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有福啦!海口今年計劃建設足球場地27塊

“陽光海南網”公眾號最新動態:日前,一位網友反映,近日,海口市瓊山區石塔村零度足球場被告知未經規劃,面臨拆除。該網友認為,近幾年海口部分足球場接連“退出足壇”,足球愛好者們擔心球場會“僧多粥少”,期盼有關部門合理增建足球場地,讓足球愛好者在綠茵上盡情馳騁。

海口足球場的現狀怎樣,發展趨勢如何?對此,記者近日展開了調查。


球迷有福啦!海口今年計劃建設足球場地27塊

足球愛好者比較熟悉的海口零度足球場。(網友供圖)

球迷:

熟悉的球場“退出足壇”

吳山河是海口一名足球愛好者,已有19年的踢球史。他從高中開始就迷上踢足球,大學畢業後,他和大學同學、同事、朋友組建了一支球隊,每週去社會足球場踢球兩次。

2015年,吳山河的球隊在海口國興大道的海航足球場和府城颶風球場踢球。踢了兩年左右,他們發現這兩個球場都拆了,他們又四處尋找新的球場。2017年,該球隊常在濱江路的濱江球場踢球,那裡停車方便,去年因故被拆除。“我們球隊從去年起換到石塔村零度球場踢球,不料近日該球場被通知近期將要拆除。”吳山河說,濱江、颶風、高邦、明珠足球場接連“退出足壇”,希望政府多建設足球場,滿足踢球者的需求。

球迷有福啦!海口今年計劃建設足球場地27塊

走訪:

人氣場地預訂提前一週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海口足球發燒友們常去的球場是世紀公園足球場、石塔村零度足球場、瓊山雙創足球場。

海口市城建集團公園公司副總經理周際東介紹,世紀公園足球場需要提前一個星期才能訂到場地。目前,該球場有2個11人制足球場,2個7人制足球場及6個5人制足球場,不同球場,不同時段收費標準不同,按2個小時來收費,從300元到600元不等。

“建足球場成本其實很高,如果自身沒有土地歸屬權,企業需要買地建球場。”周際東說,世紀公園足球場是政府公益性球場,收費價格比一些私人經營的球場低一些。足球場的手續要做到合法合規,投資回本慢,生存非常不易。

今年3月18日,海口瓊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下發通知給石塔村零度足球場,認為該球場存在未經規劃許可擅自建設的行為,責令限期拆除違法建築及附屬設施。“確實收到了通知,但具體操作我不是很清楚。”球場負責人劉先生稱,石塔村村委會提供了球場的用地和建設資金,目前球場經營了一年多。

旅文部門:

海口今年新增27塊足球場地

海口的足球場地是否可以滿足足球愛好者的需求呢?記者從海口市旅文局獲悉,海口現有足球場地166塊,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71塊,其中11人制足球場地74塊、7人制足球場地43塊、5人制足球場地48塊、其它足球場地1塊。2020年,海口計劃建設足球場地27塊;到2020年底,海口足球場地將有193塊,達到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83塊,完成《海南省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年)》提出的“全省到2020年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8塊以上”目標

據悉,2019年,國家發改委、體育總局、中國足協共同印發《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鼓勵城市和企業申報修建社會足球場地。海口已入選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試點城市,成為全國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海口申報的2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項目“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世紀公園”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審定,並獲得了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兩項目將在2020年為海口新增27塊足球場地。

“今年全省將新增47塊足球場地,其中海口新增27塊。”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競體處調研員朱望群表示,雖然海口這幾年陸續拆了6個球場,但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新增了42塊足球場地。海口球場被拆主要是因為違建、城市改造等原因。

朱望群稱,海南“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計劃在全省建設133個足球場地,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125個足球場地建設,完成率接近90%,海口市完成比較好,部分市縣的進度有些緩慢。

省發改委:

在海口新建足球場 政府給予補助

海南省發改委社會處一工作人員介紹,在建足球場方面,國家十三五規劃對新建11人制、5人制、7人制社會足球場予以補助。對新建11人制標準足球場,每個球場補助240萬元。對新建5人制、7人制足球場,每個球場補助50萬元。

該工作人員說,對於企業建球場,只有在海口市建才有可能申請到補貼。去年國家發改委公佈21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城市,海口被列入社會足球場地重點推進城市。企業如在海口投資建球場,需與當地政府籤協議,並提供一定公共服務才能拿到補貼。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可以把建設足球場地納入城鄉規劃之中。該工作人員對此認為,國家政策提倡地方政府在做規劃時要把足球場地建設納入城鄉規劃中去,省發改委也支持這一舉動,他們在編寫足球場地的規劃裡,都提出地方政府應該把足球場地設施納入城鄉規劃中。

“最終是否納入城鄉規劃,決定權在於地方政府編規劃時是否納入。”該業內人士說。

業界人士:

足球場讓城市擁有強大體育勢能

海南省青少年足球發展促進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馬良認為,近10年來,海南配備人工草皮的燈光球場逐漸增多,球迷們接受了市場化體育的“花錢買健康”理念,業餘球員人數有所增加、踢球場次也在增多。球迷反映“自己常去的球場‘退出足壇’”,不難看出,海南足球還缺少頂層設計,穩定性有待加強。很多球場建了沒幾年就拆了。例如,海口海甸島原來有數塊經營性球場,如今都不見了。

“擁有足夠的高質量的球場,就如同一座城市擁有了更強壯有力的肺,能夠讓這座城市擁有更強大的體育勢能。”馬良說,建球場絕不會“得不償失”,從體育產業的角度來說,球場既可以是各級俱樂部的主場,也可以是各級業餘足球比賽的舉辦地、校園或業餘足球培訓地,還可以是冬訓基地、冬季國際青少年賽事甚至高水平成人賽事的舉辦地。

總之,政府部門和行業機構為足球場的運營發展做好充分的產業配套開發,做好規劃,是促進體育經濟繁榮的正確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