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維》:高手用故事包裝真相,因為講道理,不如講一個故事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北京你好篇”裡有這樣一幕:

北京奧運開幕式一票難求,出租車司機葛優到處炫耀自己有一張門票,在一次出租途中,門票被男孩私下拿走。發現門票不見後,葛優急忙趕回下車點,可男孩卻講了一個故事,描述了他的童年經歷,原來他是汶川地震孤兒。直到後來,葛優被這個故事觸動,把門票送給了男孩。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就在想,這不就是《故事思維》裡面講的“我是誰”的故事嗎?原來這就是故事的魅力,能直抵人的內心深處,觸動他們最柔軟的所在,從而影響他們。

《故事思維》:高手用故事包裝真相,因為講道理,不如講一個故事

《故事思維》

《故事思維》這本書在全球暢銷十多年,主要圍繞故事思維的應用,具體介紹了講哪些類型的故事,怎麼講故事,以及如何把故事講好等內容,從而傳達出故事具有力量的主題。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美國的全職企業培訓師,是將故事思維應用於商業領域的第一人。她擅長通過故事化解棘手局面,總是能直抵那些最有心機、最強硬、最具敵對心理的人們內心深處,輕鬆講出故事激勵和說服對方,最終達成積極合作關係。

這本書有趣的是,對於工作和生活衝突的場合,全書給出了多達180個小故事,智慧的光芒閃爍其中。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聽故事,又能學到知識,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一、人們喜歡聽的是故事,而不是道理

你有故事嗎?

這句話常常用來調侃人們的生活經歷,雖帶了幾分文藝的氣息,但從中也反映出我們的內心深處,其實住著一個喜歡聽故事的孩子。

如果你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電影本身就是講故事的,而在自媒體文章裡,故事常用來表達主題。在演講中更是如此,有統計表明,一部優秀的TED演講視頻裡,其中35%的部分是用於闡述個人觀點和論證邏輯,剩下的65%部分是用於講故事。

對於想要傳遞的價值或觀念進行包裝,通過故事的形式呈現給受眾,從而觸動他們的內心,相信故事本身傳遞的價值,使其改變行動,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故事思維》:高手用故事包裝真相,因為講道理,不如講一個故事

二、獲得影響力,要學會講6個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雙方溝通受阻,無法達到共識的時候,可以通過講一些故事,來引導對方做出相應調整。

現實是故事類型很多,尤其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人群時,什麼故事才具備影響力呢?在作者看來,可以從這6個故事開始:

1、“我是誰”的故事

2、“我為何而來”的故事

3、“願景”的故事

4、“授人以漁”的故事

5、“自己經歷”的故事

6、“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的故事

面對不熟悉的陌生人,人們總是本能地帶有戒備心,普遍都會有這兩個問題:你是誰?為什麼你會在這裡?

因此,要想取得別人的信任,首先是得打破陌生的關係,也即進行自我介紹,然後講述“我為何而來”的故事,說明自己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

舉個例子,在《中國好聲音》舞臺上,選擇心儀導師環節時,選手會在一開始講述“我是誰”的故事。當導師問到為什麼來這個舞臺時,選手會講述自己追逐音樂的夢想故事,故事也許曲折,卻容易讓現場觀眾產生共鳴,不由得增添幾分親和感,也贏得信任。

另外,在取得信任之後,就是發揮影響力的時候了。可以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相關的故事進行包裝,從而引導別人做出改變和調整。

《故事思維》:高手用故事包裝真相,因為講道理,不如講一個故事

三、找尋好的故事,來源於生活日常

說一個好故事,就像將你所看到的事物製作成迷你紀錄片,展示給聽眾,這樣他們也能感同身受。

說到故事,也許很多人會說自己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

其實並不是得轟轟烈烈的事情才算故事,每天身邊發生的事情,只要是能讓自己有所感觸和思考的,就是一個好的故事來源。

挖掘好的故事,就涉及到積累和收集的問題,可以總結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可以記錄聽到的別人的故事,也可以積累看到的故事。為此,作者總結出了7種發現故事的方法:

01 尋找模板

尋找可以反覆使用的主題,描述自己的個人經歷,我是誰,我為何而來,以及某件事情對自己的意義。

02 尋找結果

回憶自己努力得來的好的或者壞的結果,想想它們對你現在的行為和生活的影響。

03 尋找經驗

回憶自己過去的人生經歷中有經驗教訓,犯了的錯誤,以及獲得哪些思考。

04 尋找有效可用資源

記住自己聽過的有用的故事,思考可以怎樣用在生活或者工作上,並且用老故事來製造新故事。

05 尋找弱點

可以談談自己的缺點,講述一個跟你開心或者尷尬的瞬間,以及一些感人的故事。

06 尋找未來的經驗

可以把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加上現實生活的情況,組合拓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07 尋找故事的回憶

找出一個讓你難忘的故事,並把它的意義挖掘出來,比如你最愛的電影或者書籍,試著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分享出來。

通過這7種發現故事的方法,可以引導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經歷。

如果要成為一個隨手拈來的故事家,那麼就需要刻意練習講故事的技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找尋和挖掘好的故事來源。

四、講好一個故事,重要的是怎麼講

尼基·斯坦頓在《溝通聖經》裡說到,溝通的過程是由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構成,重點的不是說了什麼,而是怎麼說的。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在於故事本身的內容,更在於是如何表達以及怎麼講。

正如同一部小說,故事講述的情節一樣,可當這部小說被拍攝成電視劇,在不同的導演的手上演繹,就會拍攝出不同的風格和味道的故事。

《故事思維》:高手用故事包裝真相,因為講道理,不如講一個故事

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溝通的過程中,7%的有效信息來自於說話內容,38%來自於聲音,55%來自於肢體語言。其中表情、姿勢、手勢、著裝、眼神、語氣、步調,甚至你所不曾注意到的細節,都會傳達給聽眾信息,從而影響故事表達的效果。

因此,通過恰當的手勢來表現故事,面部表情來傳達情感,表達喜悅憤怒情緒來感染觀眾,也要善用身體語言,加深觀眾的印象,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感覺故事的真實性,從而給聽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講故事是一種能力,尤其在關鍵的時刻,能講恰到好處的故事,從而影響別人的行為,更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故事思維》這本書打開了我們思維的一個新的角度,引導我們去學習和掌握講故事的能力,願你我都能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