系,同步覆蓋到頭條系其他產品上面。

抖音於2018年10月發佈的小程序平臺,在2019年下半年也開始發威,以丁香醫生賬號為例,通過小程序鏈接將在線答疑、預約、用戶賬號體系等功能無縫移植入藍V賬號乃至每一條視頻內容之中。實現從看視頻—諮詢—預約的一站式轉化,吸引了大批廣告主積極建站,在產品層面實現了與廣告主深度鏈接。

在電商領域

早在20183月,抖音就開始了電商嘗試,添加購物車功能,開放淘寶入口,加強短視頻種草後的電商轉化。然後一步一步放開購物車門檻,直到2018年12月全面開放購物車後,立即打通頭條系自有電商平臺——放心購商城。

2月,小米有品藉助一場超級挑戰賽,與抖音聯手推出了小程序電商平臺;6月,抖音與淘寶簽訂被外界傳言70億框架協議的同時,陸續為京東、網易考拉、唯品會等開通小程序電商平臺,與自己的電商平臺組成好物聯盟,好物聯盟擁有更便捷的消費流程,還支持裂變,可見抖音自建電商生態的決心。

最後再來看一眼遊戲和直播領域:

對於抖音亦或是頭條來說,強調效果的遊戲行業一直以來就是最重要的廣告主在抖音上,幾乎可以找到任何一款熱門遊戲的藍V賬號,遊戲廣告投放量高峰時,甚至可以佔到其信息流投放的半壁江山。對遊戲行業的熟稔以及強大的流量資源,促使抖音走上了遊戲發行的道路。

2019年1月,抖音推出小程序遊戲——音躍球球,4月,獨立上架App store,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期陸續收購、投資了幾家遊戲公司,6月宣佈自研重度遊戲,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遊戲直播領域,受頭騰大戰影響,騰訊系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熱門直播遊戲禁止在頭條系產品上播放,因此

抖音斷掉了遊戲直播的路線轉而對工會開放了懷抱,大肆發展泛娛樂直播

或許抖音本身的中心化運營策略不利於大號主播的養成,但是別忘了還有火山這款與快手極度相似且光芒一直被抖音掩蓋的APP2019年7月星圖平臺開放火山KOL入駐,2019年11月,抖音針對工會、主播召開線下大會,發佈了直播日結的政策。2020年1月,火山正式改名抖音火山,宣佈兩大平臺全面融合,火山上直播模塊進一步突出,主播可以接收到來自抖音的流量加持,而抖音上勢必也會加強直播類內容的展示。

在抖音的強勢進擊下,一向被用戶推著走的快手也不再“佛”系,主動的放開了雙腳。

在營銷端,快手緊追著抖音的步伐,於10月的FE+大會發布快手營銷平臺,同樣整合了信息流、KOL、商家號業務,至此兩家營銷產品佈局從表面看已經十分相似。

但效果卻規模卻和抖音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快手不會改變“普惠”的核心運營思路,雖然在極力引入MCN、KOL,卻也無法短時間改變內容表現另一方面,快手的基因是內容+社交,與字節跳動相比,商業化的進程速度也更傾向於在私域的深度挖掘上變現。

在直播領域,快手一騎絕塵,建立了絕對的領先地位。以往單純的秀場直播難以持續,而純粹的電商直播又缺乏新鮮的流量來源,所以當短視頻逐漸佔據互聯網娛樂時長的時候,快手的優勢愈發凸顯出來。

自2016年的千播大戰起,快手就在產品內加入了直播功能,那時的直播主要是靠娛樂直播為主,主播通過發佈短視頻,獲取公域流量,再通過直播加強用戶粘性,沉澱私域流量,與粉絲深度互動獲得打賞

。早期的散打哥就是靠發佈正能量視頻積累到千萬粉絲。

隨著快手用戶量逐步增多,用戶產生了各種的需求,其中的購物需求在直播中得到了釋放。粉絲對主播的長期追隨,產生了極強的信任感,對於主播推薦的產品,甚至可以達到毫無理由的支持。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快手的強社交屬性,形成了類似線下的“熟人”效應,同樣是消費,下沉用戶更願意選擇找“熟人”。

2018年4月,快手正式上線快手小店,打通淘寶、魔筷、有讚的電商入口,後發佈燎原計劃,一系列動作徹底引燃了電商的火,吸引了大批的電商主播進入,也就形成了現在快手電商的兩大主播陣營

第一種是傳統的娛樂主播轉化而來,依舊是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吸粉,變現的核心通路是依賴以電商為主的刷榜、秒榜(如:小伊伊),也有部分娛樂主播會參與帶貨,獲得相應的佣金收入(如:捉只快樂的5

00萬);

