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村上春樹一樣聽爵士樂

“像村上一樣跑步”

“像村上一樣旅行”

"像村上一樣扔掉電視機,簡化生活"

“像村上一樣聽爵士”……

在中國,村上春樹,不止是一個在文學界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的象徵。

像村上春樹一樣聽爵士樂

“四歲起,我就在自己房間裡獨自聽美國爵士樂”。村上春樹是一位超級爵士樂迷,爵士音樂對他的文學創作乃至一生影響至深。2002年,他與好友和田誠合作推出《爵士樂群英譜》,優雅的畫作搭配精彩的文字,26位當代爵士樂大師躍然紙上,這本書成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爵士樂啟蒙。4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爵士樂日”,讓我們跟隨村上唸叨的那些名字,去感受爵士樂的迷人曼妙。

01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

Chet Baker查特•貝克 (1929-1988)

“Chet Baker的音樂裡,有一種絕不含糊的青春氣息。Baker所創造出來的音樂裡,含有隻屬於他的音色和樂句才能傳達的胸中疼痛和心象風景。”村上春樹《爵士樂群英譜》

《爵士樂群英譜》開篇出現的第一個名字。擁有俊美外表的Chet Baker,被稱作“爵士樂界的詹姆斯•迪恩”。他的天才和自我風格渾然天成,輝煌和隕落又充滿了宿命感。23歲時,自學成才的Chet Baker與低音薩克斯風手Gerry Mulligan共同錄製的《My Funny Valentine》一炮而紅。隨後他組建鋼琴、貝斯、鼓、小號編制的四重奏樂團走遍美國,並把Cool Jazz進一步推廣到歐洲。

他的小號婉轉低迴,歌聲柔美深情,音樂裡帶著慵懶、憂鬱和浪漫氣息,以及隔絕於世俗之外的寂寞疏離。鼎盛時期的他是西海岸酷爵士的偶像明星,被譽為“偉大的白人希望”(Great White Hope)。然而如同他的傳記片《Let's Get Lost》(讓我們一起迷失)的名字一樣,Chet Baker一生流連風月、頹廢不羈,晚年狀態低落,像流星般經歷閃耀後墜落。

02 抒情爵士歌王

Nat King Cole 納金高(1917—1965)

“ Stuff Smith那亮力飽滿的小提琴音,在 Nat King Cole的每一個字句背後,不粘不離,然而潤澤而深遠,唱出了人們心中的震顫。每次一聽到這首曲子,我就不禁有一種感覺――好像又想再談一次戀愛似的。”村上春樹《爵士樂群英譜》

村上春樹的《太陽之西,國境之南》以Frank Sinatra的歌曲名字命名,而書中背景音樂幾乎全是Nat King Cole。王家衛的在《花樣年華》原聲帶中收錄了Nat King Cole的三首歌曲,據說他是王家衛的媽媽當年最喜歡的藝人。那磁性而滄桑的嗓音,和旗袍搖曳下的柔軟風姿相得益彰,撩動著人的心絃。

Nat King Cole生於一個牧師家庭,從小開始彈鋼琴,並在教堂裡演奏管風琴,他在高中時和兩個兄弟組建爵士樂隊,後來被髮掘走上了歌手之路。Nat是第一個有個人廣播節目的黑人,後來還有了自己的電視節目,他一生中為黑人做了很多事情,還與肯尼迪總統成為了朋友。 Nat去世後留下大量廣為流傳的作品,他和女兒Natalie的二重唱歌曲《Unforgettable》獲得了格萊美大獎,這首歌雖然是通過合成技術製作而成的,但寄託著人們對於 Nat深切而美好的懷念。

03一代宗師

Charlie Parker 查理•帕克(1920—1955)

“如果沒有Parker,今天的爵士樂聽起來將完全不同。”Miles Davis

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綽號“Bird”,是公認的史上最偉大的中音薩克斯風手。他於14歲時輟學,一心鑽研音樂。他的即興吹奏技巧高超,風格特立獨行,創意充沛、作曲才華驚豔絕倫,發表的作品頻頻震驚爵士樂壇。Parker 的一生極為短暫,寫滿狂熱、辛酸和傳奇,所留下來的豐富音樂資產直到今日仍挖掘不盡。

