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一提到愛因斯坦,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是

“天才”,但這位偉大科學家的童年並不是所謂的“神童”。

相反,他小時候性格內斂,言情舉止比較遲緩,沒少受到同學的嘲笑,直到9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教他拉丁文的老師甚至直接說出他一定不成器的論斷。可就是這樣一位所有人都認為難成大器的孩子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這其中的關竅是什麼呢?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其實,在很多偉大的科學家身上都不難發現這幾個共同之處。

1. 勤奮

華羅庚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名言:“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優越的客觀條件與超凡的智力,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人盡皆知。勤奮為孩子帶來自律的習慣,而自律是成功的前提,也是邁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2. 善於思考

愛因斯坦小時候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可以指出南北方向的時候感到非常好奇。

在思考答案無果後,他一連幾天研究並且詢問大人,最終弄清了“磁”的原理。由此可見,良好的思考習慣能激發孩子的潛能。對事物的好奇心,更是促使孩子的獨立自主思考問題的源動力,這是他今後闖蕩世界最重要的能力。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3. 有勇氣

曾有一段時間,愛因斯坦對畢達哥拉斯定理有了強烈興趣。

為此,他花了三個星期最後找到一個方法證明這個定理。因此,如果一個孩子能在興趣驅使下有獨立探索的勇氣和毅力,那麼長大後他的意志力將遠超過同齡人,信念也將更加堅定。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天才的可能性。

但從愛因斯坦的童年經歷來看,天才往往是和普通人不太一樣的。殊不知,在家長試圖將孩子打磨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過程中,可能就無意識地抹殺了孩子的優秀潛質。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如果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的時候,家長不要武斷扼殺

  • 孩子亂扔東西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總亂扔東西、翻亂家中櫃子的行為束手無策,甚至暴跳如雷,而且大多數情況下也會趕緊制止。但孩子在天性和能動性的驅使下在弄翻、打亂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伴隨著思考

家長不妨坐下來,平心靜氣的和孩子溝通,找到他們亂扔東西的原因

是因為覺得物品擺放的順序不合理?還是覺得換一種排列方式更美觀呢?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家長可以在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瞭解孩子的內心,從而挖掘出孩子在審美、動手能力、思維邏輯等方面的天賦。而且也可以在房間弄亂後告訴孩子自己整理,讓孩子實現動手慾望。亂扔東西也是孩子精細動作迅速發展的一種表現。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洞洞書等玩具,促進孩子的手眼協調。

青青媽媽推薦《寶寶趣味認知洞洞書》,用寶寶感興趣的動物形象和卡通交通工具結合,有效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寶寶的專注力、觀察力。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 孩子頻繁提出“為什麼”

密歇根大學幼兒科學副教授Prachi Shah曾經發布過一項研究,他在對2600名幼兒園孩子進行調查後發現,好奇心越強的孩子數學和讀寫能力就越強

這個實驗結論告訴我們孩子的好奇心與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孩子看待世界萬物的目光都非常單純,每個孩子的好奇心也很旺盛。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

為什麼月亮會發光呢?

為什麼天氣太冷水就會結冰呢?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然而有些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可能並不是很耐心,甚至會用一句“考慮這麼多,還不如趕快學習”作為回答。殊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恰恰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初醒的邏輯思維和科學意識消失在萌芽階段,不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保持兒童的好奇心,學習興趣才不會枯竭。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可以準備翻翻書。喜歡翻看東西是孩子發自本能的好奇心表現。因此,青青推薦《好奇心大揭秘》翻翻書,正適合3-6歲的孩子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這套書共分為4冊,從城市、村莊、安全、建築4個方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複雜的原理、知識融入到故事中,將情節串聯起來,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很自然地掌握知識。

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一本好看、好玩的科普百科書,家裡一定得備一本。


愛因斯坦的童年提醒家長:很多娃都可能是天才,只是被“扼殺”了


#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