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536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午休同事們吃飯的時候,人事經理悄悄找到俊俊媽(化名),很含蓄地暗示:“是不是最近家裡事情挺多的,要處理?我也是過來人,能理解帶孩子的辛苦。但是早會總讓別的同事等你,領導會有意見……”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說的俊俊媽是又尷尬又憂心。

跟朋友談起來這件事的時候,俊俊媽哀嘆:“現在我每天都早起半個鐘頭,但是俊俊做事是越來越慢、越來越磨蹭,好說歹說就是不管用,每天拖拖拉拉。送到學校遲到,連帶著我也遲到,再這麼下去工作可怎麼辦。”

現實生活裡,很多家庭都遇到過好俊俊媽同樣的困擾。原本幾分鐘就能完成的小事,孩子卻拖拖拉拉地耗上十幾分鍾:刷牙慢、洗臉慢、吃飯慢、收拾玩具慢……按照俊俊媽的話來講:“做事跟0.5倍數慢放一樣。”家長在旁邊看的快著急死了,不停跟孩子說‘快點,快點’。結果沒想到這種做法不僅沒什麼正面效果,反而是越催越慢

以往那種輕鬆活潑的家庭氛圍早已消失殆盡,現在每天過得像打仗一樣。俊俊媽覺得再這樣下去,別說孩子受不了,大人也會堅持不下去。但是不催孩子,面對做事拖拉的娃,還能怎麼辦呢。

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一、當有了孩子,媽媽的技能多了一個“催促”?

1、急性子來源於失控感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安排和制定家庭生活中‘時間表’的那個人。孩子做事緩慢,其實就是打亂了這個時間表,讓父母直接感受到失控感。理想中的生活安排被孩子一個人的行為‘急迫’,這樣的壓力讓我們不自覺地就開始催促孩子

2、期待無法完成造就焦慮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可以養成做事利索的行為習慣。當看見孩子的表現在往我們不喜歡的方向轉變,我們就會變得焦慮,擔心他養成‘拖延症’,給未來造成負面影響。這種感受又會進一步地加深我們的負面情緒

由此可見,

生活中對孩子的‘催促行為’雖然有少部分來自真實事件的影響;但更多則是來源於父母前期給孩子設定的期望。一旦這種‘期望’被打破,在這種無形的壓力之下,我們就會試著‘修正’,從而不停地催促孩子。

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但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讓孩子自覺地快速完成任務,反而會挫傷他的信心。想要真正的解決“家長越催促,孩子做得越慢”的惡性循環,首先我們要從自己的心態上下手。

二、為什麼家長總覺得孩子在“磨蹭”?

1、孩子的行為違背了‘預先設想’

我們要承認,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的。因此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事先就設定好‘某時某刻應該完成什麼’。當看到孩子的行為與我們原本的設想不相同的時候,就會覺得是孩子‘做得慢’

2、孩子的行為追不上父母的要求

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需要漫長的時間來不斷練習,很難一蹴而就地達到成年人眼中的‘乾脆利落’。有時他雖然已經盡力去做了,卻依然無法達成父母的標準。又或者好不容易做到了,我們卻又開始給他設定了‘更快’的目標。

父母之所以會覺得孩子磨蹭,實際上和我們給孩子設定的‘目標’有關係。當我們認為孩子就應該按照成年人的節奏走,以成年人的行為能力和行為準則來要求孩子,就會感覺他做事情緩慢且抓不住重點。

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我們要明白一點:因為生理差距和認知差距,成人和孩子的節奏就是不一樣的。

三、什麼是孩子的節奏?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蒙臺梭利女士在自己的敏感期理論中描寫到:在特定時期孩子會開始發展內心的秩序感。在這個階段中,他只會對特定的事物格外感興趣,而對外在的其他事物漠不關心。

表現在行為上可能就是父母常常看見的:孩子會花很長時間慢悠悠地一個一個地把玩具擺放進收納箱,對‘快吃飯’的呼喚充耳不聞。

在我們眼中,孩子的這種行為是‘抓不住收拾玩具的要點,不懂得直接丟進去就可以了’。如果父母反覆告誡了他好幾次,孩子依然採取這樣的態度,我們就會開始著急,甚至粗暴地打斷他的行為。

這樣的做法會阻礙孩子內在秩序感的建立,長此以往,他的心理認知和內在秩序就會產生失調。如果到了8歲之後,孩子做事依然磨磨蹭蹭,其實就是這種失調後的表現。

內心秩序的失調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形成真正的‘拖延症’。因此,父母需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節奏’,以切實的行為尊重和培養他的日常行為規範。

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四、尊重孩子的“節奏”,家長該怎麼做?

1、不用成人標準要求孩子,不給孩子貼標籤

作為父母,我們要管理自身的情緒,不要將壓力和焦慮傾瀉在孩子身上,更不要一開口就給孩子貼上‘你就是磨磨蹭蹭’‘你做事像個蝸牛’這樣的標籤。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注意不按照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現實生活中,成人需要適應競爭激烈的快節奏生活,但是我們不能一股腦地將未成熟的孩子帶入這種快節奏中,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節奏。尊重他目前擁有的行為能力

2、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做事情散漫、拖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時間沒有概念。3歲之後,他雖然已經明白‘時間’這個詞彙指的是什麼,卻無法體會到‘時間的流逝’。如果我們單純地跟他說‘給你5分鐘’之類的話,他無法準確的把握。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非常視覺化的工具,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比如給孩子一個時間沙漏,告訴他:“當沙漏漏完5分鐘就到了,你要注意沙子,在漏光之前來吃飯。”

你在一旁暴跳如雷,孩子依舊淡定如水,你的孩子為何越催越慢?


3、給予孩子空間,為他創造成長機會

成就感和責任感是一個人做事的基礎。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節奏,父母要激發他的積極性,及時地肯定和讚揚孩子的行為。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就能夠正向強化那些好的行為習。

日常生活中,父母是適當地放下控制權。讓孩子來指定一件事情究竟要花多長時間完成,可以幫助他學會如何理解時間,以及更加合理地安排任務。這種主動思考、主動調整的能力,不僅可以讓孩子做事變得利索起來,更能夠為孩子賦予責任感和成就感。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詩意地描繪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慢慢地來了解和學習周圍環境,發展各項能力。父母要做的,是保持接納和尊重孩子成長的節奏,順應現實規律,並在基礎上適當給他設定規矩,讓孩子得以健康發展。

我是@小碧育兒心得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