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在傳統的玉雕題材分類中,如人物、花鳥、動物等題材中,人物類玉雕作品對於雕刻者的要求較高,不僅僅要求形似,更注重“神”的表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味道”。

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玉雕界的大佬,評價玉雕作品裡,嘴上總是少不了“味道”這個詞,總是讓初入門的“小白”摸不著頭腦。什麼是“味道”?玉雕作品怎麼會有“味道”?是鹹還是淡?是苦還是辣?

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其實我們常說的“味道”,說白了也就是這件玉雕作品在“神”的表達上做的很到位,有鮮明的特色,尤其是老一輩玉雕大師在其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味道”,則是傳統玉雕所散發出來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徵。

  我認為在造型、比例上的掌控無人能及,那種具有時代韻味的感覺,也就是“味道”,讓人深有感觸,過目不忘。

小編搜尋了幾件大家體會體會是不是很有味道。

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此件作品由一塊27公斤重的青玉創作完成,料子細膩油潤,通體無雜無裂。作品題材來源於“貝律銘”先生設計的日本《美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我國漢代的一件皇家御用銅質錯金龜香薰,為同時期代表性文物,在抗日戰爭期間流落日本,作者痛而惋惜,遂創作出此件玉質錯金龜香薰,以此紀念此件流落在異國的珍貴文物,併為此作品取名“龜來”諧音《歸來》,是作者結合當今文化迴歸的情懷之作。由於此博物館禁止拍照,全網只有三張局部圖片,作者收集大量相關資料,先期通過繪圖,泥塑,借鑑,實踐理論才創作出此件作品,並首次發明內置雙卡卡槽來保證蓋身一體的完美契合,錯金銀工藝也嚴格按照非遺古法錯金銀,開版,打槽,敲金,打磨,真正的古法錯金,金玉一體,嚴絲合縫。

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作品如雕塑般立體的造型既完美保留了青玉的天然美質,也烘托出達摩祖師偉岸的形象,可謂一舉兩得,令人稱道。細看達摩身披長袍,面容沉靜,毫無慌亂之態,讓觀者真切體會到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時的從容。整體言之,作品工、形、神俱佳,十分難得。

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此作品玉料十分油潤細膩,浮雕一片山野之景,巧妙地將中間的白色玉帶俏色為河流,畫面構圖精美,線條遒勁有力,氣韻野逸而不失清雅,觀之令人心曠神怡,大面積留白令作品繁中有簡,韻致悠遠。


和田玉給人留下的味道


微拍堂

黑和白永不過時,典藏級青花籽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