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穿過歲月長河,璀璨的生命鐫刻著歷史的痕跡。

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田因齊的孫子,靖郭君田嬰的兒子,被列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他廣招各國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他愛慕賢人的名聲慢慢地傳開了,漸漸地門客數千,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

但是,人情冷暖,儘管孟嘗君在得志時被人競相擁戴。但在失勢時,一個個卻都離他而去。唯有一個人,他不僅沒有離開孟嘗君,還到處幫他打點,助他東山再起。這個人就是馮驩,患難之中,方顯真情呀!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孟嘗君劇照)

當年,馮驩是一個窮苦之人,隻身前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問他:“你有什麼本事呢?” 馮驩說:“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笑,還是安排他住下了。孟嘗君的手下以為孟嘗君看不起馮驩,就讓他住在下等人的房間,給粗劣的飯菜。

過了不久,馮驩靠在柱子上,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長的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聽了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裡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久,馮驩又彈著劍,唱:“長長的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裡出門沒車馬。”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秦昭襄王劇照)

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便吩咐給他一套車馬。誰知馮驩仍舊唱:“長長的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嘗君便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馮驩這才停止了彈唱。

後來,孟嘗君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千人了。他想到在薛城有一大筆帳還沒有收回來,便讓馮驩去收賬。馮驩到薛城後,用已經收上來的錢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然後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給燒了。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秦昭襄王劇照)

並豪氣地說:“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本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沒錢的也約定了歸還的期限,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了連本帶息都奉送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

後來,齊閔王聽信了秦楚兩國製造的謠言,免去了孟嘗君的相國職務。樹倒猢猻散,那些門客一看孟嘗君失了勢,都紛紛離去,只有馮驩還一心一意地跟著他。孟嘗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齊閔王劇照)

他還沒進城,老遠就看見人扶老攜幼地來歡迎他,不由得掉下淚來。他對馮驩說:“你給我買的情義,今天我算是親身感受到了。”馮驩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保證它的安全呢。”

然後繼續說:“秦昭襄王一向您的名氣與聲譽,想要這次散佈謠言為的也是把你逼去秦國,我們不如利用他這一點。”馮驩就這樣去了秦國,一見到秦昭襄王就問:“大王聽說齊王把孟嘗君革職的事嗎?”秦王說:“聽說了。”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歷史劇照)

馮驩接著說:“齊國能夠治理得這麼強大,大部分都是孟嘗君的功勞。齊王卻這麼對待他,他怎麼能不怨恨呢?齊國的人事、軍機等情況,孟嘗君都一清二楚,如果讓他來投奔秦國,大王就可以拿下齊國,稱雄天下了。”

秦王聽了後非常高興,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聘請孟嘗君。馮驩又搶先趕到齊國,求見齊閔王:“大王聽說秦國要把孟嘗君接去當相國的消息嗎?”齊王說:“真的嗎?”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秦昭襄王劇照)

馮驩說:“我親眼看見他們派彩車百輛,帶著黃金千斤往咱們這裡來了。”齊王聽後,便派人去察看,結果聽說使者真的已經入境,這才慌了手腳,連忙派人把孟嘗君接來,重新拜他為相國。

後來,當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非常生氣。馮驩勸道:“公子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如果解一時之氣把他們都趕走了,那誰還給您辦事呢?不如還像當初一樣地招待他們,方顯您的度量呀!”

得君之恩,永生相隨,狡兔三窟,只為一人

(歷史劇照)

孟嘗君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又和之前一樣款待那些門客,這便是“狡兔三窟”的故事。後來,孟嘗君享有“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的美名。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生活就是這樣,跌倒的時候才會知道誰會攙扶你;生病的時候才會知道誰會心疼你;患難的時候才會知道誰會幫助你。人與人之間,只有在久處之後,才能分清誰是真心,誰是假意。

(朋友們,下期再見!)

歡迎搜索關注【文學桃花源地】//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