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一個奠定中華五千年文化根與魂的朝代

周朝:一個奠定中華五千年文化根與魂的朝代

禮樂文明是什麼,是奏樂、送禮以及一系列體現封建等級制度的繁文縟節嗎?如果只是這些,作為殷商遺民的孔子何以說出: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01

殷周之變

商朝是一個信奉鬼神,巫風熾烈的朝代,事無鉅細都愛占卜,除了占卜還喜歡人祭和人殉。在武關村發現商代司母戊鼎的墓中,墓道上就碼放了390顆人頭。同樣,在安陽殷墟宮殿乙二十組宗廟群附近也挖掘出641具骸骨。

在商代,人殉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場景,就拿修宮殿來說,打地基時,要在宮殿四個牆角各埋一個小孩子,把他們放到杵的下面,安門的時候要在門內門外各埋兩個人,上樑時另要殺人,落成時還要殺人。雖然這些被殉葬的人大都是戰俘,但這種對鬼神的極端崇拜和對人命的輕賤,是非常矇昧殘忍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龍紋、饕餮紋所呈現出的抽象、怪異的獰美,就反映出統治者的心態,就是要讓人們對祭祀產生敬畏心理,利用鬼神信仰維護統治。

到了西周,雖然人殉現象並沒有杜絕,但國家更加重視天地之間的秩序和規律,祭祀的時候也不主張殺人,而是制禮作樂,歌頌文德,通過好的儀式和音樂把大家帶入到莊嚴美好的情境中,達到陶冶和教化國民的目的,這跟我們通過升旗儀式來培養愛國情懷是一樣的。這種走和諧、包容、德育路線的禮樂文明相較於商代陰森可怖的鬼神信仰,是邁向文明的一大步。

禮樂文明吸引和包容了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念,如此這般,最早在公元前9世紀中後葉,這個人群才慢慢發展為一個民族——漢民族。

因此,王國維先生評價說:殷周之變是歷史未有之。

周朝:一個奠定中華五千年文化根與魂的朝代

02

天下與封建

周人認為,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墜)都是天下,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國家都應該和平共處,擁護周王朝的統治。

但當時周只有十幾萬人口,而殷商王朝卻是百萬之眾,更別提四方夷民,如何維護統治是個大問題。兩千多年後的意大利政治家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總結道:殖民是一個既省事又經濟的辦法,較之於建立一支龐大軍隊所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甚至無需付出代價,這與周公英雄所見略同。

於是,“血親大封建”開天闢地地誕生了。

武王和周公封建了71個國家,其中53個都是姬姓國家,通過封建,周王朝形成了諸侯拱衛中國的五服制,實現了對殷商遺民的包圍監視,尤其是那些被分封到全國各地的諸侯二次擴張,周王朝的統治範圍迅速地擴大。

封建無可避免地會損害土著的利益,但難得的是,周王朝對待土著並不像美國人對待印第安人一樣,把他們屠殺或者驅逐,而是用文化去感染他們,只要接受禮樂文明,不管你是什麼種族、什麼血緣,你都是華夏人、自己人,但如果你不接受禮樂文明,而是接受“夷禮”,那就是夷狄,是野人,我們會“文化不改,武力加之”。

中國古代把打仗叫做出徵,徵由一個雙人旁和一個正字組成,就體現了周人的戰爭觀:戰爭的目的是糾正錯誤,並非掠奪土地和財富。

武王伐紂勝利後,周公創編了《大武》樂章,描述了戰爭的七種德行,分別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周人對戰爭的看法就是:止戈為武。

這個觀念影響後世幾千年,中國在公元9世紀就發明了火藥,幾百年後才傳到阿拉伯國家,14世紀才傳到歐洲,在軍事實力領先的時代,接受禮樂文明的中國人為什麼沒有發動侵略戰爭,反觀西方列強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就不斷擴張殖民,發現了一片大陸,就想著去侵略這片土地,去掠奪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財富。

直到現在,中國人對於戰爭,仍然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的態度。

其背後的文化價值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一種寬容、平和、以人為本的大智慧。

周朝:一個奠定中華五千年文化根與魂的朝代

03

封建與宗法制

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封建,可能會覺得這是有很大危害的政策,諸侯有軍隊、有人民、有外交,周天子對他們沒有絕對的控制權,難保人家不造反。你看漢朝搞封建,弄出了個“七國之亂”,西晉搞封建,又來個“八王之亂”。

實際上,西周依靠封建興旺了270年,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周人沒有超脫族群、族姓的限制,而是完善了以血緣感情來區別親疏的宗法制。

在宗法制度下,血緣關係中的嫡庶、君臣、長幼、尊卑、貴賤被嚴格區分,周人重視祭祀,但只有嫡長子才擁有祭祀的特權,不管你是嫡長子的長輩還是兄弟,如果對嫡長子不尊敬,就是對祖先不尊敬。

從始祖的嫡長子開始,世代繼位的都是嫡長子,庶子不能繼位,就分給他土地到外面當諸侯。諸侯的眾多兒子也只有嫡長子能繼位,其餘的別子最多能分得采邑另立宗系。這樣傳承下來,無論下面的諸侯、大夫怎麼分封,周天子都是天下諸侯的嫡長子,不僅是政治上的共主,也是宗室的大宗子。

周天子的地位就這樣被確定下來,即使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失勢,諸侯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推翻周王室,因為這不僅是政治上的造反,更是違背宗法,不敬祖先,有悖人倫。

吸取學習中國文化制度經驗的日本,也存在這種家族等級觀念。父親是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人,他能干涉子女的婚姻、事業,但子女卻不能干涉父親的決定。長子是繼承者,擁有和父親幾乎一樣的特權,他必須繼承父親的家業,弟弟們則可以去更遠的地方,接受更多的教育,賺更多的錢。但無論弟弟們多有錢,多有地位,回到家庭中,都必須尊重長兄。

周朝:一個奠定中華五千年文化根與魂的朝代

04

珍惜與傳承

雖然隨著封建制的消失,宗法制失去了其政治作用,但它成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

通過血緣維繫,宗法集體主義文化從家庭走向宗族,組成社會,進而構成國家。

我們崇敬祖先,所有的華夏兒女都是炎黃子孫,同源同宗,同根同族;我們重視家庭,但有國才有家,所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重視德行,所以尊老愛幼,和睦友鄰……

周朝在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裡刻下了貴和尚中、崇德尚義、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印記,可貴的是,這些印記在代代傳承中未曾消失。

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瑰寶,也是我們要傳承給後人的最珍貴的財富。

參考資料:《五萬年中國簡史》、《菊與刀》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劉思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