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有輻射,超聲測不準,觸診成像成中國頂級醫院乳腺癌早篩新寵

在現代醫療中,70%以上乳腺癌都經由觸覺診斷髮現。現代技術尤其是微電子及傳感器技術的發展,為觸診成像提供了可能。在鉬靶與超聲佔據主流的乳腺癌早篩市場,一家創業公司利用觸診成像技術打造的乳腺觸診診斷儀,在沒有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受到醫院的普遍認同:安裝該設備的醫院近500家,覆蓋全國95%頂級醫院。

X光有輻射,超聲測不準,觸診成像成中國頂級醫院乳腺癌早篩新寵

文/ 阮聿泓

乳腺癌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625年,古埃及名醫印和闐就曾以冷靜而形象的筆觸描繪過乳腺癌:

觸摸它們就像在觸摸一隻球狀包裹,或者可以把它們比作未成熟的河曼果,摸上去又硬又涼。

這是古代醫學史中對乳腺癌的唯一描述。印和闐對於這種怪病出具的治療建議,只有絕望的六個字:

沒有治療方法。

直到兩千年之後,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筆下再次出現乳腺癌的蹤跡。這一次,人類開始嘗試對這一怪病開戰。

據希羅多德《歷史》一書記載,波斯暴君大流士妻子阿託莎皇后乳房上長出一個流血腫塊,性情變得暴躁。一名希臘奴隸以切除乳房內腫瘤的外科方式治好了皇后的病。

簡單粗暴的外科切除一度統治了數個世紀的乳腺癌治療思路,隨後出現的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內分泌治療乃至生物靶向治療等方案,均未能幫助人類找到根治乳腺癌的秘方,醫生們只能無奈地承認現代醫療手段在面臨癌細胞轉移時的侷限。

早期篩查的合法性由此得以確立:在癌細胞尚未擴散的情況下,乳腺癌患者存活五年以上的概率高達98%。

由於人種與機理的天然差異,歐美女性乳腺癌發生率遠高於亞洲女性。但令歐美醫生詫異的一個現實是,中國乳腺癌的發病年齡竟然比美國整整提前了10至15年,且發病率與死亡率增速加快,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全球每100個新確診乳腺癌病例中,有12個來自中國。嚴峻的發病現狀,都與落後的篩查手段有關。

01

若以是否對人體造成創傷為分類標準,乳腺篩查可分為無創與有創兩大類。篩查目標也有兩項:一是不漏診(醫學上用“敏感性”來衡量這一目標),二是不誤診(醫學上用“特異性”來衡量這一目標)。

傳統意義上的無創檢查以觸覺診斷與影像學檢查為主。

所謂觸覺診斷,也即外科醫生通過徒手觸摸乳腺,根據乳腺腫塊的硬度、活動度、形狀、邊界、表面光滑程度等指標,來判斷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觸覺診斷簡單方便,費用低,且對人體無害,但對醫生的專業性要求較高,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特異性可高達94%,但敏感性最高只能到54%,且徒手只可觸及到1釐米以上腫塊,位置較深的腫塊也無法被觸及。乳腺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極快,往往在一年之內便可迅速擴散,有些職業女性習慣一年只做一次體檢,如果前一次體檢漏診,一年過後常常會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影像學檢查的優勢是可以發現位於乳腺深處難以被徒手觸及的腫塊。最常見的檢查方式包括乳腺鉬靶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的優勢是檢測費用低廉,無創在中國應用廣泛,但其漏診率非常高,0.5釐米實性小腫塊難以發現。鉬靶準確率高,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高達90%和85%,但其檢測價格高昂,且射線對人體傷害較大(射線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強),尤其不適用於40歲以下女性(年輕女性乳腺密度較高,極易被漏診),最重要的是,中國人乳腺癌鈣化率低,同時乳腺小而緻密,限制了鉬靶在篩查領域的應用。

有創檢查以穿刺與活檢為主,主要用於在無創檢查之後的進一步確診與病理分級。有創檢查精確度最高,但由於對人體形成創傷,所以在應用上比較謹慎。對於女性的乳腺癌日常篩查,無創檢查是常規手段。

02

觸覺是人體感覺之一,人體通過分佈於皮膚表面的感覺器,方才得以感知外部世界萬物。在現代醫療中,70%以上乳腺癌都經由觸覺診斷髮現,這就為乳腺癌篩查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影像學檢查的優勢在於篩查結果的影像化與數字化,觸覺診斷能否也能擺脫醫師經驗的桎梏,走向數字化與影像化?

