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十個家長裡估計有八個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一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總是要墨跡上半個小時,或是一邊玩這個一邊弄這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外出時候在一些餐飲、娛樂場所、教育機構等地方,經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問話:

“你怎麼回事?快點啊,我們要遲到了!”

“你早幹什麼去了!不是早就提醒你了嗎?”

“快點啊,能不浪費時間嗎?”

“大家都在等著你呢!”

一天24個小時,一個小時60分鐘,時間就那麼多,我們怎麼能讓孩子知道珍惜時間呢?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一、家長以身作則

家庭是一個孩子生活的主要場所,孩子大部分的習性也都是從這裡養成的,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如果你經常訓斥孩子“快去洗手!”“快點吃飯!”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拖沓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身或是周圍的人是否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

大人是不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是不是等著髒襪子沒地放了才攢到一起洗?是不是對象讓你去拖地的時候你躺在沙發說:我太累了,休息一會再去?

所有這種無意識的行為,都會告訴孩子,奧,原來不是別人讓我做什麼我就得立馬去做什麼,或者不是說時間到了我就得去執行,我先做完我喜歡的事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所以,父母想要讓孩子養成惜時的好習慣,就要以身作則,改掉慵懶的狀態,做事情不拖拖拉拉,乾淨、利索、有效率,今日事今日畢,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

二、讓孩子意識到或體驗到拖沓的後果

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一定要及時提醒孩子,讓孩子意識到這樣做的後果!

比如計劃九點睡覺,但是快九點了,孩子還在看電視,仍然沒有去洗漱,那就要在事情變得更糟之前及時提醒孩子:如果現在不去洗漱,九點就不能入睡,可能會導致明天早上起不來,進而導致上學遲到等一系列後果。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除了提醒,必要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嘗試拖沓的後果,比如早上孩子賴床,叫醒他後不用催著他起床、吃飯,等孩子磨磨蹭蹭起床吃飯去上學的時候必然遲到,然後告訴老師,讓老師對遲到的孩子不必手軟,讓孩子感受到遲到這種行為的羞恥感,嚐到自己的行為帶來的苦果。

沒有人喜歡這種後果,孩子一旦清楚的意識到這種挫敗,就會努力想要改變,效果要比單純的說教好很多。

三、幫助孩子安排時間計劃

每個時間段都有每個時間段的安排,比如7點起床,然後洗漱、吃飯,去上學,放學後做作業、玩遊戲或是看一會動畫片,晚上九點睡覺。

再或者小一點的孩子,7點起床,然後洗漱、吃早飯,戶外活動或者游泳、早教類安排,午睡、玩遊戲,晚上九點睡覺。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孩子小還不懂的計劃時間,大人要協助孩子制訂一份明確的時間表,一些必要的行為要有據可依,讓孩子從小養成習慣、形成規律,做的好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做的不好也要批評處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規矩和習慣都要從小去培養。

孩子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有拖延症?三個方法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教育孩子不容易,做好這幾點其實也不容易,但是有心的家長可以試一下,是不是能夠改掉孩子拖沓的壞習慣!

為何兩歲半男孩僅會兩個疊字發音!而隔壁同齡小花已能正常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