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濟:安祿山史思明外,唐朝又一任被兒子殺害的幽州節度使

為了防禦奚和契丹,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唐朝在河北設置了幽州節度使,治所在幽州(范陽郡,即現在的北京)。

劉濟:安祿山史思明外,唐朝又一任被兒子殺害的幽州節度使

唐代的幽州(開元二十九年(741年) 來源: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隋唐五代)》)

天寶元年(742年)幽州節度使改為范陽節度使,天寶三年安祿山接任節度使一職。後來安祿山起兵叛亂、僭越稱帝,史思明便接替這一職位,替他經略河北。

劉濟:安祿山史思明外,唐朝又一任被兒子殺害的幽州節度使

安史之亂形勢路線圖

安史之亂結束以後,范陽節度使又改回幽州節度使,因領盧龍軍,也被稱為盧龍節度使。幽州盧龍鎮也成為中晚唐時期長期割據的"河朔三鎮"之一。

唐朝歷代幽州(范陽)節度使中,有三任是被兒子所殺害的,其中兩任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安祿山和史思明。除此以外,還有一人也是被自己的兒子所殺,他就是在唐德宗至憲宗年間擔任幽州節度使的劉濟。

接替父親之職,為朝廷靖邊平叛

安史之亂平定以後,先後有李懷仙、朱希彩、朱泚(cǐ)、朱滔等人擔任過幽州節度使一職。貞元元年(公元785年),朱滔病死後。劉怦(pēng)被幽州的將士推舉為節度留後,後被朝廷補行任命為正式節度使。

但劉怦剛坐上節度使之位不久便離世了。從六月被眾將推舉,七月被朝廷正式認可,到九月去世,僅三個多月時間。劉怦死後,長子劉濟繼位為幽州節度使。

劉濟在出生之時母親便難產。他出生以後,侍者們看到他是一條大蛇的樣子,"黑氣勃勃"的,於是都嚇得躲得遠遠的。等到年歲大了以後,也異於常人。有一次,他住的房子起火了,大家都著急忙慌地要救他。這時只見他從容地從被燒著的房子裡出來,安然無恙。於是眾人都覺得他不同尋常。當然,這些記載並不完全可信,畢竟在史書記載中歷代皇帝出生時也會有異象。

劉濟深得父親劉怦的喜愛和看重,在劉怦去世後便接替了幽州節度使一職。與幽州前幾任節度使以及河北其他藩鎮節帥相比,他在擔任幽州節度使的25年裡對朝廷是比較恭順的,因此也受到了德宗的恩寵。

剛擔任節度使時,就趕上烏桓、鮮卑多次侵擾唐朝的邊境,劉濟便帶著大軍深入討伐,取得了勝利,保障了東北的太平穩定。元和年間又聽從憲宗的詔令,率軍討伐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戰功赫赫。劉濟大軍攻下饒陽後便屯駐在瀛州,之後進攻安平並最終拿下該城。這時朝廷赦免了王承宗,而劉濟也突然得病,於是就打算率軍回到了本鎮幽州。

可是這一病之後,劉濟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而他的死,並非此病所致,而是另有原因。

二子權力爭奪,終致禍起蕭牆

劉濟外出征戰,大本營自然需要有人看管,他便把幽州事務交給了幽州副大使,也就是他的長子劉緄(gǔn)。而次子劉總(名字就叫"劉總")則擔任瀛洲刺史以及行營都知兵馬使,跟隨他前往征戰

劉濟:安祿山史思明外,唐朝又一任被兒子殺害的幽州節度使

元和方鎮圖-幽州(盧龍)鎮(元和十五年 820年) 來源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隋唐五代)》

根據史書記載,劉總這人"陰賊險譎"。劉緄擔任節度留後、節度副大使,負責處理幽州事務。留後往往是代理節度使或者節度使的繼承人。讓劉緄作為留後鎮守幽州,事實上相當於"太子監國"。而劉總自己卻要跟隨劉濟征戰,這擺明了父親已經選定劉緄做繼承人了。

在權力面前,劉總自然不甘心,再加上父親病了,不得不考慮一下以後的事,於是便與親信一同謀劃"篡位"之事。其謀劃大概可以看成兩步。

第一步就是通過造謠挑撥父兄之間的關係。為此,劉濟精心安排。先是一人,自稱從京城而來,並且放話說,因為劉濟之前一直屯駐瀛洲,大軍止步不前,碌碌無功,陛下已經下詔要讓副大使取代節度使了。第二天,又來了一人傳言說,陛下的使節已經到了太原了。再後來又來一人,說使節已經過了代州。盧龍軍上下聽聞都很是震驚。

作為對朝廷比較恭順的節度使,劉濟卻始終未曾入朝覲見,大概因為他深知前任朱泚的境遇。京城是皇帝的地盤,一旦自己深入,恐怕再也無法回來,而幽州內部也易生變故。所以他沒有冒這個險。

突然來了這麼一個消息,他自然有些坐不住了。可能因為病痛衝昏了頭腦,喪失了理智;也可能因為劉總這一計太妙,前後三人放出消息,環環相扣,同時又抓住了劉濟害怕權力被兒子奪取的弱點,讓劉濟不得不信。總之,他很是氣憤,於是一方面連忙下令讓劉緄來見自己,另一方面殺掉了劉緄在軍中的親信將領。

劉總既然已經採取了第一步行動,自然不能半路收手,如果等到劉緄見到父親,事情就敗露了。於是就採取了他第二步的行動,弒父奪位

這時的劉濟本身就病魔纏身,此事又讓他驚嚇過度,所以從早上到過午都沒有進食。大概是因為太渴,就要了一份粥湯。這時劉總的機會便來了,他和親信唐弘實合謀,在粥湯裡下毒,毒死了劉濟。

劉濟死後,劉總秘不發喪,而父親身邊劉緄的親信已經被殺,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人,自然獲得了行營的大權。那麼唯一對他構成威脅的只有哥哥劉緄。於是他又以父親的名義下令將已經到了涿州的劉緄給殺死了,這才對外公佈劉濟之死,順利接過了幽州的大權。但朝廷並不知曉他殺父之事,還下詔許可了他接任節度使之職。至此,一場弒父殺兄的奪位陰謀得逞了。

弒父殺兄的他此後過的並不安穩。大概是因為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心裡愧疚不安。他時常見到父兄的鬼魂作祟,特別恐懼,就找了許多的僧人晝夜為他念經謝罪。連平時睡覺都要在道場,否則就會因害怕難以入眠。到了晚年以後,這種情況也更加嚴重。最終因不堪內心的折磨,剃髮為僧,並且卸任了節度使之職。

這場弒父殺兄的奪位之舉,說到底是為了爭奪權力。安祿山晚年寵愛幼子,引發兒子安慶緒不滿,最終被安慶緒所殺。史思明則是因為不喜歡長子史朝義,並因為修築城牆之事導致父子矛盾激化,最終被史朝義所殺。安祿山、史思明、劉濟三人都曾擔任范陽(幽州)節度使,也都是因為諸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導致父子矛盾激化,最終被兒子幹掉。所不同的是安史二人是謀逆叛將,而劉濟則對朝廷較為恭順罷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