現代技術尤其是微電子及傳感器技術的發展,為觸診成像提供了可能。

乳房是人體最為柔軟的部位之一,而乳腺腫塊與乳房中的其他組織相比,正如印和闐所描述的那樣,“質地堅硬”且不易活動。解剖數據表明,乳腺癌腫塊的硬度明顯高於正常乳腺組織,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組織在彈性和硬度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是觸覺診斷高準確率的主要原因。

模擬人類手指的觸壓仿生技術最早應用於機器人領域,隨著技術的成熟,應用領域開始拓展到醫學領域。乳腺癌篩查原本就有觸覺診斷的傳統,觸診成像應用於該領域也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觸診成像繼承了傳統徒手觸診的檢查操作簡單、對病人無任何損傷、檢測費用低廉等優點,同時,觸覺傳感器的靈敏度又是人體指尖觸覺的數倍,並可根據“不同硬度組織會產生不同強度的反作用力”的原理,以數字化和可視化方式重建乳腺內部組織的三維分佈圖,這就為醫生進一步分析提取乳腺影像數據、計算出乳腺腫塊大小、形狀及硬度等重要病理信息提供了可能。

問題在於,在鉬靶與超聲佔據主流的乳腺癌早篩市場,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觸診成像技術及產品究竟有多大商業潛力?其檢測效果能否經得起患者與醫院的檢驗與認可?

03

宋春芳曾是遼寧省人民醫院的一名醫師。行醫多年以後,他又跑回校園,去中國醫科大學讀了個分子腫瘤學的博士,畢業後先後供職於羅氏製藥、步長集團和中國生物工程公司。輾轉醫院、校園及職場多年,他萌生了在腫瘤治療領域創業的念頭。

宋春芳清醒認識到,腫瘤治療產業鏈後端投資大、見效慢且風險巨大,光是腫瘤新藥開發一項,便投入耗費巨資且前景未可知。但前端情況完全不一樣。早期篩查技術符合“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抗癌理念,且健康意識已成國民共識,體檢市場一片紅火即是明證。

由於在工作中接觸過觸診成像,宋春芳決定創辦先通康橋,以觸診成像技術為核心,進軍乳腺癌早期篩查市場。

先通康橋推出的乳腺觸診診斷儀,主要構件是192點壓力傳感器陣列構建的探頭。該診斷儀可以模擬醫生手指內尼式觸覺小體來收集乳腺反饋回來的壓力信號,以影像形式展示出腫塊主要參數,並參照醫生的分析邏輯,比對臨床、病理診斷的結果,由智能診斷算法對腫塊的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即時自動給出診斷結果,篩查全過程不超過3分鐘。

觸診成像技術具備高效、敏感、廣覆蓋、低成本、無創及便捷等特點,能檢測到0.5釐米以下的實性小腫物,適合大規模人群篩查。

令宋春芳振奮的是,在前期沒有進行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先通康橋的乳腺觸診診斷儀受到醫院與體檢機構的普遍認同:安裝該設備的醫院近500家,覆蓋全國95%左右頂級醫院,其中包括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著名醫院。美年大健康等國內體檢連鎖巨頭每年均大批量採購,並與先通康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中國工程院俞夢孫院士、解放軍總醫院曾強博士、北大醫院吳世凱博士等國內乳腺專家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對觸診成像技術及先通康橋產品理念的認可與支持。

04

市場的積極反饋並沒有讓宋春芳如釋重負。

在他看來,乳腺觸診診斷儀在普通醫院這一層級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同時,由於先通康橋在該領域屬於先行者,國內外均無對標公司,資本市場對該技術與產品價值的評估較為保守且有失公允。

科技類創新產品極易遇到技術與市場的天花板。觸診成像作為一項應用於檢測領域的新技術,面臨的技術難題之一是如何提高影像的信噪比。影響成像質量的元素很多,被測對象的個體差異、被測物體反作用力產生的形變或角度傾斜導致的圖像灰度不均勻、傳感器自身精度和信號處理單元等器件及通信過程中產生的干擾,都會干擾診斷過程,影響檢測精度。

先通康橋的使命是“告別乳腺癌,讓女性更健康”,因此不滿足於扮演一個醫療器械製造商的角色。先通康橋的當務之急是進一步打磨技術,克服乃至排除技術侷限,提高檢測儀的篩查精確度。產品形態也需要走向輕便化,最終目標是打造面向消費者的C端產品,讓觸診成像技術為千百萬尋常百姓服務,讓乳腺癌早期篩查成為中國成年女性在家中即可自行操作的常態化行為,先通康橋也可籍此完成從醫療器械製造商到健康管理服務商的艱難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