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甲中乙多隊本賽季前景堪憂,球員:不知能否熬到開賽

中甲中乙多隊本賽季前景堪憂,球員:不知能否熬到開賽

虎撲4月28日訊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除上賽季末宣佈“解散”的近10傢俱樂部之外,中甲、中乙兩級聯賽還有多支球隊在今年這個特殊賽季的參賽前景令人擔憂。

上賽季參加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俱樂部共有62家(乙級聯賽30支球隊,中超、中甲各16支球隊,其中多達10傢俱樂部在賽季結束後宣佈解散退出),新疆隊是截至4月27日唯一一家公開宣佈“降薪”球隊。按照業內人士預測,多數中乙球隊薪資水平處於“降無可降”的範圍,中超球隊的合同相對複雜,降薪的“性價比”不高,因此中甲球隊更適合降薪操作。不出意外的話,有了新疆天山雪豹隊的示範效應,接下來陸續出現的降薪球隊將集中在中甲層面。

“減薪”最終落得雷聲大雨點小似乎不是壞事,因為“減薪”只是權宜之計,而“不減薪”是否會帶來更大隱患還不得而知。據記者瞭解,中甲、中乙兩級聯賽除上賽季末宣佈“解散”的近10傢俱樂部,還有多支球隊在今年這個特殊賽季的參賽前景令人擔憂。“不知道俱樂部能不能熬到聯賽開賽,就算是開賽,能不能打完這個賽季也難說。”有中甲球員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複雜心情,“足協是要看大家的簽字(不欠薪確認表),可大家都清楚有的俱樂部就是跟球員說先簽字才有機會拿到欠薪,球員也知道要是俱樂部黃了更拿不到錢,所以只能先簽字。”

這是中國職業足壇最大的“死穴”:從中乙到中超,沒有任何一家球隊能夠進入營利模式只能純靠投資人“輸血”,整個賽季俱樂部50%以上的支出要用於球隊薪資,再算上梯隊、青訓的不菲支出,俱樂部已經無暇他顧。

正是入不敷出的殘酷現實讓中國職業足壇必須加固底座(中乙、中甲兩級聯賽)才能打下“發展”基礎。職業聯賽以“商業”為最終目的,這也是和五大聯賽相比,中國職業球隊反而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的原因:疫情期間,五大聯賽俱樂部收入斷崖式下降,降薪是絕大多數球隊保證生存的最直接辦法,而不依靠營收度日的中國球隊受損程度則取決於投資人的主營業務——中超球隊多以房地產投資公司為主,中甲球隊以房地產投資和商業控股公司為主,中乙球隊投資人則五花八門。

因此和特殊時期的“降薪”相比,新賽季三級職業聯賽的穩定結構才是事關中國足球大局的重要難點:天津天海的中超資格疑問從3月初持續到4月底未見明確答覆,所涉及到的中甲、中乙、中冠(第四級聯賽,業餘聯賽,與乙級聯賽以升降級形式銜接)相關球隊的準備工作只能“邊練邊等”,而在經濟下滑的特殊時期,強求基層聯賽擴軍顯然不是最優選擇——2018賽季和2019賽季,大約20支球隊相繼退出中國足壇,投資人資金虧損幾乎是唯一原因,新賽季的“限薪”和更嚴格的財務監管制度能否起到作用,還要等時間給出答案。

(編輯:小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