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历史悠久,境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夏王太康曾在此筑城居住,秦初置阳夏县,故太康又有阳夏之称。隋开皇七年,始名太康县,沿袭到今。

太康县总面积17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总人口134万。历史上以盛产棉花著称,棉花色白如银,故有“银太康”的美誉。近年来,太康县先后获得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高级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中国黄牛之乡”、“中国波尔山羊之乡”、“中国常营油桃之乡”等称号。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太康县系古阳夏县,地属陈郡(今淮阳)。其地虽无名山大川,但丘冈陵墓漫衍,逶迤不平。河渠纵横,幅员辽阔。人民富庶,赋役较他县最重。实为中州名区。境内风景名胜颇多。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多依古县八景。清道光八年(1828年)太康知县戴凤翔所修县志首绘八景图,分别题为“歌台流响”、“灵塔晴光”、“花萼春荣”、“长山积翠”、“莲池夜月”、“霸垒斜阳”、“涡水秋澜”、“宋冈红叶”

太康县古为伏羲时代京鞿重地,夏朝戈国故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是文献之区,礼仪之帮,文化古县。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行各业,突飞猛进,捷报频传,创造了辉煌时期,太康县更是繁荣发展,气象万千,令世人瞩目。太康文联适时推出太康三宝,又称太康文化三宝,包裹《太康賦》书法长卷、太康道情戏、太康书法作品三种,是太康县五千年文化积淀和发展结晶。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歌台流响

夏朝太康王终日贪图游猎,数日不归,朝政荒驰。老百姓都有了二心。有一次,他到洛水南岸狩猎,一百天未归。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机夺取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篡夺夏政,并派兵把守洛水北岸,拒绝太康归国。太康只好到处流亡。太康的五个弟弟用车载着母亲来到洛水北岸等待,盼他早日归国。太康终未归国。五个弟弟痛恨太康失国,分别申述大禹的训戒,每人作歌一首。史称五子之歌。后来,太康逃亡到戈地阳夏(今太康县),筑城定居,后病逝于此,葬在城东南二里许(今太康城东南王陵村西侧)。今太康陵犹存。后人传颂五子之歌,感伤五子之志,遂于县西(今太康县常营镇南)筑一高土台,古称五子台。台上建有五子庙。台下有深水潭,为五子潭。高台孤立旷野,草木葱盛,随风摇曳,发出幽鸣之声,犹如五子歌声在耳。后人吟诗述怀:“当年苦口戒盘游,人去台空响易流。此日登临怀古调,悲风落木一时秋。”五子台今只剩两个小土堆和因台取名的五子王村。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灵塔晴光

灵塔即灵光塔。此塔位于县城城墙外东南角太康陵西侧青鸟家(今城南关塔湾村)。此塔又称塔湾塔,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塔顶端有一宝瓶,内藏玉佛一并及舍利数颗。仰观此塔,八面玲珑,直插蓝天白云。阳光照耀,熠熠生辉。登塔远望,薄云缭绕,飘飘欲仙。有诗赞曰:“康城佳气比钟云,宝塔玲珑耀日星。绝地通天文笔耸,风光绝妙写兰亭。”现此塔已无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花萼春荣

唐朝时,太康县有一花萼台。此台位于县西北三十里处,此处即今太康县独塘西蔡堂西北一里处。原不知何时建有萼台寺。相传,武后浏幸至此,筑台赏花。唐时有花萼楼,为元宗友爱之所,花萼台为武后游幸之所亭。为帝王游观之所。有一年初春时节,武则天将游幸上苑花萼台,御旨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次日凌晨,鲜花遍布,春色满台。后人诗赞:“武后巡游处,如从天上来。先春闻诏下,迎辇报花开。粉黛香霑雨,旌旗影蔽台。至今桃杏色,岁岁点闲苔。”如今,台去花逝。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长山积翠

县城旧东西大街东头有一土地祠,其地名叫长白山,并非县城实有高山。如在春雨时节,烟火万家,柳树吐绿。远而望之,青翠欲滴,实为绝妙的观景之所在。有诗赞之:“芳郊凝望处,几曲小峰峦。雨浥春如洗,烟拖黛欲攒。题诗堪徙倚,载酒足游观。亦有山林趣,何人肯挂冠。”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霸垒斜阳

