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養殖戶對村民的玉米價格壓的很低,卻高價購買外村的玉米,這是為什麼?

鄉村見聞啟示


說起這個問題,生活在農村的我,還真是深有感觸。同樣的玉米,你收購外村的價格或許能高上毛八分的,而自己村裡的還能低些,為什麼憑著同村的低價玉米不要,卻去高價購買外村的玉米呢?

1、按照當前的價格,出現高些或者低些的價格浮動,這都是在正常範圍內。

記得以前農村單戶養豬的情況很多,院子西邊有個大豬圈,母親用來養了一頭老母豬,生了小豬崽後用來育肥。農村餵豬的主食是用花生秸稈粉碎的草面子,再加上玉米麵,增肥添膘的時候需要加上花生餅,或者地裡種出來的小地瓜。

因為主要添加玉米麵,地裡種的玉米根本不夠,需要購買別的農戶家裡的玉米。有時候同村的玉米價格低些沒有購買。是因為估計家裡的玉米,有把握足夠了。有時候肥豬還沒出欄,玉米麵卻吃完了。無可奈何只得購買,同村的人家己經低價賣了,即便是外村的玉米價格高些,也是果斷購買。

2、兩份性價比相同的玉米,肯定要買價格低的,因為養殖戶也想花低些的價格,買高質量的玉米,省下來的錢等於是自己賺的,而且買同村的,知根知底,融洽鄰里感情,這樣的美事何樂而不為呢?除非是玉米質量出現問題。

鄰村老劉家裡收購玉米,買了同村老張家的2000斤,覺得都是一個村的鄉里鄉親,只是象徵性抽查看了一袋,覺得質量不錯,就直接讓妻子收下了。第二天送去磨房推面的時候,發現有兩袋發黴了,老劉嚇得趕緊挑出來。因為現在的養殖戶都知道餵豬吃發黴的玉米麵,老母豬生小豬崽,容易出現si胎,現在這市場行情,損失一窩小豬崽的經濟價值可是不低。

按老劉的意思,兩袋玉米也值不了幾個錢,索性堆漚發酵成肥料,用來喂果樹得了。老劉的妻子是精打細算會過日子的人,這氣理不順,覺得同一個村鄉里鄉親的多少年感情,怎麼好這樣呢?實在忍不住去老張家找門子。俗話說得好:馬兒的腿,老孃們的嘴。這兩家主婦吵得整個村子都聽見,氣鼓鼓的回到家裡,對老劉說:寧可高價買別村的玉米,再也不買自己村村民的玉米了,太傷感情了。

總之,村裡的養殖戶對村民的玉米價格壓得很低,卻高價購買外村的玉米,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事出有因的。相同的質量,自己村的玉米價格還低,為什麼非得跑遠路,花上功夫,搭上油錢跑去外村買高價玉米呢。有時候多溝通多交流,瞭解一下養殖戶的想法,也是不錯的辦法。

我是家在南鄉,喜歡和您嘮嘮關於農村的點點滴滴,記得點贊、關注和轉發,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家在南鄉


村裡的養殖戶對村民的玉米價壓的很低,卻高價購買外地的玉米,正常情況下養值戶是不會這樣做的,除非他腦子進了水,不想在本村購買玉米了。

當然事情也都有偶然性,也許養殖戶真的高價購買了外地的玉米,而低價收購了本村玉米,是不是有下面原因。

一,掩耳盜鈴,總認為在外面購買玉米,村裡老百姓不知道購買玉米的價格,也是更好的控制住外面的玉米客戶,於是出了高價錢購買。但是他忽略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現在是信息時代,賣玉米的農戶會互相轉告玉米價格,一傳十,十傳百,慢慢洩露出來。

老百姓的俗話:"牆打百板都透風",在這個親戚朋友遍地都有的年代,紙裡能包住火嗎?本村村民能不知道嗎?因此造成了這種村民人人知道的後果。

二,面子問題,因為都是本村的村民,有種想沾光的意思,總以為本村的村民不好意思討價還價,不好意思拒絕,玉米拉走了,結賬的時候一算傻眼了,價格低於外村的玉米價格,礙於面子,於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對於這種問題,種植糧食的農戶慢慢吸取了教訓,逐步的改變了出售糧食的模式,很少與當地的人打交道了。無論你是養殖戶,或者是在街上吆喝收糧食的販子,都不在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了。

無論做什麼生意,買賣公平,童叟無欺,誠信第一。如果一個人失去誠信,買賣不公平,就失去了生意人的本性,就失去了人的信任,生意可能就會到了盡頭,大家認為我的觀點如何,歡迎留言評論。

謝謝關注,我是農民鴻運當頭,帶你瞭解農村更多的人和事。



鴻運當頭hydt


你好,做個簡單自我介紹,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你的問題是村裡的養殖戶對村民的玉米價格壓的很低,卻高價購買外面的玉米。這不是典型的缺心眼嗎?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農村人處在一起互相搞好團結實則是最睿智的。 如果這樣做了被別人知道,這就應了那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他已經輸了,輸在了人品問題上。



這樣的人他總認為在外面購買玉米,村裡老百姓不知道購買玉米的價格,可是他錯了,農村不像城市,對門都不認識。農村本身就是一張大網,人與人之間關係都錯縱複雜,又加上現在網絡發達。過去這種偷偷摸摸的勾當也許會被矇混過關,但現在不行了。掩耳盜鈴只能自取其辱。


從外面高價購買玉米,有錢讓外面人賺,有事又麻煩人家左鄰右居?人家誰傻呀?因為熟人之間不好意思討價還價,沒錢了也讓你先拉東西慢慢給錢,這就是農村人的憨厚之處。也是熟人之間的瞭解和信任,養殖戶也不要閣下這麼好的關係拎不清。傷了同村人的心。

也不排除農村個別人,做事不記後果,賣給養殖戶的玉米參假質量不保證,這就導致了養殖戶對自己地方的人不信任了,所以花高價從外面購買玉米。逃避與當地人打交道。當然,出現這種事情上,還是從自身找原因,買賣公平,願買願賣。人心是一杆秤,問別人,也得多謀心自問,誰也儘量不要觸碰紅線為好,否則後果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