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鎮痛的選穴規律

治療痛證,針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何選穴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它是決定臨床針灸鎮痛效果的關鍵要素。針灸不同部位的穴位,可發揮不一樣的鎮痛效應。如何合理完成穴位組方和配伍呢?


針灸鎮痛的選穴規律


一、局部選穴

在疼痛部位附近取穴,以加強局部的鎮痛效果,如牙痛選頰車、下關、翳風等,頸痛選天柱、風池等,這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取穴方法,在局部取穴中以阿是穴的應用最為關鍵。

阿是穴在針灸鎮痛選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廣泛地用於多種疼痛的治療。甚至有人認為針灸鎮痛只需針灸阿是穴即可,當然這種認識太過片面,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阿是穴在針灸鎮痛中的重要性。阿是穴尤其適用於經筋病,主要用於治療頭面、四肢和軀幹等部位出現的各類疼痛,此類疼痛歸屬為經絡病痛另一方面,阿是穴並不適用於臟腑病痛,此類疼痛臨床必須嚴格按照臟腑屬絡辨證後方可施治。如原發性痛經、急性胃痛等內臟性疼痛的針灸治療,基本不選用阿是穴。據此,得出了

“阿是多用於經絡病痛”的觀點。


阿是穴是著名醫家孫思邈所創,歷經數千年流傳至今,足見此類穴的臨床重要性。然而由於當時醫學發展的侷限性,孫思邈僅在《千金要方》中簡要介紹了阿是穴的取穴由來,並未明確寫出尋找阿是穴的規律。阿是穴選穴雖無定處,但如果掌握了阿是穴的分佈規律,臨床也不難找。阿是穴實際上是“以痛為輸”的治療經驗而得出來的取穴方法。大多分佈於筋肉骨節處。用現代解剖學術語來描述,阿是穴主要分佈在:①參與相關功能活動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應力集中點(起點、止點或肌腹)。②腱鞘、脂肪墊、滑囊等處。③神經出口處。④肌筋膜附著處。瞭解經筋病阿是穴的分佈規律,有利於指導針灸鎮痛臨床快速選穴,同時可提高臨床鎮痛療效。


二、遠道選穴

遠道選穴是指在遠離疼痛部位進行選穴的方法。遠道選穴時根據穴位功能和分佈特點,常選用具有全身鎮痛效應的穴位,並根據病位所在循經選穴和根據神經的解剖生理學理論選穴。


01具有廣泛鎮痛效應的穴位

有部分穴位除了主治所絡屬臟腑疾病外,還具有全身鎮痛效應。臨床常用的且具有全身鎮痛效應的穴位主要有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太沖。雖然5個穴位用於全身疼痛,但有所側重。合谷、曲池穴主治上半身疼痛,以頭面、上肢關節疼痛為主;足三里、三陰交主治下半身疼痛,以消化系統、婦科病痛為主;太沖穴為肝經原穴,肝主筋,故太沖主治全身筋骨疼痛,以治療軟組織疼痛見長。臨床針灸治療痛證時,可選用此類具有全身鎮痛效應的穴位來增強鎮痛效應。


針灸鎮痛的選穴規律

針刺,針在女人的手上羅口點


02循經選穴

根據經絡理論“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選取疼痛部位,以及疼痛部位有關經脈上的腧穴。如三叉神經痛、肩周炎,可選用手少陽三焦經的外關穴;心絞痛,可選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等,此法多選用十四經腧穴,尤以特定穴應用為廣,可產生明顯的鎮痛效應,其鎮痛範圍廣、後效應長,一般認為穴位離疼痛部位越遠,鎮痛效應越好。


三、根據神經的解剖生理學理論選穴

常用的選穴法有以下兩種:

01按神經節段選穴

這是由於人體胚胎早期,身體由排列均等的體節組成,隨著胚胎的發育,軀體和內臟的神經分佈仍保持著原始節段的支配。雖然這種學說並不能完全解釋經絡學說,但針刺相應的神經節段,在臨床上確有療效。若選臨近脊髓節段的穴位,如背俞穴、夾脊穴,無論弱刺激還是強刺激都有較好的鎮痛效果。若選用分佈在脊髓節段的遠道穴位,雖與疼痛部位屬同一或鄰近脊髓節段支配,但必須用強刺激。例如上肢橈側疼痛可取頸5~8的夾脊穴、上肢尺側疼痛可選胸1~2的夾脊穴,無論強刺激或弱刺激均有鎮痛效果;如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痛等,則需強刺激支溝穴才能奏效。

02按神經幹分佈選穴或直接刺激神經幹

如三叉神經痛累及第Ⅱ支選顴髎穴,因該穴深部有面神經和眶下神經分佈;坐骨神經痛可選環跳穴刺激坐骨神經。這種基於解剖認識的選穴方法亦可取得較好的鎮痛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