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健康時間】查出肺結節不必糾結,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隨著健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單位和居民在體檢時會選擇胸部低劑量螺旋CT作為肺部腫瘤的篩查方法。也正是因為這種敏感的體檢方式,越來越多的肺部小結節被發現,給廣大居民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本週《健康時間》邀請到了閔行區腫瘤醫院胸部腫瘤診療組的主診醫生 江聯萍 副主任醫師帶領大家探秘肺結節。

什麼是肺部小結節?

在肺部發現的直徑≤3cm,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多發性肺結節常表現為單一肺結節伴有一個或多個小結節。孤立性肺結節多無明顯症狀,為邊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徑≤3cm且周圍被含氣肺組織包繞的軟組織陰影。

肺部結節有哪些類型?

按數量分類:

單個病灶定義為孤立性,2個及以上的病灶定義為多發性。

按病灶大小分類:

直徑按密度分類:

可分為實性肺結節和亞實性肺結節,後者又包含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

什麼樣的人群需要做胸部CT篩查?

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

(1)吸菸≥20包年,或曾經吸菸≥20包年,戒菸時間

如何鑑別肺部結節的良惡性?

可以從外觀評估探查內涵兩個角度初步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包括結節大小、形態、邊緣及瘤-肺界面、內部結構特徵及隨訪的動態變化。功能顯像可進一步協助區分肺結節的良惡性。

肺部結節後續如何隨訪?

隨訪時要注意和保證每次檢查的掃描方案、掃描參數、圖像顯示、重建方法和測量方法一致。建議在軟件協助閱讀的條件下觀察。

建議:同一家醫療機構隨訪。

如何正確看待隨訪結果?

隨訪中肺結節有如下變化時,多考慮為良性:

(1)短期內病灶外部特徵變化明顯,

(2)密度均勻或變淡;

(3)在密度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病灶縮小或消失;

(4)病灶迅速變大;

(5)實性結節病灶2年以上仍然穩定,

隨訪中肺結節有以下變化時,多考慮為惡性:

(1)直徑增大,倍增時間符合腫瘤生長規律;

(2)病灶穩定或增大,並出現實性成分;

(3)病灶縮小,但出現實性成分或其中實性成分增加;

(4)血管生成符合惡性肺結節規律;

(5)出現分葉、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徵。

肺部結節需要手術治療嗎?

隨訪要根據結節大小,惡性腫瘤危險程度高低來定,一般大於4毫米的結節半年隨訪一次,大於6毫米的結節半年隨訪一次,大於8毫米的結節三個月隨訪一次。隨訪2年以後沒有變化可以每年隨訪一次。隨訪過程中如果發現結節逐漸增大,或者磨玻璃結節實性部分增多,尤其是年齡大於40歲,大量吸菸的患者,要高度警惕惡性可能,需要進一步做增強肺CT甚至PET/CT來幫助鑑別。必要時請胸外科醫生評估是否需要手術。

點擊▼

聽完整音頻嘍~

undefined

作者:江聯萍

編輯:汪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