县城西北五里,有商时代村落高台遗址。楚汉相争时期,霸王项羽为汉王刘邦所追曾驻兵于此。之后,项羽继续东逃,败于垓下,自刎于乌江。后人称此台为霸王台。夕阳时节,文人雅士登台远眺,云树苍茫,夕阳西下。怅然怀古,痛惜霸王拔山盖世之勇,哀其英雄穷图末路之悲。后人作诗吊古抒怀:“叱咤风云拒汉家,于今旧垒夕阳斜。美人骏马终黄土,台畔秋声咽暮笳。”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涡水秋澜:

即县城北关涡河。涡水上游源自县西北通许县青冈河,流入县境,折而东南流入拓城,汇入淮河。下游为众水所归。每遇秋风初起,碧波荡漾。风势稍劲,涟渏粼粼。堤柳青青,随风舞动。涡水与秋日清光相映生辉。水边到处生长着白蘋红蓼。鸥鹭群翔,啼声回荡。此景构成了涡河秋水伟观。时人作诗咏之:“湛湛涡河水,秋来觉更幽。风吹银浪细,树接碧烟浮。渺渺沙边雁,依依萍际鸥。欢澜如有兴,随意驾扁舟。”由于河水污染,涡水秋澜早成旧影。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宋冈红叶

县城西北四十五里处有一古城址,后人疑为扶乐县故城。扶乐县为西汉故县,晋时并入阳夏县(今太康县)。隋开皇十六年又复置扶乐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又并入太康县。古城址北崔桥集西北有一宋马冈,简称宋冈(宋冈、崔桥现属今扶沟县)。此地冈势漫延,环绕古城。冈中有一条大道通往古城。冈的四周种有很多桃树。暮春三月,落英缤纷,红花翻飞。深秋时节,冈上霜叶斑烂。此景酷似唐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之境。时人作诗颂之:“宋冈驿路通,夹岸叶飞红。略籍严霜染,浑如夕照融。风来声淅沥,雨过色葱茏。会得芳菲意,停车指顾中。”可惜,宋冈红叶风景已荡然无存。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太康三宝之太康賦

文脉悠远,六千年之积淀;坤德厚重,八极地之富藏。夏禹嗣孙,迁都于此;少康中兴,古邑添光。秦扫六合兮,置郡阳夏;隋统南北兮,始称太康。毗三市而邻八县,辖十三镇又十乡。耕地以公顷计约十万有二,方圆以公里数近二九万平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物阜民丰,盛产食粮。百五十万阳夏子孙,瓜瓞绵绵;乡风淳朴,温恭谦诚,乃礼乐宜居之乡。

魅力太康,蕴涵厚重,群贤流芳。方城存仰韶古迹,槐寺映龙山之光。袁氏柴氏根源之地,谢氏何氏百世郡望。高柴授学,宣仁遵礼,遗迹犹在;陶侃寻母,竭忠尽孝,世代褒扬。寿圣黉学,名列国保;扶乐侯国,历经沧桑。遥想吴广当年,勇举义旗,横扫暴秦;西汉黄霸,力行教化,总揽朝纲。谢安石,棋子起落,强虏百万作灰烟;袁彦伯,文思泉涌,倚马千言似汪洋。谢灵运吟山水,遂开一代诗风;谢道韫咏香雪,乃成千古绝唱。尚书王钝,公正为民方岳称;御史顾佐,举贤任能廉名扬。游建铎胶东抗日,洒尽热血;水东军民驱倭寇,图存救亡。李景文许亚飞,戎装夙夜卫疆土;许家印弄商潮,屡登全球富豪榜。王刘谢九江断桥舍生死,感动中国;勇徐军异乡污河救老人,名震皖邦。任治森爱洒边关情意浓,央视台苦寻英雄张新亮。嗟夫!天生我才,自当励志奋力;地毓神秀,岂不迎风搏浪。

