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文/唐耀坤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中華民族自古以文明的民族著稱於世;諸子百家時期,諸子著書立說,國人讀書鑽研,中國是當時世界文明的巨擘。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園中,中國是那百花園中最為耀眼亮麗的一朵!古時的中國四大發明,促進了世界文明的大發展,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推崇和欽佩。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然而,中華民族到了近代,不知什麼時候國人將讀書鑽研的習慣丟了,中國發明在世界上難尋蹤影。據有學者統計,中國近五百年來,沒有給世界貢獻一項發明。中國一直是個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國,近代在發明創造上竟如此落伍?這本應值得我們的專家學者們去深思!但我們有些專(磚)家學(惹)者,(蠻橫拍磚和惹是生非者)他們不但不為此感到汗顏,反而還沾沾自喜的在大小公眾場所,使勁的吹噓自己如何如何能耐。可現在是個信息透明的時代,耍那種瞞天過海、偷天換日的把戲被有知識的人一看即穿,不過,對那些不讀書不開智的人來說,還是可以將他們矇在鼓裡的。社會上不想開智而愚昧的人還很多,因此這些專(磚)家、學(惹)者才有市場,才能施展自己的專長——吹牛本事。

一個民族要想成為世界公認的優秀民族,不是看這個民族的人口數量多寡,而是看這個民族對世界的貢獻大小;光靠人多聲大的喊口號或吐口水,是不會受世人尊重的。一個優秀的民族是要有出類拔萃的本領,而這些本領從哪裡來?是靠整個民族刻苦讀書,努力學習鑽研中來;是靠紮紮實實做事,努力奮鬥中來!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當今,據有關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僅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

今天的國人為什麼都變得不愛讀書、不愛學習了呢?

我認為除了浮躁風盛行,和個人的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心理作祟外;還有這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好書越來越少;二是讀書不能“當飯吃”(無用);三是“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四是“拼爹”時代,爹代替了書;是爹中是有黃金屋,爹中亦有顏如玉。

中國古人寒窗苦讀,才鑄就了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輝煌,而今,中國人不愛讀書,自然要被退化。今天我們很多人,還是在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讀書有用還是無用?且看,當今世界上兩個最愛讀書的國家,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匈牙利。我們看到了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因用功讀書給國家帶來了輝煌。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嚴肅地告訴他:書裡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匈牙利是世界上讀書風氣最濃的國家,常年讀書的人數達500萬以上,占人口的1/4還多。匈牙利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在這些國家人們的眼裡,不但將愛好讀書看報看成是做人的好習慣,而且看成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因為這兩個國家的人愛讀書,他們在獲得世界上最高級別的諾貝爾獎項上,按人口比例來計算都是非常高的。以色列諾貝爾獎得主有8個;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學、和平等眾多領域。我國迄今為止,才只有莫言、屠呦呦兩人獲諾貝爾獎。

不讀書帶來的後果——不明理。一個不明理的民族,那一定會是一個劣等的民族;一個不明理的社會,那一定是一個蠻荒的社會。

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那一定是個亂作為、瞎折騰的民族;那也是個無理智、沒希望的民族。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和社會。一位智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這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

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民眾閱讀能根植得多深;一個國家未來的前途怎樣,就是看民眾是否愛讀書,讀哪些書。

當前,我們國家的教育、文化領域亂象叢生,易中天教授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教育最大的罪過,是“把人腦子搞壞了”。當下文化最大的問題,不但是“娛樂化”和“庸俗化”,而且還是“弱智化”。

試問,在“娛樂化”和“庸俗化”面前,國人還能靜下心來看書嗎?在“弱智化”的催化下,國人還能看得進(懂)書嗎?

我們不讀書不明理這個社會還能進步嗎?

我國很多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呼籲國人,不要浮躁、狂熱,要多讀書、多明理,我們想要社會進步,只有我們自己進步了,社會才能進步。因為社會是我們組成的,我們是什麼樣,社會就會是什麼樣。

我們公共知識分子出於對國家和社會好的公心,對社會上一些亂象提出批評,想讓這些阻礙社會發展的亂象儘快消失,讓社會盡快進步。

然而,我們很多不讀書不明理的人,野性狂傲慣了,容不得批評意見,將那些真知灼見、金玉良言,統統歸為別有用心的誣衊和攻擊。對那些敢提意見的知識分子,視為眼中釘、肚中刺。致使社會上學術界死水一潭,文化界一潭死水;娛樂界本著娛樂至死的精神在社會上異常的活躍,弄得社會上很多人進入了不明理的麻痺狀態。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2010年8月13日,美國學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諾姆·喬姆斯基來北京大學接受名譽博士學位,《人民日報》就此發表報道,稱他受歡迎的程度“超過國家元首”。

諾姆·喬姆斯基這位82歲的老人,他以“異見”姿態聞名世界,他對美國政府的批評立場一生不變,曾把美國政府比作“餓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組織”。這些批評,並未給他帶來太大麻煩,相反,卻為他贏得卓越的聲望。他被美國媒體評為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首。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諾姆·喬姆斯基只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教授,他一輩子向美國政府提批評意見。他的觀念是:我不是希望社會好,我批判社會做什麼?一個批評者,對於一個公民社會而言意義重大。他可以幫助警惕或規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誤,也能抵消因為意見過於趨同而導致的獨斷和冒進。保持懷疑和批判的姿態,是知識分子的天職,他認為,選擇成為一個批評者儘管可能在當下遭遇煩惱,卻能使知識分子最終避開歷史和道義對他的審判。

諾姆·喬姆斯基認為,偉大的批評者往往是偉大的愛國者。他認為自己對美國的批評,看上去像是一種敵視,但實質上是一種認同和熱愛;自己肯付出一生來對這個國家的缺點進行批評,用它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國家熱愛的最好方式。

唐耀坤文集:不讀書不明理不進步  三不緊扣!


我們的社會歷來就缺少對“批評”的深刻認識和全面思考。諾姆·喬姆斯基的批判觀念告訴了我們,無論是批評者,還是被批評者,都有必要從喬姆斯基的觀念中去學習勇氣和雅量。

當前,那些批評方方日記的人,你們大可不必那樣盛氣凌人,用口誅筆伐、人身攻擊、“群毆”的“文革”方式來批鬥方方,吸取“文革”的教訓吧。你們也應該從叢林中走出來了,用理性戰勝自己的衝動和野蠻!

我們的社會要進步,就必須要從讀書、明理開始。中國當前在世界重大疫情面前,最要緊的是團結和支持全世界人民共克時艱,而不是內鬥和外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