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在現代能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將是什麼樣的成就?

玩轉智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大詩人杜甫最為揪心的作品之一。所謂“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回望千年前的杜甫,寫這個作品時正是這樣的心情吧!

 

國家戰亂,各行業動盪不安,有責任感卻無能為力;輾轉流落到蜀地,自己也落得朝不保夕。人生之路,如江海孤舟,處處都是狂風雨暴。

 

一場肆虐的秋風讓詩人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日子喟然長嘆。成就了這一篇傑作。

 

不過,即便身處如此窘境,生活跌入無盡低谷,詩人在此時所期盼的並非是自己的生活能改善,而是“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特別讓人悽愴唏噓的文人情懷,已經難以“獨善其身”了,心頭掛念的依然是“天下寒士”,這是何等的胸襟?

 

不知道問題提出者怎麼突然會有這樣的假設。這個問題其實非常不好回答。不是不能,而是得欲說還休的拿捏分寸。

 

有幾點值得思考:

 

1.作者有相近的時代背景和生活感悟嗎?這次疫情,確乎讓人感到,生命受到不明病毒的威脅,全世界已經3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突破了20萬。全球化即將在很長時間內按下暫停鍵。各國經濟下滑,失業率飆升,生活的挑戰無論是否承認,都不可逃避的來到了。這個是我們與杜甫完全不同的狀況,卻又有趨於相似的危機和悲憫。寫作者能深度理解和感悟嗎?

 

2.是否有可以自由表達這些情懷的語言環境。一方面是有的,如果你完全就是自說自話,不轟動,不出名,不引爆,那就隨便怎麼寫吧。寫出作品藏在抽屜裡,沒有問題。要是真的轟動了,成名了——就像方方寫日記那樣,預估,類似杜甫的茅屋作品,成名之時,就是凋零之時,原因嘛,你懂的,就不多說了。

 

3.時代背景不同了,人們的審美觀也不同了,表達方式也不同了。當下寫作圈,其實愛好古詩文的還真不少,畢竟,這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幼兒園就開始背誦唐詩成長起來的人,多少還是有點素養的。只是,僅此而已。只要能夠做事了,就都投入到賺錢謀生,養家餬口的營生裡面去了,不再有更多的詩人情懷。以這樣的狀態,要到達唐詩的高度,現在寫作者中就真的寥寥無幾了。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這也不用悲催,這是時代的變遷帶來的必然。

 

一句話,可以保持一份詩心,也可以將關懷天下寒士的情懷落實在生活中,施恩在種種細節上。也可以熱愛詩歌,敬仰杜甫,懷念大唐的菊花古劍和酒,但是,要寫出這樣的詩歌,不容易了。即便如此,還是期盼,願你有真實的胸懷,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篇章。





上官長風寫作教室


題主好!我試著回答你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到你。

《茅屋被秋風所破歌》是唐朝詩人杜甫晚年作品。安史之亂,猶如秋風掃落葉,滅了大唐旺之火。政治的搏擊,席捲著整個中原,四處都是熊熊的火焰。杜甫是一個經歷大唐的盛衰,把百姓苦樂當作血肉的男人。自然地,被捲進這場漩渦之中,杜甫四下裡奔波,四下裡輾轉,四下裡哀痛。後來,也就是760年,他來到浣花溪。他求爹爹告奶奶,在親朋的資助之下,終於建了一座小茅屋,即“杜甫草堂”。一個遊子,終於有了棲身之地;猶如孤鳥,終於找到棲身之巢。那一刻,杜甫自是高興不已。

可是,到了761年的八月,這注定是一個悲哀的日子。剛剛蓋好不久的草房被大風破屋,茅草亂飛,隨風飄搖。杜甫正要收拾凌亂的茅草,不料,茅草卻被鄰村的群童“公然”搶去。屋漏偏逢連夜雨,晚上,大雨傾盆,雨腳如麻,飛濺入室,只凍得小孩“嬌兒惡臥踏裡裂”。一個男人,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倒是可以忍耐,但是自己的孩子一邊啼哭,一邊縮著身子,這是何等的淒涼?

按理來說,他會罵群童,罵風罵雨。然而,他想的卻是天下寒士,是國家。他哀痛地說:“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一家就這樣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這樣以自己的破屋遭雨打風吹景象描寫,卻從暗示了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顛沛流離的社會縮影,展現了作者憂國優民的思想情感。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流露出作者多麼了不起的胸襟、氣魄和崇高的格調。

這首詩,1,主題鮮朋,只要天下寒士有屋可住,我受凍可以去死。

2,故事曲折,茅屋本破偏偏遇大風,吹跑了還要被孩童明搶去,這時卻又遇大雨傾盒,作者此者卻擔心天下寒士,就這樣將故事一層一層,曲曲折折的引入意境,寫一層,哭一層。

3,細節描寫,生動真實。讓讀者感覺不出“假大空”,“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中,詩人運用擬人,一個“怒”字,一個“卷”字,描寫出了風之烈、風之猛。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運用了以多種寫作方法,如果題主現在也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那恭喜你,你的成就就是,你已經掌握了寫作技巧。


藍袍愛詩哥


個人所見沒有成就,原因我會細細道來:

任何經典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是發出時代的共鳴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最重要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看見自己的房子塌了,想到了別人也無所居住,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那我們現在的房子呢基本都是水泥、磚頭做的了,我們現在處在奔小康的階段,國家都攻堅扶貧也有很大決心,對貧困老百姓也在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幫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與中唐時期那逐漸衰敗、窮困的景象不同。

寫詩很重要的地方就要表現時代,如果你脫離了時代,寫的都是不能反映出普遍大眾的生活水平,那就很難被稱之為偉大。我們舉例最近的《方方日記》也是這個道理,不是為了一己的想法寫出來的東西就可以被認可的。

每個時代都有時代的特色

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此劃分並不等於說元朝人就不寫詩詞了,也不等於說明清人就不寫戲曲了。只是不同的朝代有自己的特色,這是他突出的地方。《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為古詩典範,現代人已經很少會用詩的方式去表達了。如果說體裁的話,那我更建議去拍電視劇電影記錄片,實在沒有能力也可以做自媒體記錄時代下的變化。

清華大學有個團隊就把疫情期間在武漢生活的人們視頻匯聚起來,從19年12月31日起,大家在安穩美好的生活中一步步到封城,用眾人之力匯聚的視頻,引起眾多轉發。因為通過這個彙編的作品,大家更能直接瞭解武漢人民,把說話的窗口交給了個人。所以不同時代,一定要注意潮流趨向。

既要有歷史選擇,也要尊重個人發展

任何作品都不能脫離作者,杜甫一生的窮困潦倒、從求名逐利到仕途潦倒,從家庭小康到家道中落,從妻子團圓到孩子餓死,從盛唐到中唐,一個人一輩子能經歷的起起落落艱難,才構成了杜甫的特色。現代大家都越過越好了,思想也很豐富,有句老話講:“國家不幸詩家幸”,就是說處在災難中會給創作者帶來很多靈感,它是由遠離了平常生活帶來的特殊情境。


所以如果你說想寫這麼偉大的作品,就需要先脫離掉安穩的生活,去我國扶貧一線,去做實地考擦,再寫自己的心靈體悟,才會真實。唯有自己的情感真實,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