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童年的經歷,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昨天我媽在我家群裡轉了篇文章,又是八歲男孩得了抑鬱症,又是初三女孩跳樓。起因不過是因為晚上帶孩子去學跆拳道,然後吃了個飯,回家晚了點,寫作業寫到十點多……”

朋友又在群裡吐槽,兩代人的教育理念碰撞出了小火花,她媽媽堅持認為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會導致孩子抑鬱症。朋友跟她媽媽理論著,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經歷,滿腹委屈無處訴說,只得在朋友樹洞裡發洩一番。

童年的經歷對成年後的人格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竭盡全力不讓孩子遭受我們曾經遭受的待遇,就是為了避免孩子人格中有和我們一樣的缺陷。可是童年的哪些經歷會對我們的人格造成影響,如何來培養自己的孩子,不要把我們的問題傳給孩子?光靠摸索我們自己的經驗還不足夠,從大眾行為中獲取數據和經驗支持,對我們培養好自己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幫助。《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經驗和方法。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的作者奧利弗·詹姆斯小時候也算是個“問題兒童”了。不好好讀書成績特別差,經常違反紀律,和其他男孩打架。但即使他母親認定他將一事無成,他的父親卻從未放棄對他的希望。最終奧利弗擺脫了“問題兒童”標籤,成為了一名心理學家和暢銷書作者。

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一書中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行為方式產生重要的影響。人到中年罹患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很多原因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經歷。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孩子善良、懲罰、脆弱不同的良心類型,而不同的良心類型又決定了孩子將來的人格特徵。原生家庭形成的人格雖然頑固,但並不是不可以改變。通過內省、自我暴露、治療等方式,可以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

原生家庭|童年的經歷,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圖源豆瓣

一、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對性格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基因的表達受環境的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家庭環境影響很大。這裡的環境不止是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

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以雙胞胎為例,發現基因完全一樣的雙胞胎,在相同的生活環境中長大,卻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原因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態度有所區別。父親或者母親可能更偏愛其中哪一個,哪一個跟父親或者母親的關係更親密,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而在非雙胞胎多個孩子的家庭中,這種區別對待更為明顯。孩子出生的順序、性別、父母當時婚姻、工作的狀態等,都造成了父母對待孩子態度和方式的不同。而這些差異的對待,造就了孩子不同的個性和人生。

二、成為什麼樣的人,與良心類型關係很大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將良心的類型歸納為三類:懲罰性的良心、脆弱的良心、善良的良心。

懲罰性的良心:墨守成規,贊同權威的觀點,對出格的行為深惡痛絕。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他們都是很勤奮的那類人,但是會缺乏創造性。

脆弱的良心:叛逆,不喜歡被管束,不願服從權威命令。與父母關係不親近,具有攻擊性。不受同事喜歡,喜歡抽菸喝酒。

善良的良心:對權威既不反感也不屈從,與他人關係融洽。理解、包容,生活得體,偶爾抽菸喝酒,知道適可而止。

每個人具有的良心類型並不是唯一的,常常是幾種良心的混合,但是某一類良心類型佔據主導地位。

不同的教養方式會形成不同的良心類型。權威性的教養方式能夠形成善良的良心類型,這類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是既關愛,又有要求。具有善良的良心的孩子,會因為做了符合父母願望的事情感到驕傲,做了讓父母傷心的事感到內疚。當道德內化後,善良的良心由此形成。

過分壓抑孩子的個性,壓制孩子本能的表達,會形成懲罰性的良心。具有懲罰性良心的孩子會表現地害怕權威,可能伴隨強迫症、恐懼症、抑鬱症等傾向。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非常苛刻,在學業和工作上雖然表現比較出色,但是行為比較教條,與他人相處不是那麼融洽。當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經常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時,孩子懲罰性的良心就此形成。

家庭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父母的壞榜樣,充分釋放本性,都容易培養出有攻擊性、衝動的脆弱性良心的孩子。這類孩子不喜歡被管教,放任自己的行為,與權威對抗。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都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偏執型的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用懲罰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來糾正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偏執、暴力。這種由父母長期對孩子的虐待行為,造成了孩子脆弱性良心的形成。

原生家庭|童年的經歷,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圖源百度

三、雖然困難,但是性格可以改變

我們童年在原生家庭中的經歷,會形成不同的良心類型和其他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形成的越早越難以改變。雖然我們常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但是沒有人是絕對一成不變的。只要想改變,總會有辦法。

內省

我們需要明白,改變過去經歷對現在生活的影響,不是去壓抑那些回憶,而是通過內省的方式來轉化。通過分析自己,瞭解自己是怎樣一種人,自己在他人眼中是種什麼樣的形象,分析自己行為的動機。當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過去經歷的一種表達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所改變。

自我暴露

妻子向朋友抱怨她那麼愛她的丈夫,但是丈夫卻對她態度冷漠。聽得耳朵起繭的朋友忍無可忍地指出,你丈夫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總是那麼盛氣凌人。任何人對生活、工作都心存一定的幻想,當別人指出你的某些行為與你的幻想背道而馳的時候,往往會令人產生抑鬱和恐懼。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不開心,是因為跟自己的行為有關的時候,可以通過向親密的朋友訴說,並徵求意見的方式,來修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意識到我們還有其他的選擇。

但奧利弗·詹姆斯同時提醒讀者們,在選擇傾聽對象的時候,不要選擇不能理解我們的人,或者一股腦地將我們的煩惱毫無選擇和保留地吐露出來,這樣不但幫不到自己,還可能嚇跑傾聽者。

“他們毀了你,你的媽媽和爸爸……但是他們自己也被毀了”。初為父母、再為父母,原生家庭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對自己孩子的影響,如何避免這些影響毀掉我們的下一代,如何改變我們現在的行為和生活,奧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用大量的理論和案例給了我們啟迪。不要重蹈我們父母的覆轍,不要讓孩子遭受我們曾經的不快樂,在瞭解我們人生為何會如此的同時,也學會用正確的教養方式來撫養我們的孩子。

原生家庭|童年的經歷,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圖源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