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BBC的鏡頭 看“詩聖”杜甫如何“圈粉”西方觀眾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中國有著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詩歌傳統,其歷史長達3000多年,比荷馬的《伊利亞詩》和《奧德賽》更加古老……他們最偉大的詩人就是杜甫……在東方,他永垂青史;而在西方,大多數人甚至都沒有聽說他。”

跟著BBC的鏡頭 看“詩聖”杜甫如何“圈粉”西方觀眾

說到詩歌,自然要談到唐朝。而提起唐朝有如繁星一般不可勝數的詩人中,杜甫和李白,無疑是其中最閃耀的那兩顆。“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中國兩位偉大的詩人生於同一時代,這聽起來神奇而又美妙。在中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童,提起杜甫都能背誦出不少他的詩句。但在西方,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杜甫呢?

近日,BBC推出了單集58分鐘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這是杜甫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在紀錄片,杜甫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更是將其放在世界文學的範疇,與但丁、莎士比亞相比肩,給予了杜甫極大的認可。在BBC的鏡頭之下,彷佛再現了杜甫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攝製組一路從他的出生地河南鞏義,走到與杜甫命運緊緊相連的西安,再到成都的杜甫草堂……讓觀眾似乎回到了那個遙遠的極具傳奇色彩、杜甫所生活的唐代。

跟著BBC的鏡頭 看“詩聖”杜甫如何“圈粉”西方觀眾

“沿著中國最偉大詩人的足跡”

如何將中國的“詩聖”,介紹給西方的觀眾?如何將晦澀複雜的中國詩詞,讓西方觀眾讀懂?對於BBC而言,這應該是在製作這部紀錄片時,始終繞不開的問題。於是,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成為了最合適的“引路人”。在他的帶領之下,鏡頭穿越了大半個中國,重走了一回杜甫生前的足跡。

作為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製作並主持了超過120部電視紀錄片,在英美等地深受歡迎。他參與制作的紀錄片有《中國故事》不僅廣受好評,更代表了他與中國不淺的緣分。所以,《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讓他來出演,真的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跟著BBC的鏡頭 看“詩聖”杜甫如何“圈粉”西方觀眾

紀錄片《中國故事》

“杜甫壯麗的一生,將與這座城市(西安)的傳說和唐代自身的命運永遠相伴”“西安,此地在杜甫的想象中和生活中有著深刻的印記,它是關於成功、權力、名聲和夢想”……紀錄片一開始,首先來到的中國城市就是西安,唐朝的都城。伍德在片中這樣介紹到長安——“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有著超過100萬人口”。除此之外,杜甫的出生地河南鞏義、成都的杜甫草堂、長江三峽……攝製組在古老的大地山河中游走,重現了杜甫從出生到入仕,再到流離的一生。

跟著BBC的鏡頭 看“詩聖”杜甫如何“圈粉”西方觀眾

伍德在杜甫草堂邂逅杜甫“小粉絲”

一邊走過杜甫當年所走過的路途,一邊探尋他所遭遇的故事與經歷的心境,並輔以杜甫在當時所著的詩歌解讀賞析。不難看到,該紀錄片是用一種誠懇的心態來走進杜甫,努力讀懂杜甫。在來到成都杜甫草堂時,攝製組拍下一位正在朗讀詩歌《春夜喜雨》的小女孩,伍德詢問周圍的遊客:“為何中國人到現在還如此喜歡杜甫”。儘管每個人所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都印證著杜甫在當代人中心不俗的影響力。

聽“甘道夫”用莎翁腔念杜甫詩歌

為了更能好的讀懂杜甫,片中還邀請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學劉陶陶博士,帶來多重視角的專業解讀。正因有專家們的加持,才使得紀錄片在史實和詩歌的解讀上,有了更為精確的切入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伍德會在重走杜甫的足跡的過程中,娓娓道來杜甫在當時寫下的詩歌。紀錄片還邀請到了莎翁劇”專業戶”、《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老戲骨伊恩·麥克萊恩爵士用英語來朗誦杜甫的詩歌。當純正的英音,碰上中國的古典詩詞,兩者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也正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碰撞出的美妙聲音。

跟著BBC的鏡頭 看“詩聖”杜甫如何“圈粉”西方觀眾

老戲骨伊恩·麥克萊恩爵士

無論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還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再到“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聽著伊恩·麥克萊恩爵士用深沉、渾厚的英音朗誦杜甫的詩歌,聽到晦澀的古典古詩詞用英語翻譯出來,微博上的無數網友都發出了感嘆。

“儘管自稱擁有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詩歌傳統,中國的文學歷史卻常常被忽視。”這是《衛報》對於該紀錄片的推介語,從中可以看出英國觀眾對於杜甫的不瞭解。當《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的播出,通過西方人的視角,將一位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詩人杜甫,再次介紹給了西方。雖然作為一部紀錄片,58分鐘的時長遠遠不能道盡杜甫曲折的一生,但從中能夠看到西方對於中國傳統的解讀和認可,同樣具有意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