活力太康,革故鼎新,务实图昌。乘中原崛起之风,扬科学发展之帆,抢抓机遇,克难攻坚。产业集聚,浓墨绘蓝图;招商引资,重彩书华章。锅炉产业破茧化蝶,占河南市场过半;纺织服装技术领先,规模大特色显。昔日父老牵衣顿足别儿女为求生,今朝乡亲家门进厂致富奔小康。三化协调,大道其光。多种粮,种好粮,十年连获全国产粮大县之美誉;流转土地,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免田赋,千家万户齐开颜;优结构,万村千乡福运长。尊科技,三农工作添活力;增效益,农林牧副新兴旺。更有养老保险新农合,中小学生营养餐,民生福祉胜千年。产城互动,城镇化进程蹄疾步稳。梦启天宁文秀购物园,业兴万城商贸集聚港。市井信步,八方物品赛湖广;商场购物,九州风物比京杭。

盛世太康,政通人和,安泰嘉祥。举廉洁,树清正,秉为官之正道;顺民意,办实事,立执政之榜样。各行各业,迭传喜报;十行百星,引领风尚。更有艺术之花,竞相绽放。太康道情,国家非物质遗产,屡获殊荣;廉政文化,六进之举,中纪委褒奖。杂技之乡,方崭瑰丽本色;书 画名家辈出,大彰太康现象。休闲广场,秀木寄情,长廊涤心,黄发垂髫悠然自乐;滨河公园,亭台披晖,暖水笼烟,游者歌者神怡心旷。

美哉,阳夏胜景,彰历史底蕴,美丽中国之一域。

壮哉,太康热土,谋发展不息,中国梦圆之企望。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太康三宝之太康书画

太康县自古以来,书画大家层出不穷。如今,书画人才济济,书画事业成绩斐然,在全省、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太康书画之所以令世人瞩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厚积薄发的源源动力。史料记载,夏禹之孙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故史称阳夏。秦王赢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始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 改阳夏为太康县,沿袭至今。太康县位于豫东平原涡河之滨,地貌平旷,土地肥沃,气候适中,交通方便,物产富饶,为古区名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太康书画事业兴旺发达的雄厚的物质基础。

东晋至清代以前书画大家,如谢安、谢道韫、谢灵运、袁倩、谢约、包青云、王新祯等。民国时期有周鼎、王国璋、万纯修、张理本等人,不胜枚举。

县文联加大太康书画品牌建设,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注重从基层挖掘人才,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高水平书画领军人物。太康县书法、美术32人次在国家级展览演出中获奖,100多人次在省、市级展览演出中获奖。值得一提的,仅2000年,太康画家3人一起加入中国美协。2014年,太康书法家5人一起加入中国书协。现今,已有13位中国书协会员,13位中国美协会员。这种情况在全省位居第一,乃至全国也不多见,因此,被省文联誉为书画界的“太康现象”。目前,在县乡文联的组织推动下,全县学书画、爱书画蔚然成风,氛围浓厚。太康书画实力雄厚,前途光明。太康书画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品牌。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太康三宝太康道情

太康道情源于春秋远古时代,是一个历史悠久、唱艺新颖、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欢快流畅的稀有剧种。大约于清同治十一年左右,豫东一带的道情(曲艺)艺人吸收借鉴了曲艺鼓儿词、莺歌柳、豫剧、越调及当地民间小调的有机成分,形成了道情剧种。此后,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完善和改进,使道情逐步发展壮大。太康道情以唱功为主,其声腔或低迥婉转,妩媚情柔,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擅长于叙事抒情,以声腔塑造人物。道情多以“三小戏”为主,友善表现家长里短之民间俚俗,充满豫东一带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盛传“宁让家里的面发酸,也要看看道情班(剧团)”。2006年,太康道情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剧目以《王金豆借粮》为代表有二百多部,现代剧目以《前进路上》为代表有一百多部。太康道情戏多次荣获文化部大奖。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太康道情,县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将县道情剧团演职人员纳入县财政全共,并成立道情戏校,鼓励民间剧团送戏下乡,全县大兴学唱道情热。2014年9月26日,太康县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道情之乡”;2014年12月,8名太康道情演员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现有12名中国剧协会员;2014年12月,太康县 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南省太康道情特色基地!

中国唯一一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之太康八景、太康三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