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醫學手段及科學技術再怎麼快速推進,也無法令每個使用這些技術的人都掌握要領。不同的醫生採用同樣的診斷技術為同樣的病患救治,其治療效果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差異。

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相互信任的程度、醫生對患者花費的心思及關照度都會引發患者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一些或消極或積極思考,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狀態也將影響最終的治癒效果,儘管這種影響不大,但我們依然要承認這一事實。

嚴格來說,患者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醫生的醫術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如果由於對醫生無法產生信任而導致自身心理上的一些焦慮,這便有些得不償失了。

所以作為患者,人們需要做的,除了通過網絡途徑及書籍獲取一些相關的醫學常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主治醫生給予最大的信任。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我知道在人與人之間極度缺乏信任的今天,要想讓患者對醫生給予100%的信任,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他們必須這麼做。

醫生身上雖然肩負著治病救人的天職,但他們即便穿上白大褂,也依然是普通人,並非每位醫生都有妙手回春的本領,患者也一樣,人們大多數時候所接受的診斷也都來自於普通醫生。

瞭解這一狀況後,我們會發現誤診,或沒有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治療等狀況,也屬於正常現象的一種,因為每個患者的體質、免疫系統、以及自身能夠承受的風險都略有不同,而醫生在診斷時卻要按照一般問診(大部分常規問診方式、常規檢查)的經驗來對待大量有所區別的個體,這對醫生來講,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診過程,在短短几分鐘的問診時間,他們只能憑藉自身已有的經驗去應對每個患者提出的差異化的問題。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而在醫生每天都經歷著重複的問診過程當中,我們不能期待每位普通醫生都會對每天接觸的不同患者身上所發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在任何領域裡,就職人員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都會相對過高,而希望自身能擁有的能力卻未必如此。

也就是說,人們總是高估自己實際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們希望那個臆想出來的高於自己能力的“自己”能夠得到相應的報酬、尊重及地位。

嚴格來說,這樣的願望實在很難達成。

事實上很多手術的流程都是相對標準化的,但總是有個別醫院針對某類手術極其專業。有時其治癒率甚至會達到令其他醫院無法企及的程度。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在《醫生的精進》一書中,我看到這樣一段話:“治療成果很差和非常出色的治療團隊都居少數,而大多數都處在普普通通的中等水平。以普通的疝氣手術為例,如果主刀醫生屬於較差的那部分,術後復發的概率是1/10;如果主刀醫生屬於大多數中等水平醫生裡的一員,複發率是1/20;而少數精英醫生的術後複發率只有1/500。”

這說明什麼呢?在各行各業中,精英總是少數的,這意味著大部分人在工作中都是中等水平;並且人們在接受日常服務時與他們打交道的人中大部分業務員、服務人員以及醫護人員也都是中等水平。

人們常常把“普通”看作是貶義詞,然而大家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所有人(包括醫生)又有幾人不那麼普通呢?

接受自己是普通的,也接受他人是普通的,你才會發現擁有接納力的好處。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當你被誤診時,你也許會認為這只是因為你自己倒了黴運所造成的,其實這只是因為你看就診的次數並不多,你才會這樣認為。

我曾因為神經衰弱導致咽鼓管功能紊亂,並且這次檢查結果是我在第四次因相同的症狀去掛號才看出來的,之前三次就診經歷均為誤診。也因此兩到三年的時間內我連自己得了什麼病都不清楚,因為我需要按照此前誤診的治療方法去接受治療。

我想說的是:當你瞭解到醫生也是常人時,你就會了解到他們並非對病患不夠上心,而是他們對於自己的職業也會像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一樣時常產生困惑,但不論如何,坐診的醫生都會按照自己以往的經驗去為病患診治,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個人的經歷告訴我:我的症狀對這些醫生來講並不常見,所以才導致當他們按照以往的直覺(多年經驗所積累下來的直覺)來為我確診時出現了一些失誤。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而實際上如果我不允許他們出現“失誤”的機會,或者我的內心接受不了誤診這件事,那麼這一幕也就不會因為第四次掛號而翻篇。

我知道我需要正常看待“誤診”(也就是醫生們並沒有接觸過太多我這類病症的患者所致的判斷失誤的狀況)這件事,才能不帶任何心結地接受第四次掛號就醫。

我最終我瞭解到:1、即便我被誤診過三次,但我仍然需要給予下一位醫生信任,因為前三位醫生出現的誤診狀況並不一定會發生在第四位醫生身上;2、由於我的病症對醫生來說不太常見,所以他們的經驗和直覺才會出問題,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們原本的經驗不能用在我身上,因為這對於那些常見病症的患者來講不公平,“我”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性可言,只是病痛在人們自己身上時,你往往會認為你比別人更需要一位好醫生。

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醫患之間的信任度的問題,如果我們對醫生的每一次治療都抱著極大的期待,那麼你還能坦然接受醫生的工作出現的失誤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可如果你能夠把醫生這個職業看得和其他日常接觸的職業一樣平常,你就會知道能夠以一顆平常心走進醫院、掛號、就醫有多重要。

看病也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那就是不要把看病當作一件“天大的”、不能出現任何失誤的事,因為它原本就是一件很正常的小事,只不過當人們生病時,身體上的不適會直接影響到心理上的感受,由此會引發一些焦慮不安的情緒而已,這些情緒會時刻提醒你:你需要儘快得到最好的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換言之,看病只是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小概率的正常事件,它不像吃飯、喝水那麼平常,但是在任何醫療機構看來,看病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是嗎?

人們之所以會把看病這件事看得很重,是因為大部分人並不會經常生病,不會經常往返於醫院和住處之間,所以人們不願接受醫生也會像普通人一樣出現失誤。

別因為自己不常生病,就把“就醫”看得太過嚴重

接納自己雖然不常生病、但是依然會生病的事實;接納自己生病時負面情緒會來干擾你脆弱的內心;也請接納你看病時會有一位普通的醫生來為你診治。

這對每個人來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它會喚起你對自己和醫生的信任,也會讓你在就診時能具備他人所不具備的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