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要說這段時間最火爆的國產犯罪片當屬《誤殺》。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雖然是翻拍自2015年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過海》,但卻沒有以往國產翻拍劇的通病,整場電影看下來,分分鐘高能,沒有一絲多餘的鏡頭,在社交網站上也幾乎是一水的好評。

然而拿出豆瓣評分,《誤殺》和《誤殺瞞天過海》總是保持著差不多一分的差距,就連陳思誠都有所抱怨。

所以這一分到底差在哪裡?

在這不得不提許多人對國產《誤殺》結局的吐槽。

在《誤殺瞞天過海》中,結局是男主帥氣從警察局中走出,而警察局下埋著的屍體是對警察局的嘲諷,將揚善除惡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國產《誤殺》則直接改寫結局,男主維傑選擇自首,之後母女兩人同樣選擇自首。

許多人說這是對審查機制的妥協,然而在我看來這才真正體現出影片的高明之處。

影片翻拍,雖然大致情節相同,但國產《誤殺》在細節方面做了很多改變。

首先是男主身份和性格的變化。

印度維傑是中產階級,他有底氣和反面小警官硬剛,在家裡也幾乎占主導地位,當他掛斷妻子的電話時,妻子也沒有怨言;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而國產維傑是底層人民,性格唯唯諾諾,雖然有一顆正義之心,卻不敢和腐敗警官正面對抗,在親朋好友眼裡是一個老好人,也信仰佛教。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在家裡,面臨大女兒的"叛逆期"無可奈何,雖然經濟拮据,也想要滿足女兒的要求,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父親形象。

而妻子看起來和他恩愛,可是當發生"誤殺"事件,妻子卻沒有第一時間找他,為什麼?因為妻子心裡也認定維傑軟弱無能。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因此當得知誤殺事件之後,維傑不僅是出於保護家人的心理,還有潛意識裡想要向妻子證明自己。

之後是警長形象的塑造。

印度版女警長的出場方式是嚴刑逼供嫌疑人,直接展示了她是黑心警長,而關於她"母親"角色的刻畫不多。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陳沖飾演的女警長出場方式則是利用偽證迅速破案,說明她破案能力強,辦案手法有些劍走偏鋒,但還算理智。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可是在兒子面前,威嚴的女警長成為了慈愛的母親,對孩子過分溺愛。

這也為後面她失去理智,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兒子作鋪墊,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可是再看其他警員,好像並沒有過多負面形象。

也許影片並不想將底層人民和警局完全對立,真正的對決還是李維傑和女警長之間屬於父母護犢心理的對決。

而之後的暴亂,相信更多的是市長競爭對手的煽風點火。

當李維傑面對女警長告知兒子下落的請求,他站在對方角度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這也是促使他自首的原因。

最後再看官二代死亡的真相。

大女兒揮下鋤頭看似將官二代砸死了,可是與此場景交叉剪輯的是李維傑看泰拳的場景,其中還有他向其他人解釋吞舌,打開嘴巴是為了防止人昏迷舌頭堵住呼吸道窒息而死,這也暗示了官二代此時是假死。

而李維傑事後詢問妻子女兒有沒有流血,看了近一千部電影的他懷疑官二代其實並沒有死。

而之後當他打開棺材時,可以看到棺材蓋上的血痕,官二代死狀慘烈而李維傑卻很淡定,進一步說明他知道官二代是被活活憋死的。

明明有機會救官二代,為什麼李維傑什麼都不做呢?

這又要看官二代的人物形象,母親溺愛和父親嚴厲卻不管教讓他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格,就算失手把人打瞎,身為警長的母親也會利用權勢幫他擺平。

女兒被官二代欺辱,而李維傑作為底層百姓不僅不會討回說法,如果救回官二代也會遭到更多的報復,為了家人,他不能讓官二代活著,可以說他才是害死官二代的真正凶手。

這讓他有了愧疚心理,之後去佈施更是被拒絕,讓他心裡的愧疚更近一步。

看了幾萬條短評,總算知道這一分差在哪裡

可是真正讓他決定去自首的原因應該還是女兒。

大女兒越長越大,李維傑越來越不懂女兒,但他不會讓女兒受到傷害。

為了保護家人,他讓女兒撒謊。

原本已經騙過眾人,即將開始安穩的生活。當他看到小女兒的試卷時,他才發現安穩的生活再也不存在了。

仔細看試卷上的分數,會發現是由70改成100的,小小年紀的女兒經過此次事件已經學會了撒謊,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女兒們就會認為利用小聰明可以逃脫懲罰,獲得獎勵。

失敗的家庭教育只會毀了家庭,所以他才會選擇自首,為女兒們樹立榜樣。

雖然國內許多人很不喜歡這樣的"中國式結局",但《誤殺》處理這樣的結局合情合理,並不像其他犯罪片一樣為了應付審查機制,強行結局。

印度版和國產版都各有優缺點,然而也許是由於過多的"辣眼"國產劇嚴重打擊了國內影迷的觀影自信,有時過分苛求影片質量,因為一點瑕疵就打低分,而國外的影片又過於"無腦吹"導致分數虛高。

不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豆瓣評分只是綜合每個人的評分標準,從而得出的一個參考分值,沒有任何一部影片能討得所有觀眾歡心,所以你的最佳並不一定就是別人眼中的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