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找到降薪到3000的根本原因

我終於找到降薪到3000的根本原因

昨天,朋友大春兒打電話來跟我大吐苦水:

“今天早上公司通知,所有人的工資降到3000。

工資打折,可物價不打折,我還要養娃還各種貸款,太難了,2020真的太難了!”

聽著大春兒的訴苦電話,我只好無奈地告訴她我的遭遇:

“公司通知了2-3月份沒有工資,所以啊,節衣縮食的生活道路上,也得算上我一個。”

疫情打擊之下,每個人都不容易。

看著銀行卡上的餘額越來越少,盤算著各種貸款的還款日,想著即將過上入不敷出的日子,焦慮就壓得自己喘不上氣。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暴露出了很多職場人的窘態。

如果你還是靠每月工資過活的打工一族,那我奉勸你,一定要想清楚這三個問題。

作者:維小維

來源:維小維生素(Weixiaowei6)

1

-THE FIRST-

職場有多無情,

你就該有多清醒

前幾天與好友在群裡閒聊,一個朋友說,年前每個同事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年會上老闆還說要擴展業務,多引進人才。

沒想到復工之後,她們部門的一個姑娘就被裁掉了,現在她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自己被辭退。

另一個朋友說:“公司通知復工,她卻被房東拒之門外,導致她不得不在家等房東的消息。為了減少被辭退的概率,只好主動申請降薪。”

最後還無奈地說了一句:“工資低就低吧,不失業已經很幸運了。”

平日裡,我們都是妝容精緻地出入寫字樓裡的職場人。

可是新冠肺炎這場突如其來的颶風,將平日生活中粉飾的歲月靜好吹得七零八落。

這一刻,再得體的裝扮,也掩藏不住自己在重壓之下的灰頭土臉。

人生最悲哀莫過於,你以為自己可以平安寧靜地度過每個階段,可是不知道哪一天,生活就會從背後給你一悶棍,讓你疼得齜牙咧嘴卻也無可奈何。

2

-THE SECOND-

職場只談功勞,

不談苦勞

年前,朋友小鄭跟我訴苦,她在公司辛苦工作三年,年底獎金卻比不過一個剛畢業的菜鳥。

她抱怨說,她工作三年從來不遲到早退,更是從沒動過一絲跳槽的念頭,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啊!

但她也跟我說了一件事,聽了之後,我就知道她本質輸在哪裡。

疫情期間,公司需要統計員工每天的健康狀況。

小鄭只會用普通的Excel,導致大家在群裡上報混亂,還是那位她口中的“菜鳥”提議用共享文檔,才解決了麻煩。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卻足以看出了差距。

小鄭工作三年,只會用excel求總數平均數,可是新人同事才剛來,就懂得vlookup和數據透視表。

平日裡小鄭遇到軟件功能不太懂的問題,新人同事也總是能夠輕鬆解決。

我們的生活裡,像小鄭這樣的人還不少。

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用十年,還仗著自己資歷深,各種看不上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殊不知,職場上從來只有功勞,不談苦勞。

足夠專業的人,從來只會讓老闆為他們的能力買單。

老實說,這早就不是一個依靠資歷就可以縱橫職場的時代了。

在老闆眼中,“最可愛的員工”一定是有能力的人。

所以,與其整天抱怨自己的不幸遭遇,不如想想自己到底是哪裡技不如人,給工作多添一份底氣,也給自己的人生多一個底牌。

畢竟,老闆不會為資歷加薪,老闆只會為能力加薪。

3

-THE THIRD-

強者都懂得

打造自己的能力圈

我在一家建築公司做設計,最佩服公司裡的一位前輩。

入行十年,專業知識紮實,踏實愛鑽研,能力輻射範圍很廣。

聽老闆說,他曾和前輩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後來行業不景氣,老闆決定出來自己創業,第一個高薪挖走的就是這位前輩。

他也沒有讓老闆失望,在創業之初,憑藉自己的專業水平拉來了不少客戶。

而且自學編程升級軟件,簡化了設計流程,提高了公司整體的工作效率。

現在前輩三十多歲成了公司裡的管理層,擺脫了底層設計人員拼命搬磚的辛苦,也讓自己的薪資實現了飛躍。

倘若前輩最開始的時候只是深耕本專業的知識,或許需要更多的十年,才能從同時入行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而壓在他頭上的永遠有比他更早入行的人。

一個人的能力圈,真的能決定他賺錢的半徑。

現在不少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都很看重專業以外的綜合能力:

  • 招聘項目經理,會註明:具有良好的演講和談判能力;

  • 招聘財務時,強調:落實工作的執行能力;

  • 招聘銷售顧問,標明: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一招鮮,吃遍天”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的剛需已經升級為複合型人才。

綜合能力的大小,才能決定職業天花板的高低。

恕我直言,職場的救生圈,不是大公司,也不是鐵飯碗。

而是,你能力覆蓋範圍的大小。

4

-THE FOURTH-

寫在最後

很多人說,焦慮的根源,是能力的不再。

但是,焦慮解決不了一切問題。

唯一的解決方案,是一步步地擴大自己的能力圈,將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裡。

擴大能力圈,你才能時刻保持空杯心態,深挖自己的潛力,同時也豐富了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能力圈不僅是關鍵時刻的救生圈,更是我們手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最強底牌。

畢竟,強者變強,弱者恆弱,是歷史教會我們的道理。

作者簡介:維小維,公眾號“維小維生素”(Weixiaowei6)。曾任四大、寶潔、網易等名企管理層,10年CFO&高管,掌管過億資產。實戰派財商教練,有料的職場達人,用乾貨和感悟給你一束光。轉載請到原作者公眾號獲取授權。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使用須知:

文章已獲得轉載授權,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我終於找到降薪到3000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