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淡

苏轼:淡

文稿 | 儒风君原创

苏轼说,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品过人生的苦辣酸甜,

淡,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1 淡,君子的交情

好的关系,不必刻意。

那些需要费尽心思去讨好的人,也不会在你生命中停留太久。

能够让我们卸下伪装,淡然与之相处的,才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交情。

苏轼交友遍布三教九流,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佛印和尚。

苏轼本是潇洒不羁的才士,佛印也是不受佛门清规戒律约束的禅僧。

佛印擅长诗文、书法,尤其喜欢收集奇石。

赤壁山下的江水中,有许多玲珑剔透的彩色石子,儿童在江边嬉水时总能捡到几颗。

苏轼便拿糕饼,向儿童换取“奇石”,再一本正经地当做礼物赠与佛印,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怪石供》。

每当苏轼到金山拜访佛印,佛印也会事先烧好猪肉来款待他。

有一次,佛印准备的猪肉被人偷吃,苏轼又以诗来调侃佛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苏轼与佛印这般真性情的友谊,总是让人感到格外畅快。

正如晋人阮籍所说:“礼岂为我辈设耶?”

苏轼:淡

2 淡,是人生的底色

苏轼被贬黄州后,跑到夜市去借酒消愁。

在夜市里,苏轼不小心撞到一个壮汉。

那壮汉一拳把他打翻在地,叫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撞我!”

显然,壮汉并不知道眼前这个醉醺醺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子苏轼。

苏轼倒在地上,忽然之间就想开了,他大笑起来。

回到家后,他写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当他是才子时,全天下的人都争抢着想要结识他,他也常常不给别人好脸色。

等到淡出人们的视野,乡野市井再无人认识他,苏轼的内心反而开始变得轻松。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名利附加在你身上的光环,足以遮盖生命原本的色彩。

唯有淡,才是人生最本真的颜色。

苏轼:淡

3 淡,是生活的滋味

人生有顺逆,天气有阴晴。

世事如同过眼云烟,看似波澜壮阔,实则风淡云轻。

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都只是一时狂欢,而非人生的常态。

人总是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尝到了苦,才对比出以前日子的甜。

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苏轼的一生,都在世事波澜中,体验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21岁科举出仕,22岁失去母亲,30岁失去妻子,31岁失去父亲,42遭遇乌台诗案,49岁儿子夭折,50岁又被召回京师,60岁又被贬谪,终于在66岁,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尝遍人生百味,他终于看清了世事、看淡了得失。

饭菜能吃就好,房子够住就行;不图大富大贵,只求一世平安。

古人云:

唯有平淡,方能长久。

◆坤维上腴 岷峨奥区——眉山:历史人文荟萃之地

◆行摄眉山 | 从这个视角看眉山,实在太美了!

◆蒋蓝:张献忠身世及形象演变史

◆苏东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还是一个“情”

◆人物 | 李俊贤:眉山走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秘眉山码头•岷江篇①| 从岷江说开去

◆探秘眉山码头•岷江篇②| 眉山老城的码头记忆

苏轼:淡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END

来源:儒风大家

编辑:辜嘉伟

审核:马国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