Parker 和小號手Dizzy Gillespie於1940年相識,他們後來聯合貝斯手Curley Russel、鼓手Buddy Rich、鋼琴手Thelonious Monk組成五重奏,創立了奠定日後Modern Jazz(摩登爵士)樂基礎的新風格——“Bebop”(波普爵士),此舉改變了整個爵士樂的進程。村上春樹在書中對“Bird & Diz”的成員和曲目大加議論。他說,自己年長後重聽專輯,竟然對於年輕時的見解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可見村上對於“Bird & Diz”五重奏的熱愛。

04 即興鋼琴大師

Thelonious Monk 塞隆紐斯•蒙克 (1917–1982)

“有一段時期我近乎宿命地為塞隆紐斯•蒙克的音樂所吸引。每次聽得蒙克那超凡脫俗——如同以奇妙的角度削鑿堅冰——的鋼琴聲,我都心想這才是爵士樂,甚至從中得到溫暖的慰藉。”村上春樹《爵士樂群英譜》

Thelonious Monk是歷史上僅次於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作曲數排名第二的爵士樂作曲家。《Round Midnight》《Blue Monk》《Ruby,My Dear》《Epistrophy》等許多傑出曲目都出自他手。同時,他的即興演奏技法自成一格,無論是指法、穿著還是表演都與傳統大相徑庭,他的琴聲簡潔、粗糲卻發人深省,詩人兼爵士樂評論家菲利普•萊金稱其為“琴鍵上的大象”。

在四十年代初,Monk的前衛風格銳不可當,不受主流認可的他出入於各個樂團。直到1947年,Monk領導自己的樂團,並在Blue Note錄製唱片,他的才華才得以被大眾認知。其後的二十年,Monk在歐洲各地巡演並創作了大量作品。從八十年代開始,Monk對於爵士樂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去世後被授予“格萊美終身成就獎”以及“普利策特別褒揚獎”。,

05 黑暗王子

Miles Davis 邁爾斯•戴維斯(1926—1991)

“《'FOUR' & MORE》中邁爾士戴維斯的演奏,深刻而痛烈。他所設定的節奏簡直異樣快速,幾乎可以說一副準備打架的態勢。”村上春樹《爵士樂群英譜》

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爵士小號手,也是一個徹底扭轉爵士樂主流方向的人。他於早期追隨Charlie Parker,但他領悟出了一條與Bebop相反的路徑,以低緩、冷靜的演奏模式,發展出了酷派爵士(Cool School)新風格。60年代,Miles Davis又將搖滾樂融合到爵士中,開創了融合爵士(Fusion)流派,時至今日牢牢佔據著爵士樂壇的主導地位。

“今天在下雨,下雨的週日多少使我有些惶惶然……只好坐在桌前,一邊用自動反覆唱機周面復始地聽《Kind of Blue》,一邊百無聊賴地觀望院子的雨中景緻。”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Miles Davis在自己的音樂生涯裡跨越膚色藩籬提攜後進,與他合作過的樂手群星璀璨。《Kind of Blue》被很多人視作爵士樂的入門唱片,它雲集了:鋼琴手Bill Evans(比爾•艾文斯)、次中音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約翰•柯川)、中音薩克斯風手“加農炮”朱利安•安德里(Julian “Cannonball” Adderley)、貝斯手Paul Chambers(保羅•錢伯斯)和鼓手Jimmy Cobb(吉米•柯伯),貢獻了堪稱爵士樂歷史上最耀眼的全明星陣容。專輯的第一支曲子《Blue in Green》簡約而悠長,直通心靈,可以讓人在疲勞後重歸平靜。

“我不多說太難的話,一手拿著啤酒罐,任由身體沉入沙發裡,把音響的音量提高,只要盡情置身在音樂的洪水中,這個世界就是天堂了。”所以,此刻的你是否也已經找到舒適的一隅,把自己的身心交付給爵士音樂,享受到置身天堂的樂趣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