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明明背過了,為什麼還是會寫錯?

中考只剩下了37天,可是學生們在古詩文默寫這道基礎題上還是做錯。

古詩文的錯別字,無論強調多少遍,罰抄多少遍,下次考試原題出現,仍然會寫錯。

也曾費盡心思把詩句的意思教給他們,想讓他們通過理解記住易寫錯的字,可令人抓狂的是,下次默寫填空,依然會錯。

後來要求當堂完成,讓對照答案一個一個改,可收起來一看,明明已經寫錯,對照答案更改的結果卻是鮮豔的對勾,看到這樣沒心沒肺的,除過想拉出去打一頓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想了很久,也查了一些資料,有這麼幾個原因。

1、越容易的東西,越容易忽視。因為背誦的比較熟悉,內心認為自己不會寫錯,結果往往一寫就錯(常常是別字)。

2、習慣性寫錯。有些字詞從小的時候就沒有仔細的觀察過,一直以來寫的都是錯字,自己卻沒有察覺,所以出現習慣性寫錯。

3、緊張導致記憶錯誤,多見於把詩文順序寫錯,張冠李戴,記憶混亂。

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強化訓練。整理出最容易寫錯的詩文知識點,要求強化填空,用不同顏色的筆填空,不斷重複強化記憶,直到不出現錯誤為止;

2、記住字詞的含義,通過理解識記詩文的錯別字。比如:“瀚海闌干百丈冰”,學生易把“闌干”寫成“欄杆”,詩文中“闌干”為冰紋交錯之意,理解了意思,就不再會寫錯。還有“蕭關逢候騎”的“蕭”“候”等字,多給學生講解詩句意思,理解識記。

3、每次寫完後要求學生快速檢查一下,考試時心情比較緊張,當時寫錯後看不出來,過一會再檢查往往能發現問題,因此需要再愛檢查。

4、識記詩文中的通假字現象,明確這些句子的特殊性。

從這幾方面入手,儘量提高古詩文的正確率,語文考試要每分必爭,這道題不允許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