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大了的廣西山歌研究鑑賞

文/聶震寧

宋安群先生又有新書出版了!

2017年12月他出版新著《天籟地聲——廣西情歌之旅》,在2019年9月獲取廣西文藝創作最高獎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銅鼓獎”,看上去還正在興奮勁頭上,卻接著在2019年10月立刻捧出一部新書稿《天歌地唱——廣西當代山歌筆記》,直讓朋友們有旋風之感。當即我就想起為他前一本書作序時蹦出來的一句話:“厲害了,我的哥!”儘管近年來人們已經不怎麼用“厲害了”這個修辭,可我還是有感而蹦出了這句話。

鬧大了的廣西山歌研究鑑賞

安群兄邀我再一次為他將出的新書作序。我表示為難。他卻鍥而不捨。他的理由很簡單:你為《天籟地聲——廣西情歌之旅》作序,大家都說好,那就好事成雙,還得請你啦;再說這兩部書是姊妹篇,不好再請別人給另一本作序。聽上去好像是我必須為這對姊妹篇負責到底了。我當時切切實實地表示了一番為難,最重要也最真實的理由就是肚子裡沒料了。為前一本作序,我對廣西情歌多年積攢下來的一點感覺可以說已經消耗殆盡。他以守為攻,說我把書稿發給你,先看看再說,什麼時候寫都行。這時我還能說什麼呢?好朋友的新書稿,終歸是要看看的,看看了終歸是要發表感想的。如此這般,這篇序言自然就得寫下。

熟稔文章作法的朋友也許不以為然,懷疑我這裡在撰文前落入俗套賣了一個小關子——什麼“新書稿看看就放不下,於是欣然命筆作序”等等——這是寫序者比較常見的欲揚先抑的套路式橋段。不過,諸位的懷疑,這次沒有一語中的,倒反,我確實是真的看看就放不下——只是,真不是“欣然命筆”,反過來,而是遲遲不敢動筆了。

讀罷全書,我一個總的感覺是,安群兄把廣西山歌研究鑑賞的動靜鬧大了。

他不久前以數十萬言的廣西情歌研究鑑賞拿了大獎,緊接著又弄出來廣西當代山歌鑑賞研究數十萬言,直讓我這個老朋友覺得驚詫——我知道安群兄做事勤奮,可不曾想到如此勤奮!我還知道安群兄在學問上執著,可也不曾想到如此執著!

猛然間,想起了宋代大詩人陸游很讓我喜歡的一首詩,即著名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要借用陸游這首詩來表達安群兄《天歌地唱——廣西當代山歌筆記》給我留下的印象。

安群兄做廣西山歌研究鑑賞的學問,可以稱得上是“無遺力”了。

通常人說起廣西山歌,很自然只會想到情歌。這實在是電影和戲劇《劉三姐》裡的情歌影響至深。我也是持這種籠統看法的。以至於宋安群《天籟地聲——廣西情歌之旅》出版前,讓我作序,我也是如此這般地把對廣西民歌的所有讚美都往書中的情歌上面去堆攢。然而,不曾想,作者殺了一個回馬槍,以《天歌地唱》為主書名,拿出來他的“廣西當代山歌筆記”,我想我和不少人是看傻眼了的。在這部新書裡,作者把“如是我聞”的還在民間唱頌的廣西當代山歌分成六種,而情歌只是其中一種;儘管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可畢竟還有其他各種山歌。這一分類,可就頓時照亮了我們對於當代廣西山歌狀況認知的視野盲角。安群兄把廣西山歌分成敬神祭祀山歌、人生儀禮山歌、談情說愛山歌、孽賤戲謔山歌、宣教訓導山歌、故事長篇山歌等六種,在書中設了六個專章來評賞這六種山歌,而且對於每一種山歌,作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特別在孽賤戲謔山歌和故事長篇山歌的研究鑑賞上下了很大氣力。

據我所知,將孽賤戲謔山歌闢為獨立一類,是作者的獨創。作者為此不吝篇幅做了相當精彩的定義和評賞。他指出,孽賤戲謔山歌是從廣西情歌中脫穎而出的五彩斑斕的異數,而且不獨在廣西山歌中,甚至在中國民歌中,世界民歌中,都是獨標一格的另類奇葩。它顛覆、悖反一般人熟知的“客觀定義,正面傳情”的傳統歌謠創編定勢,刻意營造虛構的母體,在假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關係中,男女為因、戲謔為本,以戲求真、以謔求實。用悖逆、貶謗,以及順諛、吹頌,甚至狎說作為主要手法,隨意顛倒詞語在正與反釋義上的對峙含義,派定男女對歌者特殊奇異的親暱,造就獨特的詼諧“孽賤”品格。

關於故事長篇山歌,作者認為在長詩已經衰微難見的當代,在廣西當代歌海里,仍有故事長篇山歌湧現,足可證明廣西山歌文化傳統的生命力和繼往開來的當代勁道。山歌劇《後悔藥》是一部記敘農民工生活的敘事長歌。它由四個歌手出演,故事全部以唱山歌來敘述,沒有一句道白對話,追求紀實當下的風格。還有一部山歌劇《打工情緣》,則是一部農民安於農村成家立業的“成功史”,充滿陽光和美好想象。山歌劇《送夫打工》則是唱敘農民進城千方百計得到老闆的僱用,掙得的工資不敢用而一心只為留錢寄家,最後唱到老闆見他做事比較穩當,讓他成為工廠的管理者。這些山歌,及時、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的當下遭際,唱敘自然流暢,充滿生活情趣,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宋安群在當代廣西山歌裡,還發現瑤族歌手用漢語編制瑤族歷史的長歌,認為彌足珍貴。如《千家峒史》《瑤族十二姓史》,是同一瑤族女歌手編唱的漢話山歌,有語言、民族、創作、性別多方面的研究意義。他指出,由於地域、語言和受眾的特性,以及諸多歷史傳統的原因,民族—民間文學的敘事長歌,與其他幾種山歌一樣,其創作和評價,不必追求國際化、流行化、市場化;也不必全都遵循主流意識形態來應制。真正珍視、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