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高爾基曾說:"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麼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的確如此,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讓我們強大起來的興奮劑。通過不斷讀書我們,不斷進步與成長,強大起來的我們足夠能面對世界上的一切艱難險阻。然而,我們接受了頂級教育,就真正能夠成為頂級的人嗎?

有一個女孩,當同齡人還在中學讀書的時候,她已經參加了高考,14歲的年齡,她憑藉著750分的高分考入了清華大學。如今居住在美國的她,面對記者何時回國的疑問,她只是委婉地拒絕。隱藏在這件事情背後的,是我們無法說出口的思考。

一、職業敲門磚

在如今人才輩出的時代,儘管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長處,但是社會需要一個共同的判斷標準,於是高考、大學就成為了社會共同的人才選拔的標準。不論是富家子弟還是窮苦人家,不論是神童還是普通人,在高考這個中國的最公正的平臺之中,

所有人都擁有著一樣的權力,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對於那些沒有很多機會的寒門學子來說,高考對於他們的意義尤其重要。十年苦讀,他們獲得了好成績,憑藉著這個好成績他們可以進入自己夢想中的大學讀書。高校畢業,拿著名校文憑的他們無疑是眾多應聘者中的優勝者。對於中國學子來說,一個好的大學文憑就是他們的敲門磚。然而,你是否真正見到過傳說中的滿分學霸呢?這樣的清華學霸在之後的生活中又擁有著什麼樣的優勢呢?

二、高分神童

1985年,一個名叫何碧玉的女孩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何碧玉就已經顯示出來自己的過人之處。僅僅只有10歲,何碧玉就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成績進入了河南唯一的一所教育實驗班,這個實驗班中所有的同學都是學習成績十分優異的人,都是頂尖高手。初中、高中加起來7年的知識,何碧玉只用了4年的時間就全部掌握。一路跳級、一路平順,這或許就是學生時期的何碧玉的真實寫照。

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2000年,何碧玉14歲了,做好一切準備的她參加了高考,那時候何碧玉只有一個夢想——進入清華大學。於是,幾乎沒有任何意外的,何碧玉憑藉總分750分的逆天成績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她也實現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

750分的高考成績,何碧玉一分未丟,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何碧玉的身上總是帶著一種隱形的榮耀,她是無數人學習的榜樣,是別的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如此優秀的何碧玉似乎在今天並沒有很多人提及,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為什麼何碧玉會從當初的萬眾矚目到如今的默默無聞呢?

三、未來生活

2004年,何碧玉完成了自己在清華大學的學習順利畢業,然而她並沒有停止學習。她放棄了國內很多著名的企業拋出來的橄欖枝,選擇去美國繼續深造。於是,何碧玉來到了美國的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做留學生,2009年,何碧玉拿到了大學的神經科學的博士學位。如此優秀的學霸何碧玉的人生之路可謂是一帆風順

,2016年,何碧玉進入了美國的紐約大學,在醫學神經系擔任助理教授。

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在很多人看來,何碧玉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她14歲的時候參加高考,在全國高考競爭的巨大壓力之下,何碧玉憑藉著750分的成績殺出重圍,滿分的成績,這是怎樣的一種優勢。進入清華大學,她與其他同齡人相比再次走在了前列,那個無數人都向往的高等學府,何碧玉就真實地在那裡學習、生活。留學海外,何碧玉繼續著自己的傳奇,她攻克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級的高等學府,

她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

這樣一名優秀的人才,這樣一名成功人士,這個精英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承載著太多人的希望。瞭解到她一路的成長之後,許多人都希望何碧玉能夠迴歸中國。目前中國的科學、醫學界都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中國需要一些專業人才。清華大學、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紐約大學,學霸何碧玉的優秀履歷已經證明了她的能力,她也是中國不應該失去的人才。

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記者將人們的希望都傳達給了何碧玉,聽到是否考慮回國發展的問題之後,何碧玉的臉上並沒有什麼情緒的起伏。在何碧玉看來,她是一名中國人,她也有著回國的考慮。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國外的環境對自己的研究工作十分有利,所以在短時間之內何碧玉不會選擇回到中國。

四、理性看待

在很多人看來,何碧玉這樣的話語其實就是在委婉地拒絕回國的請求。一時之間,何碧玉也受到了不理智的網友們的議論的謾罵。中國如今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每一箇中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國家,我們都是愛國的,但是這樣的情緒卻讓一些喪失了理智。他們開始對何碧玉拒絕回國的行為大加指責,甚至有人說何碧玉崇洋媚外,失去了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本心,更是忘了本。

14歲以750分上清華,今住美國;記者:是否考慮回國?她委婉拒絕

然而,外界的聲音再激烈,那都不是何碧玉的話語。每個人都擁有選擇自己未來生活的權力,何碧玉是一箇中國人,也是一個科學家。在何碧玉的世界中,科學研究佔據著她生活的大部分,而國外的科研條件也是十分有利於科學研究的。選擇留在國外的何碧玉本沒有什麼錯誤,更不應該受到無端的指責與謾罵。

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國家,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尊重別人,保持自己理性的情緒。每個人都有選擇自由的權力,任何人都不應該加以干涉,更不應該指手畫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