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應付和業務應付的區別?

Cloud 的應付款管理系統與Wise的有很大差別,而在與實施或者售前顧問溝通中,發現有些同學還是不太清楚Cloud應付款管理系統的定位和特點,所以總結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對我們的產品推廣和客戶交付有些幫助。

1、為什麼要有應付單?

Cloud裡抽象出了應付單,這個單據是企業實務中沒有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抽象出來呢?

原來wise是通過發票確認應付的。這就有一個問題,不管有沒有收到發票,如果需要確認應付就得做一張發票。這樣有些用戶就會糾結。所以我們抽象出應付單這個單據,不管你是什麼環節確認應付,只要用那個單據下推一下應付單就可以了。後續對應付的管理都是通過應付單來進行的,是否收到發票?是否付款?付款計劃等等。

2、Cloud支持任意時點確認應付

企業實務中不同的企業確認應付的時點不一樣,有的可能是入庫即確認應付,有的可能是有訂單即可確認應付,所以Cloud支持任意時點來確認應付。除了系統預置的入庫單到應付單、採購訂單到應付單、收料單到應付單,各位還可以考慮自己客戶的情況自己配置某些單據到應付單的單據轉換,現在bos中配置單據轉換是很簡單的功能。例如用驗收單下推應付單等等。

3、入庫單後即需要作為應付管理。

也許還沒有收到發票,但是已經收貨,就需要按照應付來進行管理,做付款計劃了。就這一點來說一般管理水平比較高的企業已經有了這個意識,但是對於一些小企業可能還侷限於有了發票才進行應付管理的階段。但是,入庫即作為應付進行管理應該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一種方式,也是以後的發展趨勢,這個也需要我們的顧問努力的向外推廣。

4、啟用日期、結賬、單據信息等不再依賴總賬。在Cloud系統裡,我們儘量做到應付款管理系統的操作者只需要關注自己的業務,不需要考慮以後總賬的憑證怎麼做,科目如何取;應付系統可以於任意日期結賬,不需要考慮總賬的期間。其實Cloud中的業務系統(例如應付款管理系統、應收款管理系統、出納系統)都是這種思路,業務只需要保證業務單據的正確,而財務上需要做幾套賬、每本賬簿對業務怎麼處理都是財務上的問題。其實我們想想,企業的實務本質也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