另一是電商主播,這部分主播多擁有自有供應鏈,貨源充足,如:辛巴、週週珍可愛,也有部分以帶貨為主的大主播,擁有出色的選品能力和帶貨力(如:貝源哥、玩家就是玩),並通過人設打造(包括:專業人設、成功人設、閨蜜人設等),積累了大量粉絲,贏得了粉絲的信任和追隨

但快手主播的電商賣貨能力,得以被外界廣泛注意到,還源自於:2018年的快手賣貨節上,散打哥一天賣出了1.6個億,從此,快手建立了自身在電商領域的“第三極”位置。

2019年,快手進一步接入拼多多、京東,並不斷定製電商規則,規範直播電商,多次調整佣金制度,與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博弈。截止到2019年12月,快手數據稱,在快手上的電商創作者規模已超過100W。

除了電商直播外,快手的遊戲直播也表現突出。2019年3月,通過多場官司,頭條系產品被禁止播放騰訊旗下幾大國民級遊戲(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絕地求生、英雄聯盟、穿越火線)的視頻與直播;而快手則通過與騰訊的深度牽手,獲得了此消彼長的瘋狂增長。2019年7月,快手公佈遊戲直播數據達到3500萬,超過鬥魚、虎牙,成為第一;到了12月,遊戲DAU增長到5100萬。

現如今快手已不再只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短視頻平臺還是國內最大的直播平臺,直播DAU已破1,無論是出於娛樂、社交、遊戲還是購物目的,用戶每天都在與這個平臺深度鏈接。

越來越“像”赤膊拼殺戰全面開啟

2018上半年以前,公眾對於快手與抖音的認知差異還是很明顯的,抖音主打潮流,快手主導老鐵土味視頻;前者的壁壘在入駐的MCN機構數量,後者

的壁壘則是老鐵文化下的粉絲經濟

而時到如今再想找到這樣清晰的邊界,已經十分困難。數據顯示,2018年2月,抖快的重合用戶佔比為14.6%;而到2019年5月,抖音、快手的用戶重合佔比已經高達45%。

2019年6月,宿華在快手發佈了內部公開信,定下了3億DAU的年度目標,號召全體員工進入戰鬥狀態。對於抖音來說同樣也不例外,無論是創作者扶持計劃,還是新業務,都幾乎和前者保持著近乎一致的步調。8月,為了吸引新用戶,快手推出“快手極速版”,在採用紅包戰術,去除電商入口的同時,甚至放棄了一直堅持的雙列瀑布流展示,改用抖音的單列展示。並由專業的內容團隊人工“淨化”內容池,再由系統推薦分發出去。

8月底,抖音推出“抖音極速版”和“剪映”分別針對“快手極速版”、“快影”進行防禦。2020年1月,抖音於火山合併,向火山輸出抖音內容,並給予抖音流量扶植;而火山在產品形態上,用的則是快手的雙列瀑布流展示。

除了產品層面外,快手於11月推出汽車頻道“快說車”,一方面希望打動更多的汽車品牌廣告主,另一方面也是對頭條懂車帝進行攻擊;同時,11月的GES未來教育大會上,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宣佈將在春節前拿出66.6億流量助力教育類賬號在快手平臺冷啟動,再次表明快手進軍教育生態的決心。

在電商層面,抖、快一邊與淘寶、京東糾纏曖昧,另一邊積極建設自有電商生態的同時,快手選擇了擁抱微信、拼多多,抖音擁抱考拉、唯品會,似乎也形成了各自的陣營。抖音與快手的競爭在各個戰場全面開花。

但無論平臺間的競爭多激烈對於創作者用戶、品牌主而言都是極度利好的

於創作者而言,擁有更多元的內容分發渠道,在擴大自身影響力同時,獲得更豐富的變現通路。為了進一步優化內容生態,盤活DAU,平臺也會從政策、流量等維度給予優質創作者/機構更多支持;

於用戶層面:平臺創作者和算法推薦邏輯的優化,將帶來更優質的內容消費體驗,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KOL種草推薦,也能幫助用戶縮短時間;

於品牌層面:內容營銷無疑是2020年品牌營銷的主流,隨著抖音強化對私域/社交流量的深耕,和快手加大對MCN機構產出的優質內容/紅人的扶植,品牌主的營銷落地都擁有了更豐富的載體和展示空間。

這一篇:是為總結。下一篇:火星營銷研究院將從平臺、創作者和營收變現三個角度,為你解讀:2020,短視頻走向何方?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8000字長文覆盤短視頻行業發展浮沉:萌芽、爆發、優化與搏殺

年終總結丨2020,短視頻內容營銷的風,將往哪吹?

火星文化李浩:2020年入局紅人電商為時不晚,直播帶貨還有足夠多的紅利期

卡思數據發佈《2019短視頻KOL年度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