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開江縣:精準把脈治理難題 “信訪村”變“文明村

四川開江縣:精準把脈治理難題 “信訪村”變“文明村

開江縣回龍鎮中心小學在鎖口廟村開展“重走紅軍路,勵志遠足行”遠足活動

陳佳

夏日臨近,筆者來到四川省開江縣回龍鎮鎖口廟村,還未走進村委大院,就被門口新增的一塊告示牌吸引了:“你已進入省級文明村,請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保護轄區環境衛生。”

“村子這麼漂亮,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馬朝文在該村生活了80來年,村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變化他都記憶猶新。

原來,該村以前是當地有名的“光棍村”“信訪村”,村裡交通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社會風氣不良、信訪矛盾突出,村民都自己調侃道:“我們村的男人,老婆都娶不到。”

像鎖口廟村這樣的情況在開江縣不止一兩個,該縣通過精準“把脈”鄉村治理難題,健全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以自治增強村級發展活力、以法治消除矛盾糾紛、以德治弘揚社會正氣,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組織保障。

村民共建促發展

鎖口廟村境內有史稱“治西第一要隘”的峨城山,紅四方面軍曾在此留下戰鬥的足跡。煤炭、石灰石、竹林、旅遊等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我們村以前是守著‘寶藏’過窮日子。”村民何成喜感慨道。

大家的出路大家說了算。2012年,村“兩委”到每個村民小組召開院壩會,全覆蓋徵詢村民意見,最後大家形成了“山上峨城山、山下花果山”的致富出路。

說幹就幹,村民李軍流轉500畝土地種植西瓜,現在每年的利潤都在10萬元以上。

截至目前,該村建有千畝水果基地、萬畝養殖基地各1個,以青脆李、油桃、柑橘等優質水果為主的特色種植產業和以牛、羊、生豬、跑山雞為主的規模養殖業逐步發展壯大,同時大力發展星級農家樂、野露營地、婚紗攝影基地,帶動產業融合發展,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

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少兵笑稱:“我這個書記沒得啥子用,村裡的致富路都是村民自己走出來的。”村民卻對他們的好書記讚不絕口:“當初要不是書記挨家挨戶問我們的意見,大家的想法也聚不到一起,還談啥子發展嘛。”

定紛止爭消矛盾

作為當地出了名的“矛盾村”“信訪村”,之前該村家族之間、鄰里之間矛盾不斷,村裡經常聽到吵架聲,村幹部疲於各種矛盾糾紛調解、信訪處理。

“為了田土界線或者牛吃了一棵玉米苗,村民都能吵上一兩天。”老黨員黃仕亮之前幾乎每一兩週都要為村民調解矛盾,不過現在他“失業”了,依法依規治村的大力推行讓他過上了閒在的生活。

該村從犬隻拴養、農村家宴申報、垃圾處理等方面細化了村規民約,併發放村規民約卡片2000餘張,張貼宣傳標語30餘幅,推動村民遵規守法、鄰里團結、孝敬父母。創新“矛調”機制,做到每個村民小組有一個“三人矛調小組”,村有法律志願者,村委會有調解委員會,分類處理一般矛盾糾紛、複雜矛盾糾紛、重大矛盾糾紛、跨區域矛盾糾紛、涉法涉訴矛盾糾紛。該村已連續多年無一起刑事案件等不良現象。

“我之前要想掰一些筍子吃,就直接去竹林,而現在喊我去我也不去了。”該村結合“法律七進”“七五”普法等活動,邀請法律顧問從刑法、森林保護法等專業角度進行普法教育,聽過課後,村民馬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據悉,該縣還設立了法律巡迴服務團,每個村都配有法律顧問。除普法宣講外,還免費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為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進行“法律體檢”,成為依法治村的重要力量。

春風化雨樹新風

“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走進該村會發現不少村民家門前都張貼著以上字樣的牌子。該村為促進鄰里和諧相處、家庭尊老愛幼,每年都會開展“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好少年”的“五好”評選活動,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據悉,縣村大力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升行動,促進村民思想道德提升,以良好社會風尚引領村級發展。

“以前很多人辦酒席,為送‘人情’欠了別人不少錢。”貧困戶喬光全去年還清了所欠的“人情債”。

為大力整治村民濫辦酒席、庸俗婚喪嫁娶等社會不良風氣,該村開展感恩教育、“民風五評”等德育活動,以德潤村、以德育民,培育孝悌和睦家風,倡樹厚養薄葬、婚事儉辦新風尚。每季度評議“遵紀守法之星”“孝道傳承之星”“清潔衛生之星”“勤勞致富之星”“文明和諧之星”等“民風五星”。開辦道德大講堂,成立道德評議團、紅白理事會,將婚喪事簡辦、文明祭奠等好風氣寫進村規民約。

除了破陋習、樹新風外,該村還十分注重文化事業建設,修建了文化廣場、翻新了農家書屋,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農民工李強看到村裡的變化,感嘆道:“希望我的孩子能好好讀書,長大後能更好地建設家鄉。”(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