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和歐陽詢作詩調侃對方,歐陽詢說完,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長孫無忌和歐陽詢都是唐初歷史上很著名的人物。一個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肱骨之臣和託孤大臣,一個是初唐四大家之一,以其書法聞名於世,都是重量級人物,這兩個人放在一起的話,還真的能摩擦出火花來,只是這火花不怎麼友好罷了。

長孫無忌和歐陽詢作詩調侃對方,歐陽詢說完,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貞觀年間的一天,李世民宴請朝中的一些大臣,這其中既有長孫無忌,又有歐陽詢。剛開始大家還有點放不開,心中有顧忌,畢竟有李世民這個皇帝在場,但是喝了一陣之後,宴會上就變得熱鬧起來,大家開始互相戲謔和嘲笑。

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就對歐陽詢說:“歐陽率更,我為了作了一首詩,你仔細聽好了:聳髆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長孫無忌剛說完,宴會上就響起鬨笑聲,就連李世民也忍不住笑了。

說起來,這個長孫無忌也真的是沒給歐陽詢留什麼情面,直接說歐陽旭瘦的和個猴子似的,而且還是個在哪個地方的麟閣上畫的一隻獼猴,這是上不得檯面啊。

歐陽詢聽著滿堂鬨笑聲,又看了看得意洋洋的長孫無忌,忍不下去了,誰還不會寫詩啊,你會我就不會了?他略一沉思,也作了一首詩:

“縮頭連背暖,俒襠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長孫無忌和歐陽詢作詩調侃對方,歐陽詢說完,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說前面的是在說長孫無忌的樣貌的話,後面的就算是人身攻擊了,說長孫無忌心是渾濁的,有汙穢,所以反映在臉上,就是面團團,說明長孫無忌臉圓圓滾滾的,可能是一個胖子。這兩個人是一個比一個狠,都沒有給對方留情面。

聽歐陽詢說完,李世民看不下去了,面色一變說:“歐陽詢豈不畏皇后聞?”意思是:歐陽詢你不怕皇后嗎?不怕她知道你如此說她的兄長嗎?我們都知道,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當初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幼年失去父親,被異母兄趕出家門,遂跟著母親在舅舅高士廉家中生活,在那裡結識了李世民。

李世民還沒有娶長孫皇后的時候,和長孫無忌就是好朋友,他們年齡本就相仿,自然很容易成為朋友,而李世民娶了長孫皇后之後,兩人的感情自然更進一步。後來李淵在晉陽起事,渡過黃河時,長孫無忌就到了長春宮謁見,自此之後一直跟隨在李世民身邊,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

長孫無忌和歐陽詢作詩調侃對方,歐陽詢說完,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長孫無忌無論是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還是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抑或是後來治理天下的過程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為李世民所倚重。後來李世民在臨終之際,將李治託付給長孫無忌,同時又對褚遂良說:

“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讒人間之。”

意思是讓褚遂良保護好長孫無忌,但是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李治後來下定決定和長孫無忌對抗,即便是褚遂良在前面為長孫無忌頂著也沒有用,當然這都是後話了。李世民是真的很看重長孫無忌,他們是朋友、是親戚、是君臣,關係複雜也簡單。

所以不難理解,當李世民聽到歐陽詢作詩嘲笑長孫無忌的時候,他會生氣了,當然他也不好直接生氣,畢竟是皇帝,該有的肚量還是有的,他只是將長孫皇后拉出來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態度。

長孫無忌和歐陽詢作詩調侃對方,歐陽詢說完,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不好直接生氣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這本就是長孫無忌自己找的,長孫無忌怎麼說也是朝中的重臣,有時候難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態度,對別人就傲慢了一下,所以他才在喝酒之後如此調侃歐陽詢。

雖然當時歐陽詢只是一個率更令,官職不算大,但是歐陽詢的年齡卻比較大,算是一個長者了,而且他的書法相當不錯,本該受人敬重,卻沒想到在皇帝舉辦的宴會上,還有人如此調侃他,他怎能不回擊呢?那麼,歐陽詢當時多大年齡呢?

歐陽詢生於557年的南朝,當時南陳正好取代了南梁。歐陽詢從南陳開始數次死裡逃生,更是在隋末輾轉各地,被宇文化及劫持,又被竇建德任命為太常卿,李世民虎牢關一役後,歐陽詢就成為大唐的臣子,到了貞觀年間就成了太子率更令。

李世民登基的時候,歐陽詢已經七十歲高齡。再結合長孫皇后死於636年,所以,宴會上的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歐陽詢已經七十多歲,長孫無忌在宴會上將七十多歲的歐陽詢比喻成一個獼猴,確實不妥當,也難怪歐陽詢如此反擊了。

長孫無忌和歐陽詢作詩調侃對方,歐陽詢說完,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

不過,歐陽詢可能真的是很醜,武德年間,高麗經常遣使來大唐求歐陽詢的字,李淵還說:“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說明歐陽詢是個很瘦小的人,而在宴會事件發生幾年後,也就是長孫皇后去世後,還發生了一件事:

文德皇后崩,百官縗絰。率更令歐陽詢狀貌醜異,眾或指之,敬宗見而大笑。

當時的歐陽詢已經八十歲,這麼老的人本身就不可能好看,再加上歐陽詢本身就醜,所以許敬宗見了之後,竟在那樣本該嚴肅悲傷的場合大笑,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舊唐書》有記載),那說明歐陽詢是真的不好看。

但外貌是天生的,而內在和才華是後天的,歐陽詢在書法上的造詣足以讓人忘掉他的樣貌,宋《宣和書譜》讚譽歐陽詢的正楷為“翰墨之冠”,很值得後世去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